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队简介
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团队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团队”成立于2018年7月,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高分子与复合材料实验室。团队现有成员32人,其中研究员2人,正高级工程师1人,副研究员1人,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3人,博士后3人,研究生12人。
团队主要从事高性能树脂及复合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1)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氰酸树脂以及双马来酰亚胺树脂材料加工技术与应用;2)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基础和应用研究,包括电子级聚酰亚胺薄膜、无色透明聚酰亚胺和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等;3)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及工程塑料的加工技术与应用;4)新能源领域用高分子材料研究,包括离子交换膜和锂离子电池用粘结剂等。
团队先后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科工局JPPT项目、省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宁波市“3315”创新团队项目以及众多头部企业委托项目等的支持,在先后Macromolecules,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等杂志发表论文百余篇,参与编著专著一书,申请/授权发明专利50多项,研制的聚酰亚胺材料实现了产业化,在众多装备上实现定型应用。团队拥有一千多平米的实验室用房以及常用热分析、GPC和DMA等分析测试仪器设备。
团队的研究经费充足,研究方向明确,学术氛围自由,团队可用结余经费鼓励副高以上人员独立开展相关科学研究。
先进功能膜团队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先进功能膜团队”成立于2015年1月,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高分子与复合材料实验室。团队现有成员31人,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1人,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1人,博士后3人,研究生24人。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高性能分离膜材料的制备、微结构及表界面调控、以及新型膜过程开发和工程应用。具体包括:水深度处理膜(超微滤中空纤维膜、油水分离膜、催化膜),海水淡化膜(纳滤膜、反渗透及正渗透膜),医药分离纯化及血液净化膜,新型二维膜包括氧化石墨烯、MXene、共价/金属有机框架膜。团队针对水处理领域的关键核心聚合物分离膜材料,系统提出了化学相转化理论,突破了物理相转化难以功能化的限制,解决了聚合物微孔膜的表界面功能化难题,建立了化学相转化理论及表界面功能化策略,获得了膜法水处理大规模工程应用。近年来在Advanced Materials,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发表论文100余篇,总引7000余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0项,已授权50项,培养研究生50余名。团队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863项目计划、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点项目,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宁波市2025重大专项及多家企业重大课题,并获批浙江省先进膜材料与膜过程国际联合实验室,PVDF、PTFE、PSf中空纤维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实现技术转移转化及产业化放大和工程应用。研究成果获得宁波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宁波市发明专利金奖等奖项。
团队网站:https://membrane.nimte.ac.cn/
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团队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团队”成立于2009年8月,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高分子与复合材料实验室。团队现有成员16人,其中研究员4人,正高级工程师1人,副研究员1人,高级工程师3人,高级实验师1人,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2人,博士后3人,研究生58人(其中博士生14人,硕士生44人)。
团队主要从事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1)生物质材料转化利用技术与应用;(2)生物基高分子树脂新材料技术与应用;(3)生物基助剂及新型材料加工技术与应用;(4)生物基聚酯的开发和应用;
团队先后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一带一路重点研目、中国科学院STS重点研目、省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宁波市“3315”创新团队项目以及众多头部企业委托项目等的支持,在先后Macromolecules,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等杂志发表论文百余篇,参与编著专著两书,申请/授权发明专利172项,研制的耐热聚乳酸、大豆胶黏剂、秸秆仿木材料实现了产业化和应用。团队拥有一千多平米的实验室用房以及常用热分析、GPC和DMA等分析测试仪器设备。
团队的研究经费充足,研究方向明确,学术氛围自由。
团队网站:https://zj.nimte.ac.cn/
航天结构及功能复合材料团队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航天结构及功能复合材料团队”成立于2019年11月,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高分子与复合材料实验室。团队现有成员10人,其中研究员2人,正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3人,博士后1人,研究生7人。
团队面向高端装备轻量化、一体化的应用需求,致力于完整技术链的建立与优化,开展轻量化部件的设计、制造、检测、评估等环节协同创新技术攻关,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1)工业级金属增材制造应用技术研究,包括创新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高质量SLM(激光选区熔化)成型工艺优化、高效率产品性能评估方法等;2)基于先进复合材料的多目标协同优化应用技术研究,包括宏细观一体结构优化设计、复杂结构的高质量成型工艺优化、极端环境复合材料应用评价技术等。
团队先后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科工局JPPT项目、省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宁波市“3315”创新团队项目以及众多头部企业委托项目等的支持,发表论文百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50多项,多项轻量化技术成果在多型高技术装备上通过应用验证并获得批量订单。团队拥有一千多平米的实验室用房以及30余台套研发检测设备。
团队的研究经费充足,研究方向明确,学术氛围自由,团队可用结余经费鼓励副高以上人员独立开展相关科学研究。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团队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团队,成立于2008年,拥有国家发改委碳纤维表征测试服务平台、碳纤维制备技术工程实验室(共建)、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技术浙江省工程实验室、化纤协会高性能纤维制备及表征检测(宁波)平台。团队现有全职员工30余人,其中正高级4人、副高级3人、高级技师1人、中级7人、研究生17人。
团队主要从事高强高模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
1)高性能PAN基碳纤维/石墨纤维关键技术;
2)低成本碳纤维关键技术;
3)碳纤维复合材料设计,制备及其界面研究;
4)纤维表征检测技术及标准化;
5)碳纤维导热屏蔽、吸波及结构功能一体化应用研究;
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发改委、国家基金委、科技部、中国科学院、浙江省、宁波市重大平台建设与研制科技专项。建有PAN基碳纤维及其配套原丝吨级规模中试线,具有PAN基碳纤维的吨级研发与百吨级工程化技术支撑能力,并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特种高分子材料团队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特种高分子材料团队”成立于2007年3月,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高分子与复合材料实验室。团队现有成员16名,其中研究员2名,助研1名,工程师和助理5名,博士及硕士研究生8名。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特种耐热高分子材料,具体包括热塑性聚酰亚胺特种工程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特种耐温胶黏剂和涂料等。
团队承担参与科技部863计划、科技部支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浙江省国际合作、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以及企业合作项目等50余项。在Macromolecules, J. Polym. Sci. Part A, Polymer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文章8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70余项,授权43项,2项重要产业化技术转化,参编著作1部,应邀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作邀请报告30多次。
团队的研究经费充足,研究方向明确,学术氛围自由。
精细化工团队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精细化工团队”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高分子与复合材料实验室。精细化工团队主要从事绿色有机合成方法的发展,环保助剂以及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开发研究。团队同国内外工业界联系广泛,善于从实际需求中提炼出关键科学问题,通过科学假设,理性分子设计,合成方法发展,性能验证,最终到产品开发,切实解决精细化工行业产品环保化和工艺绿色化中的共性痛点和难题。团队在高分子助剂领域,特别是阻燃剂方面,发展出了多个商业化的新结构磷系阻燃剂,通过合成化学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发展,创新性地解决了高性能磷系阻燃剂生产成本和性能之间的矛盾,在磷系阻燃剂及其合成工艺的开发上一直走在行业的前端。
纤维材料技术团队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纤维材料技术团队”成立于2005年,首任负责人为顾群研究员(任期:2005-2012),现任负责人为陈鹏研究员(任期:2012年至今),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高分子与复合材料实验室。团队现有成员28人,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1人,助理研究员2人,工程师2人,高级助理1人,助理3人,客聘技师4人,研究生13人。
团队建有冻胶纺丝、湿法纺丝、熔融纺丝、熔喷无纺布等纤维材料专业化研究平台,在高性能UHMWPE纤维、生物基可降解纤维、熔喷无纺布等领域研发水平处于国内前列,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优势研究单位及顶尖企业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
团队先后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前沿部署项目、省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以及众多头部企业委托项目。并且,获得国家级青年人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才、浙江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支持。团队先后在Macromolecules, polymer等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51件(授权41件),转让及许可企业实施9件,授权美国发明专利3件,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吉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非金属催化团队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非金属催化团队”成立于2012年3月,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高分子与复合材料实验室。团队现有职工13人,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2人,高级工程师1人,助理研究员1人,工程师4人,高级助理1人,博士后2人。
团队长期致力于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工平台化合物,并获得绿色化学衍生品的高效催化技术的研发,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1)非金属催化材料(纳米碳/分子筛/简单氧化物)作用机制研究;(2)生物质与低碳烷烃资源高值化的催化工艺研发;(3)机动车尾气后处理等。
团队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前沿重点研发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等项目支持。在Science、Nat. Catal.、Nat. Commun.、 Angew. Chem. Int. Ed.等杂志发表论文百余篇,参与编著专著2部,申请/授权专利百余项。
先进涂料与粘合剂技术团队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先进涂料与粘合剂技术团队”成立于2013年12月,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高分子与复合材料实验室。团队现有成员12人,其中研究员1人,工程师4人,博士后1人,硕士研究生5人,博士研究生1人。
团队主要研究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和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和合成,纳米复合材料和电磁响应性功能材料的制备。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石墨烯纳米复合的制备及其在海洋重防腐和电热功能材料应用领域;2)生物基聚氨酯的制备,并在阻尼材料、可降解输尿管支架材料、精密医用导管等应用领域都取得重要成绩。团队致力于创造出具有颠覆性新材料来成就研究领域的巨大突破。在生物基树脂领域,统筹兼顾生物质原材料的结构和组成的特性,使用“智慧利用”的思维,研发并产业化出一系列包括多元醇树脂、环氧树脂、光固化树脂、硅氧基树脂在内的并已成功在应用在在建筑、船舶、风电、汽车、生物医用、电子电器等领域。
团队负责人余海斌研究员自2013年回国后获得各级荣誉称号11项,团队承担或参与项目共计30余项,累计申请专利50多项,授权专利25项,包括4项国际专利,并在JMCA, ACS AMI,ACS SUSTAINBALE, NANOSCALE, CARBON, 2D MATERIALS等国际TOP期刊上发表文章共计120余篇。团队拥有常用HPLC、GPC和DSC等分析测试仪器和单双螺杆挤出机、密炼机、吹膜机等常用的塑料加工设备。
高分子先进加工团队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高分子先进加工团队”成立于2007年,隶属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高分子与复合材料实验室。团队现有成员54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员工8人,中级及以下员工6人,学生40人。团队长期致力于绿色发泡技术和聚合物绿色加工技术的研发,自主设计了超临界流体连续挤出发泡试验线及各种釜压发泡等设备,实现了多种聚合物微发泡材料的规模化制备技术的突破,实现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目标。这是一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科研队伍,各成员自律、勤勉、积极进取,课题组科研气氛浓厚。本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聚合物(PP、TPU、PLA、PET、PS等)发泡技术及其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在聚合物加工中的应用;聚合物发泡材料的结构-性能关系研究;石墨烯基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等。
|
二、招聘岗位
5
团队名称 |
岗位 |
岗位名称 |
招聘人数(人) |
岗位职责 |
任职要求 |
申请链接 |
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团队 |
副研究员 |
高分子功能膜方向-研究员 /项目研究员/副研究员 |
2 |
1)气体分离膜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
1)应取得博士学位,年龄在40岁以下; |
|
副研究员 |
高分子物理方向-研究员 /项目研究员/副研究员 |
2 |
1)聚酰亚胺材料相关的高分子物理问题研究; |
1)应取得博士学位,年龄在40岁以下; |
||
先进功能膜团队 |
研究员 |
高性能分离膜方向研究员 |
1 |
1.主要负责相关研究方向分离膜材料及膜过程的研发及应用;2.撰写项目申请书和项目报告,发表高质量的科研论文,独立或协助团队积极申请各项科研基金;3.作为骨干人员,承担或参与重要的科学研究或工程化项目,协助团队做出突出业绩;运用专业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4.指导或协助指导研究生、博士后。 |
1.具有分离膜材料研发、膜过程开发、高分子材料、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并在同一领域有3年以上独立工作经验;发表过专业学术论文;2.副高及以上职称;有实际带领课题组或团队经验的优先;国内应聘者需具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经历;3.恪守科学道德,学风正派、诚实守信、严谨治学、尊重他人,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较强的独立领导科研工作的能力 |
|
副研究员 |
高性能分离膜方向副研究员 |
1 |
1.主要负责相关研究方向分离膜材料及膜过程的研发及应用;2.撰写项目申请书和项目报告,发表高质量的科研论文,独立或协助团队积极申请各项科研基金;3.作为骨干人员,承担或参与重要的科学研究或工程化项目,协助团队做出突出业绩;运用专业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4.指导或协助指导研究生、博士后。 |
1.具有分离膜材料研发、膜过程开发、高分子材料、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并在同一领域有3年以上独立工作经验;发表过专业学术论文;2.副高及以上职称;有实际带领课题组或团队经验的优先;国内应聘者需具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经历;3.恪守科学道德,学风正派、诚实守信、严谨治学、尊重他人,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较强的独立领导科研工作的能力 |
|
|
博士后 |
高性能分离膜方向博士后 |
2 |
1.主要负责相关研究方向分离膜材料与过程的研发及应用;2.主持课题科研工作,发表高水平论文和专利等;3.参与或主导项目和基金申报;4.课题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
1.一般应为取得博士学位一年之内,或即将取得博士学位;2.已在sci期刊发表2篇以上高水平论文;3.具有良好的科研背景、浓厚的科研兴趣;具备较强团队合作精神,能与团队成员协作完成工作;4.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对安全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 |
||
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团队 |
博士后 |
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方向博士后 |
3 |
1.主持课题科研工作,发表高水平论文和专利等; |
1)恪守科学道德,学风正派、诚实守信、严谨治学、尊重他人、团结协作,具有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而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 |
|
航天结构及功能复合材料团队 |
副研究员 |
复合材料设计与制造 招聘高级工程师/副研究员 |
2 |
1.独立或协助团队开展复合材料设计与制造方向相关研发工作; |
1.具有高分子、有机、复材、力学或机电等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具备优良的科技创新潜质,具备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知识和能力; |
|
副研究员 |
金属增材制造设计与制 造招聘高级工程师/副研究员 |
2 |
1.运用所掌握的力学、材料、物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能,对金属增材制造过程中的打印参数与材料组分的匹配关系进行研究; |
1.具有金属材料学、力学、物理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曾在腐蚀磨损、超音速喷涂、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等方向开展过系统性研究者优先; |
||
研究员 |
复合材料设计与制造招 聘正高级工程师/研究员 |
2 |
1.独立或协助团队开展复合材料设计与制造方向相关研发工作; |
1.具有高分子、有机、复材、力学或机电等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具备优良的科技创新潜质,具备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知识和能力; |
||
研究员 |
金属增材制造设计与制造 招聘正高级工程师/研究员 |
2 |
1.运用所掌握的力学、材料、物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能,对金属增材制造过程中的打印参数与材料组分的匹配关系进行研究; |
1.具有金属材料学、力学、物理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曾在腐蚀磨损、超音速喷涂、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等方向开展过系统性研究者优先; |
||
博士后 |
复合材料设计与制造招聘博士后 |
5 |
1.独立或协助团队开展复合材料设计与制造方向相关研发工作; |
1.已取得博士学位或一年内即将取得高分子、有机、复材、力学或机电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具备优良的科技创新潜质; |
||
博士后 |
金属增材制造设计与 制造招聘博士后 |
5 |
1.运用所掌握的力学、材料、物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能,对金属增材制造过程中的打印参数与材料组分的匹配关系进行研究; |
1.已取得博士学位或一年内即将取得博士学位,金属材料学、力学、物理等相关专业; |
||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团队 |
博士后 |
碳纤维结构设计方向博士后 |
4 |
1.负责碳纤维复合材料零部件的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
1.品行端正,踏实有上进心; |
|
特种高分子材料团队 |
高级工程师 |
特种工程塑料高级工程师 |
1 |
1.热塑性聚酰亚胺工程塑料树脂合成和加工的研究 |
1.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具有化学工程、有机合成、高分子合成或高分子加工方向背景;2.在特种高分子树脂如聚酰亚胺、聚醚砜、聚醚醚酮或聚苯硫醚等领域具有丰富合成或加工研究经历者优先;3.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和浓厚的科研兴趣;4.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同一领域2年以上独立工作经验;或获得硕士学位后,在同一领域7年以上独立工作经验;5.所承担的项目或取得的成果符合所加入的科研单元或团队的发展规划,能够对现有科研单元或团队的科研工作提出可行的技术路线与解决方案;6.具有优良的项目组织策划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带领一支技术小组为科研单元或团队提供良好技术支撑;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 |
|
副研究员 |
特种高分子材料副研究员 |
1 |
围绕特种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加工等方面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主要包括聚酰亚胺工程塑料树脂的合成与加工方向、功能化聚酰亚胺薄膜以及其他特种树脂等方向。 |
1.取得博士学位,具有化学工程、有机合成、高分子合成或高分子加工方向背景; |
||
博士后 |
特种高分子材料博士后 |
1 |
围绕特种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加工等方面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主要包括聚酰亚胺工程塑料树脂的合成与加工方向、功能化聚酰亚胺薄膜以及其他特种树脂等方向。 |
1.取得博士学位,具有化学工程、有机合成、高分子合成或高分子加工方向的研究背景; |
||
科研助理 |
特种高分子材料科研助理 |
1 |
1.完成课题组树脂测试、合成、加工等相关研发任务; |
1.在特种高分子树脂如聚酰亚胺、聚醚砜、聚醚醚酮或聚苯硫醚等领域具有丰富合成或加工研究经历者优先; |
||
精细化工团队 |
博士后 |
高分子材料博士后 |
1 |
1.瞄准行业需求,发展绿色有机磷合成化学,开展反应机理研究,优化工艺路线; |
1.取得博士学位,具有高分子、有机化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背景; |
|
纤维材料技术团队 |
科研助理 |
高分子加工/纤维材料方向科研助理 |
2 |
1.协助团队完成科研项目(有专人指导),具有按时完成项目的强烈责任心和紧迫感; |
1.高分子材料,化纤,非织造材料等相关专业的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才,有化纤、非织造材料相关企业工作经验的优先; |
|
非金属催化团队 |
工程师 |
非金属催化团队高级工程师/工程师 |
2 |
1.聚合催化剂设计与工艺优化 |
1.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具有高分子材料合成或催化工艺智能优化研究背景; |
|
先进涂料与粘合剂技术团队 |
博士后 |
高分子材料/有机合成方向博士后 |
1 |
1.积极培养独立科研能力,完成文献查阅、分类总结、归纳提炼和凝炼升华; |
1.取得相关领域博士学位,或即将获取博士学位,具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或有机合成研究背景; |
|
工程师 |
高分子材料/有机合成 方向工程师/高级助理 |
1 |
1.协助团队完成科研项目,具有按时完成项目的强烈责任心和紧迫感; |
1.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有机合成等相关专业的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有科研经验的优先; |
||
研究员 |
高分子材料/有机合成方向研究员 |
1 |
1.领导和组织高质量完成团队主要的研究项目; |
1.在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或著名的科研团队取得博士学位; |
||
副研究员 |
高分子材料/有机合成方向副研究员 |
1 |
1.积极参与项目申请工作,并完成书面材料的准备与提交; |
1.在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或著名的科研团队取得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有机化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
||
高分子先进加工团队 |
博士后 |
高分子先进加工博士后 |
2 |
研究方向:1、聚合物微孔发泡技术 |
1、取得博士学位,具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加工工程或高分子合成等相关专业背景;2、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有较好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第一作者发表过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4、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和浓厚的科研兴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