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简介
为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功能,吸引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回国(来华)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自2021年起,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热忱邀请海外英才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学校将为您搭建一流的事业发展平台,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待遇。
二、申报条件
(一)申请人条件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2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2022年4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1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二)限项要求
执行中央有关部门关于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支持期内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详细要求请参考如下链接所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项目指南》
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34/info83268.htm
三、国家资助
资助额度:100-300万元
资助期限:3年
四、配套待遇条件
1.聘任岗位
按学术领军人才引进
2.薪酬待遇
年薪60-100万元/年(不含学校缴纳的社保、职业年金及公积金等),另享受高水平教科研成果奖励(上不封顶)
3.科研经费
提供科研启动费100-150万元
4.安家政策
学校提供拎包入住精装修周转公寓,安家费120-200万元,可额外享受宁波市安家补助80万,宁波市购房补贴40万元
5.人才奖励政策
市级、区级政府提供人才奖励经费300万元
6.其他待遇
(1)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市各级人才项目,如宁波市甬江引才计划:对入选的科技创新领域创新人才、创业人才、青年人才项目一次性给予100万元项目资助;对入选的城市经济领域的创新人才、创业人才项目一次性给予50万元项目资助;对入选的科技创新领域双创团队项目,按A、B、C三个层次分两期分别给予2000万元、1000万元、500万元项目资助;对入选的城市经济领域双创团队项目,按A、B、C三个层次分两期分别给予500万元、300万元、100万元项目资助。
(2)支持组建学术团队
(3)享受宁波市在落户、出入境、医疗、出行等各方面优惠政策
(4)协助安置配偶工作,落实子女入托入学
特别优秀者,上述校内政策配套政策均可一人一议。
备注:依托我校申报上会但未最终获得海外优青项目支持的,也可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及科研配套保障。
五、申请方式
欢迎符合申报条件的优秀青年人才,发送个人简历至:zrsc@nbt.edu.cn,邮件标题为"姓名+专业+优青海外项目+高校人才网"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黄老师、郑老师
联系电话:+86-0574-88229016、+86-0574-88229111
电子邮箱:zrsc@nbt.edu.cn
学校简介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坐落于"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港口城市、中国院士之乡——浙江省宁波市。学校成立于2001年6月,前身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2020年1月更名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宁波市人民政府举办、浙江省人民政府管理、浙江大学支持办学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成人和继续教育相辅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工科为主,理、工、文、法、经、管等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11个学院,40个本科专业,1万余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1个、国家海洋局研发与服务中心1个,省重点学科6个、省重点(特色)专业11个(“十二五”以来)、省重点实验室(共建)1个、省重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共建)1个、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设点2个,市级重点学科19个、重点专业17个、重点实验室5个、工程研究中心1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4个、创新团队9个、协同创新中心1个、特色学院1个、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1个。2021年,外源科研到款总经费突破1个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