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校人才网资讯求职攻略>给编制还要「非升即走」,如何判断高校待遇是否真实?丨高才情报局第35期

给编制还要「非升即走」,如何判断高校待遇是否真实?丨高才情报局第35期

发布日期:2022-07-25 作者:小高 阅读量:2031 取消收藏 收藏文章
【摘要】许多高校教师被索赔事件,都是因为高校利用优势地位,滥用合同权利,将违约责任定得过高。


受研究生扩招、行业不景气、失业风险增加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博士涌向高校求职。


然而,由于信息封闭,不少博士进到高校之后才意识到自己踩了坑,待遇根本不像当初说的那样,更惨的是,这时候想要走都走不了。


· 壹 ·

博士进高校会遇到哪些「坑」?


前段时间,西安一高校教师因待遇问题向高校提出辞职,反被高校索赔47万余元。


据教师本人讲述,他在高校工作4年,先后为高校发表EI检索论文6篇,公布发明专利3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


反观高校却没有履行其当初承诺,入职4年,安家费、科研经费都只支付了部分。


不仅如此,就连学校明文规定的EI索引论文奖励、发明专利奖励以及学术专著等奖励也没有发放给他。


心灰意冷之下,该教师决定不再续约。


没想到人事处却要求他赔付47.6万元,其中包括违约金12万元,科研启动经费12万元,安家费14万元,访学费用9.6万元。



而这样的事情并非个例。


2021年,一海归博士因高校待遇与承诺不符而提出辞职,被高校索赔138万;

2020年,山西某高校博士因待遇不公而离职,被学校要求返还51万元;

……


总结这些案例,博士进高校会踩的「坑」主要集中在:


01.编制× 非升即走√


某些高校招聘公告中既写“纳入编制管理”,又写“考核不合格者,解除聘用合同”,令博士十分困惑:有了编制还要非升即走吗?


这是因为这些高校编制到岗不到人,即使高校说“有编制”,也不代表编制会给到你。


02.百万安家费× 到手剩一半√


对于毕业就将近30岁的博士来说,住房是刚需,因此安家费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但是安家费能否如博士期望发放是个问题——是一次性发放还是分批发放?分批发放又要分多久发完?


再加上安家费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实际到手通常要打个折。钟南山院士曾指出,他引荐一个人才,安家费是150万,扣除个税达到50万,这样一来,实际到手不到七成。


03.科研启动经费× 自己补贴√


以开篇西安某高校教师为例,由于科研经费没有即时拨付,该教师甚至还需要自行垫付,可谓是为爱发电。


除此以外,还有政策上的朝令夕改,当初承诺是一回事,但随着时间推移,高校政策也会变化,教师未必能享受到当初的待遇。


教师:受不了了,我走还不行吗?

高校:可以,先把违约金交了。


没有百万年薪,但有百万违约金啊~


· 贰 ·

如何辨别高校岗位待遇?


难道只有进了高校才能知道实际情况怎么样,博士求职者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其实,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用人单位往往处于优势地位,拥有绝对话语权,可以单方面选择人才。


高校更是如此。


这种不平等的关系更导致了高校招聘信息的不透明。


许多人才在事前并不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往往是看到合同才知道。而到了签合同的时候已经骑虎难下,即使不满,也很难再讨价还价。


更重要的是,高校求职者众多,岗位“僧多粥少”,加剧了求职者紧张和焦虑——你犹豫了,可能马上就会有其他候选人顶上。


这种环境下,获得一份教职就不错了,还轮得到你选吗?


如何辨别高校岗位待遇,这里有一些建议可供参考:


01.了解高校背景


如果能通过高校内部人员了解是最好的。重点关注高校的办公条件、教研水平和学术氛围等。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些硬件条件可以帮助你判断,入职之后,高校给予你的支持有多大。


02.关于是否有编


首先看招聘公告是否有明确“编制”人员。还有一个简单的判别方法,就是看岗位招聘人数。


因为现在编制紧俏,如果一个岗位招聘人数超过5人,通常是为了进行优胜劣汰,那么能拿到编制的几率就很难保证了。


例如2018年,因[3+3]聘用制而引起争议的某高校,引进了100多名青年教师,网传第一个考核期仅有4人通过评审,进入正式编制,淘汰率高达97%。


图源:知乎


如果还是不清楚的,可以到人社厅查看。


- 省属高校就去省级人事厅网站查询;

- 市属高校就去市级人事局网站查询;

- 部属高校就去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查询。


一般来说,有编制的招聘都会同步发在省(市)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局)网站上。如果人社厅里没有该高校的招聘,很可能就是没有编制。


当然,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打电话到高校人事处询问~


03.留心合同条款


不要轻信高校的口头承诺。


在签合同前,要特别留心安家费如何发放、绩效奖励与条件、聘期时间、离职(违约)条件等信息。


许多高校教师被索赔事件,都是因为高校利用优势地位,滥用合同权利,将违约责任定得过高。


关于高校合同陷阱,具体可以看这篇《青椒避坑指南,小心合同里的那些“文字游戏”!


最后,祝各位博士都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往期内容

>>《寒门贵子被嘲“小镇做题家”,是这个时代的悲哀丨高才情报局第34期》

>>《非升即走危机:高校教师抄袭论文系“无奈之举”,你怎么看?丨高才情报局第33期》

>>《670名硕博人才被坑,虚假的人才引进有多恶心?丨高才情报局第32期》


来源:   高校人才网   本文为高校人才网原创,网站转载请注明来源,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高校人才网官方微信(微信号:Gaoxiaojob)。
高校人才网
百万硕博人的择业平台
高校直招
5000+单位官方入驻
简历直投
30W+职位一键投递
{{applyDialogData.systemTips}}
{{applyDialogData.resumeTips}}
+ 上传
+ 上传文件
立即续费
{{successContentUp}}
{{successContentDown}}
我知道了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职位投递成功!
微信扫码关注【高校人才网服务号】

求职效率翻倍

实时接收投递反馈
精彩活动抢先知晓
为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