四月已过大半,今年“金三银四”似乎不再奏效,应届生变往届生,不少人仍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7名应届毕业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5.1%的受访应届生仍在求职。
4月,月狐数据发布的《2022年春季求职招聘市场洞察报告》指出,2022年春季迎来最难求职季,劳动供应量激增引发供需错配,在线求职平台月活用户数量达到1.28亿,是三年来的最高峰。
图源:月狐数据
随着又一年毕业季的临近,新一批求职大军即将涌出。然而,也有人提前结束了这场求职战役。据媒体报道,浙江某高校的硕士应届生周旭已经收到了多个大厂offer。
其实早在去年,周旭就对意向单位进行了全方面了解,并按照重要程度排列条件,包括地点、行业、平台大小、薪资水平、企业文化等。
凭着对意向单位充足的了解,周旭在面试时并没有感到特别大的压力,甚至坦言在面试过程中“基本上所有的问题都在掌控之内”。
在面试前“反向背调”雇主,俨然成为了当下年轻人择业的新风向。
01.
“反向背调”的意义
背调,即背景调查,指用人单位出于规避用人风险的原因,在招聘过程中通过调查询问求职者过往的工作经历以及他人评价等,来判断求职者信息的真实性和诚信度。
而反向背调,则反过来指求职者对用人单位的背景调查。之所以称为“反向”,是因为过往背调主要是用人单位单方面对求职者的筛选,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以00后为主体,越来越多求职者开始积极进取,把握求职掌控权,反向背调用人单位。
“反向背调”的方式主要可以分为:
基本操作:通过天眼查、企查查等企业查询平台了解企业的经营负债投资状况
摸底操作:通过官网了解用人单位的发展历程、同类岗位等
入门操作:利用搜索引擎、app、论坛等,围绕用人单位搜索问题答案
进阶操作:利用人脉(如师兄师姐、在职人员)了解内部资讯,如福利待遇、制度等
许多应届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面临着迷茫的处境,没有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匹配职位,更不知道自己应该找什么样的工作。即使找到了工作,也很容易因为期望与现实不符,入职后追悔莫及。比起晕头晕脑的就业,求职者“反向背调”的做法值得鼓励。
一方面,求职存在成本,一不小心入错行或进入不合适的公司,骑虎难下,重新求职也需要经历一轮时间和精力的耗损。而反向背调体现了新生代求职者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负责,能够从长远角度规划自己的职业。
通过“反向背调”,求职者不仅对用人单位有充分的了解,在面试中事半功倍;也能在背调过程中逐步加深自己对将要从事的职业的认知,明了自己的择业需求,避免盲目选择不适合自己的工作。
另一方面,“反向背调”传递出用人单位与求职者平等的观念,彰显社会意义。找工作本来就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反向背调”的出现说明求职者更加明确一个择业理念——求职是找工作,而不是求工作。用人单位可以挑选求职者,求职者自然也有权挑选用人单位。
02.
成就双向奔赴的求职之路
求职者通过“反向背调”期望精准匹配职位,减少求职过程中的消磨。但现实是,求职者期望精准匹配,另一边的企业招聘信息却不透明。
同样是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的调查显示,55.1%的受访应届生认为,在求职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招聘信息不透明。
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简单笼统,缺少具体要求,求职者要等到参加笔试才发现自己专业不符。不少求职者认为,如果用人单位存在招聘门槛,应该一开始就写在招聘要求中,避免求职者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应聘不适合的职位。66.6%的受访应届生希望用人单位准确传达岗位信息,减少信息差。
某种程度上,求职者“反向背调”也正是基于此。招聘信息不足,求职者唯有自己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取。事实上,主动展示招聘信息以及背景,对用人单位也是有好处的。
一方面,笼统的招聘信息是一种“广撒网”的做法,或许可以招来海量的求职者,却难以获得精准匹配岗位的求职者。准确传达岗位信息,展现单位形象,能更有效地为用人单位找到合适的人才,提高招聘效率,对双方都是一件好事。
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大方的态度也能换来求职者的好感。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的辅导员梁老师指出,有些东西公开化之后反而有利于吸引人才,有企业甚至对学生讲“你不要费劲,我把我们的东西直接发给你,你自己看吧”,这样的态度反而能赢得他们的信任。
总而言之,求职是双向的,藏着掖着对双方没有好处,即使把人招进来了,就能留住吗?用人单位是时候作出改变,尊重求职者的择业需求,平等看待招聘-求职双方的关系了。
▍往期内容
>>《女博士真的不好嫁吗,真实原因是什么?丨高才情报局第21期》
>>《985博士找不到工作,中国博士是不是太多了?丨高才情报局第20期》
>>《985博士应聘高校被拒11次:第一学历真的很重要吗?丨高才情报局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