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毕业前和室友聊过,如果把大学生求职这个题材深度挖掘,绝对能拍一部票房超高的电影。
求职是每一个大学生真正的成人礼,从求职这一刻开始,你开始告别消费者的身份,走向生产者;从这一刻起,过往的规则开始改变,过往的道路开始分岔,比起考试分数,每个人被贴上了更清晰的标签——胖瘦美丑、性别年龄、开朗细心……因为道路太多,选择太多,这些标签也没有形成绝对的鄙视链,活泼不一定比内向更容易获得某份工作,对于有些行业来说,黑胖的赢面反而比白美更大。权威和标准突然的缺失,让人前所未有地迷茫,在浩浩汤汤你推我搡的人流中,我揣着从模板库里抄来的简历加入了求职大军。
校招大戏:你方唱罢我登场
"金九银十",9月是互联网大小公司激战的日子。华为、百度等纷纷包下学校里最豪华的演播厅,轮番上演大型"产品发布会"。高管带着研发、产品、HR和最炫酷的视频、ppt跟你从公司文化、聊到创业心路。听完后,全场掌声雷动,HR拿着相机在各个角落捕捉人们脸上热情的表情,大家心潮澎湃纷纷递上简历,走出这个日租费几千的演播厅后,开始等待着那个可能永远不会打来的电话。
互联网公司投递简历的门槛是我见过最低的,楼下保安招聘可能都要本地户口,但是互联网公司们一定会对你说"英雄不问出处",专业不限、性别不限,学历不限,Comeon!他们还会在8月份就早早搞出内推群,让已经入职本公司的学长学姐为你推荐。他们还会做各种H5和网申系统,让你轻轻松松就能投递简历,参加他们的线上笔试。题目很多都是公务员行测的内容,考完后也不会告诉你得分。常常是在招聘会上乱晃的时候,碰到某个同学,她告诉你她都面试完了,你才知道自己连笔试都没过,这种情况多了,也就习惯了。不过真正技术专业的同学,被翻牌的几率都是很大的,毕竟互联网公司太缺技术人才了。
到了10月份,就是另一大巨头行业,房地产公司上场了。我们私底下都说房地产知道自己抢不过互联网,所以10月才来割菜。恒大、万科、新希望、保利、绿地、龙湖这些大公司的吸睛能力也是一流的,HR要拿几个大麻袋才能装走所有的纸质简历,并在一个晚上筛选出第二天要面试的。
据我观察,有过在房地产领域实习经历的学生,得到面试机会的可能性比较大。参加保利面试的时候,发现来的人并不是很多,一问之下基本人人都在地产公司实习过。因为面试的是营销策划,所以口才和精神面貌状态特别重要,自我介绍环节,常常碰到一些将经历进行二次总结的人,有一个某俱乐部的主席,开口就说:我的经历大致可以总结为"3+2",3的关键词是XX,XX,XX……2的关键词可以用XX来描述。看得我这个土包子目瞪口呆,一下就觉得自己被比下去了,果然没进二面。面试地产公司时,永远会碰到各种俱乐部、学生会的主席、创办人,同学在龙湖地产二面的时候,看到清华、北大啥干部主席都来了,她表示这次虽然失败了,可是手里已经握着不少的吹牛资本了,赚了!
求职菜鸟:打怪升级、会心一击
这期间也会有其他行业的公司、单位来宣讲,那个时候所有人都很浮动,没有人敢说我一定要进什么公司,一定要找什么岗位。对于我这种学中文的人来说,好像什么都能干,什么又都不是对口专业干的。好多招办公室文秘的,居然专业限制是行政管理,在我看来需要一定技术背景的产品经理也招了不少中文的学生。所以我拼命的海投,什么公司都投,什么符合条件的岗位都投。每天早上7点钟起来,化妆换装背上一书包的简历去招聘会溜达,什么公司都投一张简历,下午6点钟结束后,回来在线笔试、继续看宣讲信息,网投简历一直到凌晨1点才睡。
一开始还把自己的简历打印成彩色的,显得好看一点,耐不住好多公司收了简历拍拍屁股走人了,连面试也不面,最后干脆换成黑白的,一毛一张,省钱!其实真正想要面试你的公司,不会在意这些的。
一开始还会仔细听听宣讲会,后来就粗暴得多了,直接掐准宣讲会快结束时进去投简历。有时候一些公司会让人排队进来"一分钟面试",这个时候其实已经不是什么实力不实力的问题了,就是机遇了。但是我也还是会排队,饿着肚子排队。再到后来,开始结盟投简历,比如几个公司在这栋楼,几个公司在那栋楼,就跟小伙伴分头跑,各人手里随时准备着小伙伴的简历,自己投的时候,就会顺便帮小伙伴投上,因为我们坚信,纸质简历比网申简历更直达HR手里。
一位曾经在招聘公司里实习的小伙伴告诉我,大公司每天都会收到成千上万封简历,他们会交由第三方帮忙筛选,而筛选的标准无非就是被人诟病的那些:985,211,四六级,本硕……偌大的文件夹里分成许多小文件夹,相似配件的简历最终走向共同的命运。而这些,公司都不会告诉你。
因为自己的学校是在市中心,大部分公司都会在这里设宣讲会,所以比起很多需要坐车、倒车过来的学生,我们真的很幸运了。
认识一个手里有好几个大公司offer的牛人朋友,她有一次看着一个刚认识的男生从在郊区的学校赶了2个小时的车来投简历,结果没有得进面试,吃了个面包又赶着车回去的身影,她感叹道,我不想再晃悠了,普通学校的简历,来到这个985硕博满天飞的地方,一点机会都没有,可是那个挤走别人的简历的主人,手里可能已经握着十多个offer了,他最终也不会要这个岗位,这样的局面让人很难高兴起来。我打心底里敬佩这个女生,多少人以拒offer为乐,攀比手里offer数量,好像又回到了以分数高低证明自己的圈子。而这个教授教出来的女儿,却有如此悲悯的情怀、和善的姿态。如果能真正明白自己要什么,那么,一个足矣!
校招万花筒:感悟即得到
关于面试的规律、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技巧,我相信网上会有很多技术贴。但是我想分享的,不是我获得了什么经验技能,而是我看到了什么样的世界,我感悟到了什么。毕业求职第一次让我体验到了什么叫包罗万象,而这背后的社会有着比它更多样更变化无常的面孔。从来只经历过学校这一套规则的我们,在面对这个依然发生在高校地盘里,可是花样更多套路更深的游戏中,我们既有的思维方式受到了何种冲击,对此能有多少思想准备呢?
在这个游戏中,严格遵守规则可能不是优点了。多的是那些笔试没过,但是打听好面试地点强行到场递简历面试的面霸们,他们中有的也成功了。
在这个游戏中,很可能还没开局,结果就定了。在某知名手机面试行程开始的前一天我就接到了部门负责人的电话,之后的无领导小组面试,不管我表现得怎么样、现场的人表现得怎么样,HR已经不在意了。离奇的是,我真的没后门。从这儿之后,我开始看淡了很多事情,我开始不为面试失败而自责焦虑了。
在这个游戏中,可能从来就没开局。很多公司来了场华丽的营销大会,第二天又辗转到其他城市了。明明上一个站已经找到了合适人选,这一站你就是笔试面试第一也没有名额。而这些没有人会告诉你。所以面试时候多加同场伙伴的微信,大家联合讨论才能摸清游戏的规则。
在这个游戏里,HR可以随意cue你一段freestyle。一个HR看着我的简历说,你六级分数那么高,可以把你刚才说过的话翻译一遍吗?
在这个游戏里,交心变得很难。HR使尽花招揭开我们本来面目,我们使劲儿裹紧自己露出标准微笑。努力展示优秀是无可非议的,但文静内向的你刻意扮演好了一个开朗健谈的身份,也成功拿到了offer,从此要在这个岗位上频频磨嘴皮子,就不会痛苦吗?
一个有着8年工作经验的HR说,招聘不是比优秀,而是岗位匹配度。很多时候,你一进门,HR心里就知道了答案。他们希望找一个愿意加班能干苦活的,于是长相甜美的你被灭灯了。他们希望找一个能经常出差下工地采访十天半月不洗澡的,于是穿着套装短裙的你没戏了,而你为何要为此神伤呢?
回首:直面梦想 花开彼岸
现在的我回忆起这段时光仍然很恍惚。我也一直在认真思考着求职的终极奥义。明白自己要找什么工作,也许比有何种能力找到更多份工作更重要。
看到别人说的一句话,如果你喜欢这个工作,那么即使你入行时薪资再低,总有一天能涨到你满意的价格。可惜我们很多人都没有喜欢的工作,没有非此不可的兴趣爱好,应试教育总强调"木桶效应",你的兴趣爱好必须平衡,你不能只喜欢语文不喜欢英语,你不能只擅长物理,化学分数也要提高上去。慢慢地,我们对于自己的形状越来越模糊,做策划也行,做宣传也可,跑销售没意见,搞行政也愿意,在茫茫招聘会中,永远不能目不斜视坚定地走向那个属于自己的角落。
再多的offer,最后也只能走向一个岗位,未来的路和变数远远不是招聘会里的我们能看得见的。如果有坚定的梦想,幸运的人儿啊,你已经成功了一半了。如果没有的话,真不敢往下想了……
此文章由原作者授权发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欢迎转载,但请务必请务必注明出处(高校人才网)及作者,同时不得对本网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