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哪里去了……
    往右下角看看电脑的日期,已经是2015年8月6日了。离我毕业一年,回想在学校时的自己、找工作时的自信、对未来的憧憬和现在的工作,不禁感慨万千,看到高校人才网的这次征文活动,更加百感交集。我应该是从2010年左右关注高校人才网的,这5年来,也见证了高校人才网从萌芽到成熟、版面由相对简单到现在层次分明、内容详实,甚至还参加过一次高校人才网的实习生招聘,第一次走进了高大上的教育部。为了感谢自己找工作时从高校人才网得到的帮助,所以冒昧的讲述一下自己找工作的经历,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
一、个人情况
     2014届研究生,男,学校是211,非985。本科211,也非985。专业不连贯,从法学类换到了经济学类。
    个人能力,说实话,自我感觉,绝对不算优秀,但是在校期间,通过组织一些大型活动、在校外有一些500强的实习经历,另外口头表达和专业上有一定优势,在班上表现比较突出。
二、找工作结果
    毕业时总共两个offer,某垄断性央企总部岗位(工作地点北京)和某大型银行某省分行本部岗位(工作地点广州),都是跟专业密切相关。选择了后者。选择时主要考虑:感情(女朋友家在广州)、发展前景(假设工作几年之后跳槽,在社会上竞争力)、工资待遇(后者听起来也略高)。
三、找工作过程
    自我定位其实是非金融类央企总部及大型企业管培生,大部分简历也是这么投的,实际情况是不到一半的央企能进面试,其中又只有一半多能进二面或终面,最终倒在终面的:新兴际华、中电科电子装备集团。其它单位进终面的有广州农商行、光大银行广州分行、华夏银行深圳分行等,都没要我。
    我自己感觉现在企业招聘确实是越来越严格了,对学校、学历、专业、性别等筛选十分苛刻,大部分国有企业在面试时也采取结构化、案例讨论的形式,个别比较激进的企业,如银行,甚至采取辩论赛、写申论的形式,多种角度考察。
    我所在的银行,是通过初步面谈、多对一面试、笔试、案例讨论、写作能力测试等多种方式考核我们的。笔试的话,难度较高,这个好像是所有人的体会。我没有什么经验,直接去考,考完觉得一塌糊涂。但是,我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在笔试前,已经基本参加完省分行的面试了,只要参加笔试,就会被录取,这一点,很重要。所以,强烈建议,各位同学,一定要参加各单位的校园宣讲和现场面试,尤其是心仪的企业,更要去。一定要积极主动联系HR。很多企业,笔试基本都是最后一轮了,就是一个形式,有些银行比如建行等,在笔试前就确定好人选了。
    面试分为好几轮,有单面,有无领导小组讨论,还有最后座谈。无领导小组讨论,我觉得积极表现,但不要抢风头,国企,还是偏向于稳重、顾大局、人比较亲和的。
四、感想和建议
    我觉得一定要突出几点:1.专业。我在最后已经确定要我了,基本算谈话时,大领导还问了我很专业的问题,如果回答不上来,就算进了,感觉印象也会差很多,所以一定要专业。有些同学可能真的学习不好,那么我建议,要么参加一下老师的课题、项目(专业相关的),实实在在锻炼一下;要么面试前认真梳理自己的专业体系,建立框架;2.有特点。在一个团队里,必须要有自己的位置和独特性,从我们这次进省分行的几个来看,真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大家在一起,很明显的看出来,我们是互补的。有的人偏综合性一些,有的人非常专业,有的人很勤奋,有的人天赋很好,就像一个无领导小组,一下子就能看出谁是leader,谁是timer,谁是最后总结陈词。
    3.放低心态。我也说句话,大家不要见气,现在大部分学生找工作的时候还是存在眼高手低,挑肥拣瘦,我个人觉得其实我们的视角真的不够高,现在觉得好的,往往真正做了之后不觉得怎么样,所以放低心态,认真学习,足够谦虚,坚持做自己就最好了。
    以上都是我找工作的具体体会,可能不是很全面,但是是真心希望大家好好选择,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不要遗憾地错过或失去机会。这次还要感谢高校人才网给我们大学生良好的平台和视野,也祝广大同学找到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