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氢能与储能材料技术实验室

一、团队简介

气体催化与分离团队

分离与催化研究团队成立于2007年,目前有研究员1名,项目研究员3名,副研究员2名,助理研究员1名,团队负责人为陈亮研究员。主要开展气体吸附-储存-分离材料和小分子气体催化转化材料的理论设计模拟与合成开发工作。近年来,在低压高选择性吸附二氧化碳复合材料、高效气体分离复合膜、高效电解水催化剂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实验和理论成果。

团队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中国科学院“从0到1”专项、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宁波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的支持,在先后Nat. Commun.,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Nano Lett., Appl. Catal. B-Environ., ACS Catal.,等杂志发表论文百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50多项。

固态二次电池团队

固态二次电池团队面向新能源汽车与大规模储能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固体电解质材料、电极/固体电解质界面优化、固态电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并构建相应的固态电池体系,包括固态动力锂二次电池、固态锂/钠硫电池、固态钠电池以及固态金属空气电池等,已建成国内一流的固态电池相关材料与器件制备和表征平台。

有机储氢与催化团队

有机储氢与催化研究团队成立于2019年,以新型催化剂设计为切入点,面向我国“双碳”目标,发展绿色、高效、精准的有机合成方法和催化加氢/脱氢反应,实现有机高分子、小分子化合物的高值化转化,建立以有机化合物作为材料的储氢系统。目前,团队拥有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2人,博士后2人,研究助理2人,研究生12人,承担国家级和中国科学院人才项目,国家、浙江省和宁波市等地方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3315创新团队等项目。目前已建成有机合成实验室、仪器测试室等共计210 平方米。

燃料电池技术团队

燃料电池技术团队成立于2015年,主要围绕固体氧化物电池技术开发及其应用开展研究,目前拥有员工10名,其中国家级青年人才2名,省部级人才2名,副高及以上5名,研究生30名。

电池绿色设计及循环利用团队

电池绿色设计及循环利用团队——在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质体系、退役电池资源回收等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产业化经验和出色的研究成果,已在Nature Commun.、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 和Nano Energy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7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80余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 ;目前,团队员工10余名,在读研究生40余名,承担多项国家、省市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宁波市2025重大专项以及企业合作项目等。

人工光合成与能源催化团队

人工光合成与能源催化团队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由况永波研究员领导。团队致力于通过人工光合成作用制备绿色可再生能源,面对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人类重大挑战,提供可持续发展社会的解决方案。研究方向涵盖人工光合成、能源催化等领域,旨在提高太阳能燃料的制备与转化利用效率,发展高效能源催化技术。团队在基础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致力于人工光合成技术的实用化,为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的解决做出贡献。

工业催化团队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工业催化团队,成立于2010年8月,依托于氢能与储能材料技术实验室,主攻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与机理研究,能源转换与化学品合成产业中催化剂的开发与应用。近年来,在纳米材料、合成气制化工产品工业化技术、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的研发、应用等方面取得多个研究成果,研发的多项科研成果已获得终端产品的批量生产及使用。目前已申请和授权专利50余件,发表60余篇学术论文。与合作企业开发的“绿色大型化合成气制乙二醇关键技术、工艺与应用”获宁波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现因团队科研发展需要,诚聘春蕾副研究员一名。

生物基芳环材料团队

生物基芳环材料团队长期致力于生物基单体和聚合物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工程技术与基础/应用基础研究并重,与学术界、工业界联系广泛。目前已承担多项科研项目,经费充足,是一支富有朝气、团结协作、科研氛围浓厚的团队。团队由研究员、正高级工程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博士后、工程师、研究生等二十余人组成。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生物基芳环单体(不限于)的合成、聚合、绿色可持续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回收、功能化等。

二、招聘岗位

团队名称

岗位

岗位名称

招聘人数(人)

岗位职责

任职要求

申请链接

气体催化与分离团队

博士后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方向博士后

3-5

1.燃料电池关键材料设计开发、制备、表征与计算。
2.燃料电池膜电极设计开发与失效分析、寿命优化相关机理研究。
3.燃料电池测试设备的搭建、材料结构表征等仪器使用和数据分析。
4.承担项目任务,英文论文撰写,协助指导学生,实验室管理及其他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

1.燃料电池(PEMFC)、电化学、材料、化学、催化、能源、化学工程与技术等相关专业方向,或者固体材料表面能带和电子结构计算的背景,取得博士学位。
2.熟悉项目申报书、英文论文、国际专利的撰写。
3.发表过至少2篇SCI论文(一作或通讯)。
4.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具有较强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踏实肯干,有责任心,团队协作能力强

申请

博士后

亚纳米催化剂设计、合成、修饰及其在光/电/热催化中的应用研究方向博士后

1

1)承担或协助完成课题组相关研究课题,发表高水平论文和专利等
2)参与或主导项目和基金的申报,协助指导研究生工作
3)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协助日常实验室管理维护

1)已在SCI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具有光/电催化材料研究背景者优先考虑
2)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踏实肯干,有责任心
3)熟悉项目书和英文论文的调研与撰写
4)具备较强团队合作精神,能与团队成员协作完成工作。

申请

博士后

催化功能导向的亚纳米催化剂:设计、合成、修饰及其在光/电/热催化中的应用研究方向博士后

1

1)承担或协助完成课题组相关研究课题,发表高水平论文和专利等;
2)参与或主导项目和基金的申报,协助指导研究生工作;
3)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协助日常实验室管理维护。

1)已在SCI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具有光/电催化材料研究背景者优先考虑;
2)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踏实肯干,有责任心;
3)熟悉项目书和英文论文的调研与撰写;
4)具备较强团队合作精神,能与团队成员协作完成工作。

申请

固态二次电池团队

博士后

固态二次电池方向博士后

2

固态电池关键材料与技术,包括电解质、正负极材料等研究

1.已取得博士学位或一年之内即将取得博士学位,具备优良的科技创新潜质,年龄应在35周岁及以下
2.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爱岗敬业,能按时完成团队负责人安排的科研任务;
3.具有良好的英语写作与沟通能力,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主流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

申请

有机储氢与催化团队

博士后

有机化学和催化方向博士后

3

1、参与有机合成、聚酯降解或有机储氢等课题研究;
2、完成研究所和团队安排的其他任务

1、取得博士学位,具有有机合成、金属有机机化学、催化相关研究背景,并具备良好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熟悉核磁共振、气相色谱、质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仪器,office、chemdraw等软件;
3、优先考虑在国际刊物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的申请者;
4、良好的写作能力。

申请

燃料电池技术团队

博士后

模拟仿真/CO2电解方向博士后

2

1.承担或协助完成课题组相关研究课题;
2.参与或主导项目和基金的申报,协助指导研究生工作;
3.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协助日常实验室管理维护。

1.应届毕业;
2.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踏实肯干,有责任心;
3.熟悉项目书和论文的调研与撰写;
4.具备较强团队合作精神,能与团队成员协作完成工作。

申请

电池绿色设计及循环利用团队

博士后

钠/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解液/退役电池回收科研方向研究员/副研究员/正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博士后

3

研究方向一:钠/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方向。1.主要负责钠离子电池正极/锂离子电池高镍正极材料结构设计、改性方法和绿色制备等新技术研究;2.主要负责钠离子电池正极/锂离子高镍正极材料结构设计产业化技术研发;3.对外合作沟通交流;4.相关专利调研、布局与撰写;
研究方向二: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方向。1.主要负责高电压电解液及其添加剂、宽温电解液等电解液体系研究;2.电解液添加剂数据库及新型添加剂设计与合成;3.相关专利调研、布局与撰写;
研究方向三:退役电池回收方向。1.退役电池资源回收技术研究;2.对外合作沟通交流;3.相关专利调研、布局与撰写;

1.将获得化学/材料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位;
2.具有责任心和创新思维能力,爱岗敬业,能够按时完成团队分配的科研任务;
3.具备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能够严谨治学,独立开展科研工作;

申请

人工光合成与能源催化团队

研究员

新型光电催化材料与技术开发副研究员/研究员

1-2

1、负责新型光电催化光电极材料的开发与研究,以及光电极表界面工程的优化;
2、参与团队的人工光合成与能源催化相关项目,推进新型能源催化化学与材料的研究;
3、协助团队在科学研究和项目申报方面的工作,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指导研究生。

博士学位,具有光电催化、电化学、电催化、光催化、纳米材料制备、能源催化或半导体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经验;
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独立承担科研任务;
有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经历者优先。

申请

博士后

光电催化博士后

2

本岗位主要负责光电催化水分解制氢与二氧化碳还原相关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1.研究和开发新型光催化材料与系统;
2.对光电催化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优化催化效率;
3.设计和制备高效稳定的光电极和催化剂;
4.参与人工光合成技术的实用化研究项目,完成项目既定的研究任务和目标。

1.拥有博士学位,具有光电催化、电化学、光催化、纳米材料制备、能源催化或半导体相关研究背景;
2.具备良好的科研能力,有在相关领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的经历;
3.能够独立设计实验,解决科研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4.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强。

申请

工业催化团队

副研究员

催化方向春蕾副研究员

1

用于化工物质转化和氢能应用相关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设计、性能研究及其应用开发,具体职责为:
1.新型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设计、性能研究及其应用研究;
2.应用开发项目争取与组织实施;
3.科研项目与人才计划申报;
4.研究生培养。

1.博士毕业3年以上,至少有2年博士后经历;
2.有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或等同经费额度项目的经历,主持过应用项目者优先;
3.能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心强;
4.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
5、具备较强的英语阅读与写作能力;
6、在国际知名期刊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7篇以上,有特别出色成果的可以酌情减少篇数要求。

申请

生物基芳环材料团队

博士后

生物基芳环材料团队可持续高分子材料方向博士后

2

1.承担或协助完成课题组相关课题,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和专利;
2.参与或主导申请各级基金项目;
3.协助指导研究生工作;
4.课题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1、取得相关领域博士学位,或即将获取博士学位,具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或有机合成研究背景;
2、具有较好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以第一作者发表过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3、具有良好的科研背景、浓厚的科研兴趣、优秀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4、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申请

工程师

聚合物单体合成、聚合、加工方向招聘工程师

3

1、配合完成课题组相关研究课题;
2、整理研究成果,申报发明专利或撰写总结;
3、协助团队申请和策划相关基金与科研项目;
4、参与实验室的运行与管理。

1.已取得或一年内即将取得高分子、有机化学及相关专业硕士学位;
2.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浓厚的科研兴趣、优秀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3、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申请

博士后

可持续高分子材料方向博士后

2

1.承担或协助完成课题组相关课题,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和专利;
2.参与或主导申请各级基金项目;
3.协助指导研究生工作;
4.课题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1、取得相关领域博士学位,或即将获取博士学位,具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或有机合成研究背景;
2、具有较好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以第一作者发表过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3、具有良好的科研背景、浓厚的科研兴趣、优秀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4、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申请

博士后

生物基单体和聚合物材料

3~5

负责呋喃类生物基材料的开发;
申报相关的研究项目;
协助指导研究生;
开展工程化技术开发。

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爱岗敬业,能按时完成团队负责人安排的科研任务;
能够独立撰写专利;
具有良好的英语写作与沟通能力,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主流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能够顺利开展工作的沟通能力。

申请

副研究员

生物质化学工程

2

负责呋喃类生物基材料的加氢工艺或氧化工艺开发;
申报相关的研究项目;
协助指导研究生;
开展工程化技术开发。

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爱岗敬业,能按时完成团队负责人安排的科研任务;
有支持、参与过化工中试项目的优选;
能够独立撰写专利;
具有良好的英语写作与沟通能力,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主流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能够顺利开展工作的沟通能力。

申请

博士后

可持续高分子材料方向博士后

2

1.承担或协助完成课题组相关课题,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和专利;
2.参与或主导申请各级基金项目;
3.协助指导研究生工作;
4.课题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1、取得相关领域博士学位,或即将获取博士学位,具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或有机合成研究背景;
2、具有较好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以第一作者发表过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3、具有良好的科研背景、浓厚的科研兴趣、优秀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4、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申请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