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是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高技术基地型研究所,主要从事能源环境、先进材料和绿色化工三大领域的应用基础和高技术研究与开发。
自1954年建所以来,山西煤化所以满足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国防安全的战略性重大科技需求为使命,以协调解决煤炭利用效率与生态环境问题和重点突破制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材料瓶颈为目标,围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炭材料制备与应用开展定向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系统集成创新,成长为从基础研究到工艺过程开发直至产业化的体系较为完备且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研究所。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博士后流动站始建于1995年,一级学科为化学。现根据研究所科研布局与学科发展需要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若干名,有意从事能源环境、先进材料和绿色化工领域应用基础和高技术研究的新近毕业博士研究生,可与有关课题组博士后合作导师或人事教育处联系。
一、应聘条件
1、申请人年龄应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
2、身体健康,敬业踏实,对科研工作有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强;
3、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二、薪酬待遇
1、薪酬水平不低于本所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平均水平。
2、博士后参照职工管理,缴纳五险二金,参加研究所组织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
3、纳入"中科院特别研究助理"。
4、获"中科院特别研究助理资助项目"支持的,资助经费2年60万元。
5、可按要求申请人才引进等项目。
6、聘期满后可择优申请研究所事业编制科研岗位。
三、申请材料
请有意向的申请人填写附件《山西煤化所博士后岗位申请表》。长期有效,随申随评。
四、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桃园南路27号
邮编:030001
联系部门:山西煤化所人事教育处
联系人:任老师、王老师
电话:0351-4040493-803
传真:0351-4041153
E-mail:renjingjiao@sxicc.ac.cn,邮件标题注明:应聘岗位+本人姓名+学位+毕业学校+所学专业+高校人才网
五、岗位需求
部门 |
需求 |
人数 |
岗位工作 |
合作导师 |
联系方式 |
202 |
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等专业;能够运用化工流程和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FD、Barracuda等)进行工艺过程及反应器模拟;具有良好的科研素养,以第一作者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过2-3篇与模拟相关研究论文;服从团队的工作安排;具有加压流化床、气流床相关过程的模拟经验者优先考虑。 |
1 |
主要从事加压流化床煤气化过程模拟,以及放大规律研究;循环流化床气化-热解过程模拟,工程放大技术开发。 |
毕继诚 |
0351-4072379 |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专业;熟悉超临界水氧化、超临界水气化和废水处理等相关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以第一作者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过2-3篇期刊论文,具有超临界条件下耐腐蚀材料研发经验者优先考虑。 |
1 |
主要进行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废水和超临界水气化方面的基础研究及技术开发,包括反应器材质评价及选择、工艺试验、工艺设计及工程放大。 |
|||
301 |
无机非金属或物理化学专业,且具有独立开展分子模拟与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熟练运用常用的计算软件: |
1 |
拟开展课题:“从多尺度认识煤的灰化学”:主要利用分子动力学及量化计算等手段从微观角度阐明煤灰组成和结构对熔融及流动过程的影响、高温下煤中矿物质的反应动力学、煤中矿物质与有机质结构的相互作用机制及相关动力学研究。 |
李文 |
0351-4044335 |
601 |
高分子化学专业方向,具有聚氨酯、聚酯、聚酰亚胺、环氧树脂、丙烯酸酯等高分子材料合成等研发经验者优先,具有较高英文论文撰写能力,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期间发表SCI二区论文2篇以上。 |
1 |
高耐受性聚氨酯弹性体的研究,围绕聚氨酯的应用需求,认识聚氨酯结构对其耐磨性、耐热性、耐腐蚀性、耐候性等的影响,阐明相关作用机制;通过分子结构分析和设计,进行原料选择、官能团调变及纳米填料改性等,提高聚氨酯弹性体整体性能;对相应的合成与加工工艺进行优化。 |
王军威 |
0351-4069680 |
603 |
C1化学、多相催化或工业催化等相关实验领域;博士学历为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具有国外工作经历者优先考虑。身心健康、责任心强,勤奋踏实,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和为科研事业奉献的精神。 |
2 |
岗位1:主要从事合成气、甲醇定向转化催化剂研制及机理研究。 |
樊卫斌 |
0351-4199009 |
603-2 |
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具有催化剂制备、金属催化、有机合成科研经历者优先;具有扎实的英语和理论基础,发表多篇SCI论文、能独立撰写发表科技论文者优先;具有较强的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
2 |
岗位1:催化剂研发应用方向(设计、制备、表征和评价应用及工程放大);撰写专利、基金项目和研究报告;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完成课题组长安排的其它工作。 |
张老师 |
zhanggy527@163.com |
604 |
纳米材料化学相关专业背景,具有纳米颗粒结构调控合成经验,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英文SCI论文,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 |
1 |
岗位1:按照课题组现有项目进度要求,主要研究过渡金属氧化物表面结构调控、晶相结构衍变及其与催化性能间构效关系。 |
吕宝亮 |
0351-4063121 |
催化相关专业背景,熟练原位表征技术,具有过渡金属氧化物体系研究经验的优先,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英文SCI论文,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 |
1 |
岗位2:按照课题组现有项目进度要求,从事项目相关反应过程的原位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原位红外、原位拉曼、原位电镜等。 |
|||
612 |
物理化学、多相催化专业;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科研创新思维能力;有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
2 |
主要从事催化剂制备与反应评价、表征及数据分析处理,发表研究论文。 |
陈建刚 |
0351-4040290 |
902 |
物理化学、化学工程、工业催化专业;了解合成气催化转化最新发展动态,从事过合成气转化、氢甲酰化反应、分子筛以及碳材料制备和应用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绩,曾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富有创新意识,具有独立的科研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英文阅读及写作能力强;具有海外经历者优先。 |
1 |
合成气催化转化制备醇、醚以及烯烃等高效多功能催化剂的研究通过课题的开展,寻求构建和改进多功能胶囊催化剂制备的新工艺,研究催化剂在合成气高效转化中的功能机理及应用价值。完成相关项目的研究工作并协助进行项目的汇报和结题。 |
谭猗生 |
0351-4044287 |
903 |
化学、物理或材料科学专业;品学兼优,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科研创新思维能力;有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身体健康,年龄在32周岁以下。 |
1 |
针对碳一化学(包括甲烷转化、CO2转化、费托合成等)的共性关键基础科学问题,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设计新型纳米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表界面结构精准调控,并对其进行表征和性能评价,研究其催化机理,撰写论文,申请专利,开发其应用。 |
覃勇 |
0351-4040081 |
904 |
炭材料专业或煤液化方向,拥有较强的研究背景和英文写作能力。工作踏实,有团队精神,有责任感,易沟通,有实践经验者优先。 |
1 |
开展煤液化残渣中重质产物的分离和结构控制、制备可纺沥青和沥青碳纤维的相关工作。 |
申文忠 |
0351-4053091 |
907 |
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或材料科学等相关专业;在有机合成、高分子合成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具有膜用高分子材料、离子交换膜研究经历者优先。 |
1 |
主要从事膜用有机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和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李南文 |
0351-4040462 |
919 |
化学、化学工程、材料学或相关专业。具备金属催化剂/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有机分子材料设计、化学合成、材料制备经验,熟悉使用各类物理化学材料分析与表征技术。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强大的实际动手能力。具有优秀的中英文论文写作和表达能力,治学严谨,勤奋求实。具有良好的沟通协作和团队协作精神。 |
2 |
主要从事低铂/非铂燃料电池催化材料,研究内容包括低铂/非铂催化剂设计、合成、批量制备;燃料电池催化剂层结构设计;金属配位物/有机分子电化学性能研究;电化学装置性能改进。(燃料电池、水电解制氢,及其它电化学能源存储与转化装置)完成数据分析证明,撰写学术论文,发表研究工作,参加学术会议,参与项目申请。 |
尹熙 |
xiyin@sxicc.ac.cn |
化学、化学工程、材料学或相关专业。计算物理/计算化学/计算材料学研究方向。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熟悉量化软件(Gaussian,CASTEP,VASP等),具备一定的汇编能力。有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统计分析领域相关经验者优先。具有优秀的中英文论文写作和表达能力,治学严谨,勤奋求实。具有良好的沟通协作和团队协作精神。 |
1 |
主要从事电化学材料模拟计算。研究计划包括针对金属配位物/有机分子的氧化还原电动势计算与研究;金属催化剂表面反应过程模拟与计算;碘化学过程的溶剂效应计算与模拟;金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材料表面反应过程模拟;电化学催化反应过程模拟;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模型构建等。完成数据分析整理,撰写学术论文,发表研究工作,参加项目申请和学术会议。 |
|||
908 |
计算化学、计算物理相关专业,博士期间教育背景良好。 |
2 |
岗位1:使用机器学习方法理解催化反应机理,着重研究费托合成过程。预期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寻找筛选费托催化剂的有效描述符,尤其是各种相态或掺杂的铁基催化剂;(2)结合组内正在开发的基于自由能的结构搜索方法,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合成气分压,温度等反应条件于催化剂表面重构结构之间的相关性;(3)开发基于机器学习的密度泛函紧束缚(DFTB)参数化方法。 |
温晓东、刘星辰 |
0351-4040895 |
岗位2:用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力场研究表界面结构。扩展课题组开发的高效机器学习势场,在许多不同的体系中的应用。表界面结构体系,即氧化物负载的催化剂,例如Ga-O负载的GaN催化剂或Ti-O负载的Co-O催化剂。 |
|||||
专业方向为数据分析、谱学理论、理论物理。身心健康,责任性强,勤奋踏实,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和为科研事业奉献的精神。博士学历为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具有国外工作经历者优先考虑。 |
2 |
主要从事新型能源转化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预测,熟练使用各种理论计算工具(量子力学及动力学程序),从结构的预测出发,到谱学性质的分析和表征,提出材料性能与结构的关联,走向设计的能源材料基础研究。 |
温晓东 |
010-69667816 |
|
913 |
物理学、化学、电子学、材料科学等相关专业,具有半导体物理学、物理化学、电化学、或材料科学基础等基础知识,有太阳能电池研究经历者优先。 |
2 |
主要从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基础理论和产业化研究。 |
陈加藏 |
0351-4845811 |
化学化工、膜科学、环境、材料科学、物理学、电子学等相关专业,具有光催化、膜科学、半导体物理学、物理化学、电化学、或材料科学基础等基础知识。 |
2 |
从事光催化膜反应体系、膜状光催化剂的设计和制作。 |
|||
700 |
有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他与碳纤维制备相关的研究经验;具有良好的科研素养,可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具有良好的英文写作能力;服从团队的工作安排;曾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高质量文章者优先。 |
1 |
主要从事碳纤维制备过程中聚合阶段分子结构调控与优化,纺丝阶段分子聚集态结构的调控与优化,预氧化炭化阶段纤维结构调控及构效关系研究,以及碳纤维后处理方面的研究中的某一项研究工作。 |
吕春祥 |
0351-4041161 |
702 |
有化学化工研究经验,有沥青研究经验者优先录用。 |
2 |
岗位1、高相容性的沥青-萘-分散剂体系的构建及直接成球性能; |
李开喜 |
0351-4250292 |
材料制备专业方向,具有良好的科研素养,可独立开展科学研究。 |
1 |
从事下列任一研究工作:(1)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球制备;(2)沥青基炭材料;(3)变压吸附;(4)炭材料作为催化剂载体;(5)小球与织物的复合。 |
|||
705 |
材料学或化学工艺专业;有沥青化学、液相炭化或者静电纺丝工作经验者优先。 |
1 |
煤炭液化残渣基纳米炭纤维无纺布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宋燕 |
0351-2021135 |
电化学专业,有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以及全固态电池(电容器)方面研发工作经验的优先。 |
1 |
动力锂离子电池用沥青基中间相炭微球的制备及结构设计。 |
|||
706 |
材料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专业;要求熟悉高分子材料、碳材料,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动手能力强,能独立开展较深入的研究工作;具有良好的科技英语水平和英文论文写作能力,在英文专业期刊发表SCI论文3篇及以上。 |
1 |
主要从事聚酰亚胺基碳功能材料的加工成型、结构转化、功能验证等应用基础研究,从多维度、基因遗传等角度开展其结构/性能关系探索,此类材料将应用于纳米材料、气体分子、液体分子等的筛分;撰写科技论文,申请专利;完成课题组长安排的其它工作。 |
刘耀东 |
0351-2113903 |
709 |
应届博士毕业生,化学化工、材料学、电化学或固态物理等相关专业,博士阶段开展锂硫电池等电化学储能器件的研究工作;具有良好的中英文写作和交流能力,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以上;热爱科研、踏实认真、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科研创新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1 |
开展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锂硫电池的研究工作,通过开发新型硫/炭复合材料、电解液和Li负极等,改善锂硫电池循环使用寿命,为锂硫电池的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
吕春祥、陈成猛 |
0351-4189683 |
应届博士毕业生,化学化工、无机材料学、高分子材料等相关专业,具有炭/金属复合材料、炭/高分子、炭/陶瓷材料等碳基功能材料领域研究背景者优先。具有良好的中英文写作和交流能力,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以上;热爱科研、踏实认真、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科研创新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1 |
开展纳米金属/炭功能型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采用有机金属化合物、有机金属高聚物、无机金属盐等材料,通过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手段实现其结构与功能化的可控可调,进而制备纳米金属粒子均匀分布的炭基复合材料,为电子、热管理、电磁屏蔽等领域提供全方位的功能化材料与解决方案。 |
|||
710 |
具有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纺织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能独立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动手能力较强,有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所从事的方向有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熟悉碳纤维的制备工艺,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在相关领域发表过高水平SCI论文。 |
1 |
高性能碳纤维的制备及工艺过程模拟,可选课题:基于聚丙烯腈体系开发特种纤维材料制备技术,开展前驱体设计与合成,研究纺丝过程中丝条微观结构的可控性和均一性,探索快速预氧化技术,研究碳纤维结构、性能的构效关系;或进行前驱体合成过程、纺丝过程、氧化碳化过程的模拟研究工作。 |
张寿春 |
0351-2115603 |
具有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能独立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动手能力较强,有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所从事的方向有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熟悉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及表征,从事过碳纤维表面改性、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备、树脂改性、或复合材料分析表征方面的工作,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在相关领域发表过高水平SCI论文。 |
1 |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备及结构性能调控,可选课题:特种树脂体系的合成及改性,碳纤维表面处理技术,特种上浆剂的设计及性能研究,碳纤维/树脂界面性能调控,高效预浸料制备技术,复合材料的快速成型技术,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相关性。 |
|||
711 |
高分子化学、复合材料等材料相关专业背景,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以第一作者在高水平杂志发表过与招收研究方向相关的论文;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沟通能力较强;已获博士学位或近期内能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
2 |
主要研究课题为高性能复合材料制备,具体包括新型树脂材料合成和机理研究、纤维表面处理、复合材料界面改性及评价、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表征,为高性能复合材料研发提供理论基础与指导。独立撰写项目申请报告,积极参与项目申请工作,发表课题相关高质量国际期刊论文并申请技术专利。 |
吴刚平 |
0351-2115323 |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2021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