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2023年教学科研人员招聘启事

共计8个岗位,招 若干
  • 发布时间:2023-08-02
  • 截止时间:详见正文
  • 工作地点:广州
查看此公告的职位列表
查看此公告的职位列表
read:4985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前身为1927年成立的生物学系,1999年整合成立学院。学院下设7系1中心,即生物工程学系、生态学系、生物医学工程系、细胞生物学系、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系、免疫生物学系、发育与再生生物学系和赤潮与海洋生物学研究中心,拥有包括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中心、生命科学与技术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肿瘤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平台近20个,现有包括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在内的全职专任教师163人,其中正高职称81人,副高职称61人。学院建设有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物医学工程3个一级学科,有8个学科领域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ESI全球排名前1%,分别是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环境与生态学,地球科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学院目前设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和生物医学工程4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学院获批国家及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等各类奖项20余项,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点重大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500余项,获国际国内各类发明专利授权百余项,有较好的产学研结合和成果产业化基础,学院教师近年在Nature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千余篇,雄厚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教学科研平台为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保障。

为进一步提升整体教学、科研水平,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现公开招聘教研系列教师,欢迎有志于高校教学科研事业的高层次人才前来应聘。具体要求如下

一、招聘专业方向

生态学、生物医学工程、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学以及相关的化学、生物等交叉学科专业。

二、招聘条件及岗位职责

教研系列人员:

本次招聘主要为暨南大学第五层次以上各层次优秀人才。暨南大学为各层次优秀人才提供丰厚的年薪、住房补贴和启动经费等条件,相关情况参见“暨南大学人才引进暂行办法(暨人[2017]120号)”和“暨南大学新聘教学科研人员管理暂行办法(暨人[2015]118号)”,具体待遇面谈。(详见暨南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处网页)。

三、应聘方式

应聘者请将应聘资料(包括个人简历、近照、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其它相关成果证书复印件、导师推荐信等统一打包成一个文件夹,并注明“姓名-毕业学校-毕业专业-高校人才网”)用电子邮件发至联系人,应聘资料恕不退回。【快捷投递:点击下方“立即投递/投递简历”,即刻进行职位报名】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20-85221436;

E-mail:osky@jnu.edu.cn

学院招聘启事

序号

单位

系所简介(1500字以内)

招聘专业方向

联系方式

1

生态学系

暨南大学生态学系依托我国高校最早的水生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发展而来。1964年留英博士、著名鱼类学家廖翔华先生和留美博士、国际知名藻类学家樊贡炬等老一辈科学家领衔创办国家高教部水生生物研究室(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中心),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1983年、1998年获批水生生物学硕士点、博士点,2002年水生生物学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是我国高校中第一个水生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为适应人才培养需要,2003年成立生态学系和生态学本科专业,2006年、2011年生态学专业点分别获批生态学硕士点和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0年生态学本科专业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20年获批建设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2年生态学科入选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同年设立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学科点具备从本科到研究生至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是我国水生生物学、淡水生态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自2019年起至今,生态学学科连续位列“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全国一流学科(前10%),其中,2019-2021年全国排名第八,2022年全国排名第七。

暨南大学生态学学科以热带-亚热带水域生态学研究为特色,重点建设四个学科方向: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修复生态学及水域生态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始终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生态建设为目标,紧密围绕我国、尤其是华南地区及大湾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自然资源保护对生态建设的重大需求,解决河流与湿地、湖泊、水库和流域土壤等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管理、生态修复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等问题,发展和创新生态学理论与生态工程技术。

建设有教育部热带亚热带水生态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水库蓝藻水华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捷克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流溪河水库及大沙河水库野外生态实验站等创新平台,为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国际学术交流活跃,是中国生态学学会淡水生态学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也是国际湖沼学会中国唯一理事单位,是国际热带淡水水域生态学领域最为重要的团体之一。

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水域生态学、修复生态学、水生生物学

联系人:刘老师

联系电话:020-85220462

邮箱:osss@jnu.edu.cn

2

生物医学工程系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是1984年经教育部和国务院侨办批准成立的我国第一个从事生物材料研究的研究所,也是暨南大学从事生物医学材料、医疗器械与医学仪器、智慧医疗技术等开发与转化的综合性研究平台,是广东省211建设的重点单位。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为国家和广东省的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具有本、硕、博及博士后的完整培养体系,拥有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教育部工程中心、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攀峰重点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广东省高校生物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广东省药物载体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7年成为教育部双一流“药学”学科群的组成单位之一。

2019、2020、2021连续三年获评“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前100,其中,2021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全球近50名,国内近15名。

(一)学科带头人——生物医学工程相关专业;

(二)生物材料加工方向——熟悉高分子与生物材料的加工与制备;

(三)智慧医疗与人工智能方向——具有生物柔性传感器、便携式即时诊疗设备、生物医学信息工程、生物医学电子学、医学影像及图像分析、仿真相关领域的教学、研究经历;

(四)生物材料方向——具有生物医学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药物载体生物材料、组织工程材料等方面的专业背景。

联系人:阮老师

联系电话:020-85220469

邮箱:ruanyun@hwy.jnu.edu.cn

3

生物工程学系

生物工程学系是我校历史传承最久的学系之一,设置于1927年。目前我系拥有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个国家级生命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生物技术专业同时为广东省名牌专业(2002年)和国家特色专业(2009年)。我系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及硕士点,包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动物学等多个二级学科博、硕士点(或招生方向),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美国波士顿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建有联合培养方向。

生物工程学系现有教职工40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2人,高级实验师2人,拥有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23人,形成了一支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思想活跃、团结合作的师资队伍。

科研方面,近年来我系教师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纵横向课题50余项,科研经费超过3000万。在脂质代谢调控、条件性致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抗体药物与免疫检测、微藻生物能源、藻毒素的生物合成与环境响应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点。近年来在NatComm、AngewChemIntEd、PANS、SciAdv、NuclAcidRes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教学方面,我系建成国家级“金课”4门,省级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等10余门。3名教师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南粤讲坛新秀”称号。承担和完成教育部新工科项目、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省教育厅教改项目等各类教研项目10余项,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及其他各类教学奖项多项,发表教研论文30余篇,出版各类规划教材6部。

本系教学条件完备,拥有国家级生命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建有6个校外实习基地,省部级研究平台2个,共建有国家基因工程药物工程中心、肿瘤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8个。良好的实验条件为学生进行创新性科技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近年来,我系学生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二等奖等数十项,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毕业生遍布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和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

1)具有生物学相关专业博士学位(须取得相应证书);

2)年龄在45周岁及以下;

3)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在SCI期刊上发表文章5篇以上者优先;

4)近五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或省部级项目至少2项,其中必须包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过国自然或科技部重大项目(资助经费200万以上)者优先;

5)熟悉微生物学、遗传学相关专业优先;

6)身体健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热爱科研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全局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20-85220219

邮箱:lixuewen1210@jnu.edu.cn

4

发育与再生生物学系

发育与再生生物学系拥有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教育部第一个依托粤港两地高校联合共建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广东省科技厅国际科技合作重点科研机构(联合研发中心)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在2020年科技部对国合基地评估中评为“优”,在2021年教育部对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评为“良好”。现有再生医学(交叉学科――生物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2020年入选教育部新设的交叉学科),及再生医学硕士点、发育生物学硕士点和中德合作的“再生医学与发育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双学位培养方向。

本单位依托粤港合作平台,聚焦组织与器官结构与功能性修复与再生的前沿研究,实现阐明有效修复与再生损伤与病损组织与器官的分子机理,研发出有效修复与再生的方法,并积极探索临床应用转化,研究方向主要为:①组织器官发育、衰老及再生;②干细胞自我更新、定向分化与重编程的分子机制及应用;③病损组织器官的修复机理与应用。“发育-再生-衰老”方向的前沿交叉团队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的科研及人才交流项目。

一、具有生物、医学类专业博士学位(须取得相应证书);

二、有从事过相关工作者优先考虑:1)有从事损伤修复、发育再生与衰老相关方面研究经历者;2)熟练掌握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生物医药应用和模式动物等重要技术和平台者;

三、主持过或参与完成过国内外基金项目,并在相应领域位列前位的英文国际刊物发表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文章。

联系人:陈老师

联系电话:020-85222711

邮箱:chenlx@jnu.edu.cn

5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系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系拥有暨南大学肿瘤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功能蛋白质研究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为基础,联合港澳高校优势力量,依托广东省生物学优势重点学科,以发现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功能蛋白质为目标,以翻译组学、蛋白质组学技术为特色和优势,整合分子与细胞生物学、肿瘤生物学和转化医学等研究力量,形成从基础研究到转化医学研究的系统科研平台。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及其功能、“非编码RNA”编码新蛋白的功能机制、肿瘤异质性/转移/耐药、抗癌药物筛选鉴定等肿瘤生物学研究。实验室承担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现面向海内外诚聘优秀人才,欢迎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特别是具有蛋白质组学及质谱技术和肿瘤生物学研究经验,热爱科研,具有团队精神和责任心的各类英才加盟。本招聘启事长期有效。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生物信息学专业、或具有以上交叉学科背景的人才:1.领军人才

国家级人才,海外著名大学的教授,海外著名研究机构资深研究员,或其他学术地位、水平与此相当的人选(聘期内每年在学校工作9个月以上),能带领本学科在其领域赶超或者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的领军人才,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

2.杰出人才

国家级青年人才获得者,海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副教授(或相当职务)以上,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

3.青年人才

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拥有正式教学科研职位的杰出人才或优秀博士、博士后。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

4.博士后

35岁以下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海内外优秀博士。

联系人:姚老师

电子邮箱:869558090@qq.com

电话:020-85222616

地址:天河区黄埔大道西601号暨南大学理工楼912C

6

细胞生物学系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是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基因组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广东省生物工程药物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拥有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工作站,是学校“211”工程和“985”平台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生物医药学科为国家“双一流”药学学科重要组成部分,本学科团队由院士领衔。

本学科研究和建设以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为导向,以重大研究成果产出和解决产业共性关键技术为目的,以学科带头人的形式组建了靶向药物、重组蛋白药物、抗体药物及药物新型载体与制剂研究等学术团队,并据此建立了相应的关键技术平台:重组蛋白高效表达与规模化制备关键技术平台;蛋白分子功能与药物增效技术平台;重组抗体研发关键技术平台;生物技术药物新型载体技术及制剂研究关键技术平台。

基于上述关键技术平台,针对肿瘤、糖尿病、传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主要开展生物技术创新药物筛选、药物作用分子机制、药物评价模型建立和创新药物临床前实验等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聚焦在:细胞生长因子家族系列成员的作用机制与药物开发;合成生物学与蛋白药物研发;哺乳动物细胞高密度培养与规模化制备技术及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研究开发;分子靶向给药技术及抗肿瘤、抗病毒小分子药物研发;蛋白质药物新型载体技术及新制剂开发;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的作用机制及干细胞的疾病治疗。

(一)科研人员

1.研究方向:靶向药物、重组蛋白药物、抗体药物、合成生物学、药物新型载体与制剂研究;

2.全日制博士学位,有博士后工作经验者优先;

3.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者优先;

4.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或其他省部级以上项目优先;

5.原则上年龄不超过35周岁,条件优秀者可适当放宽。

(二)专业技术人员

1.技术背景:发酵、蛋白质表达与纯化、质谱等

2.硕士及以上学历,高级工程师优先;

3.参与过药物研发者优先;

薪资待遇: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应聘方式:

1.申请材料:简历(附照片)、近五年工作成果和发表论文目录(注明SCI收录情况,2022年度Web of Science影响因子,中科院分区情况);

2.附件材料:学历学位证书、职称或任职证书、获奖证书复印件;

3.经初选后,将通知面试(面试内容、形式待定);

4.所有申请材料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联系人。

联系方式:杨老师 8522-2759 / yyf0379@jnu.edu.cn

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暨南大学第二理工楼7楼(邮编510632)

备注:招聘长期有效。

7

免疫生物学系

暨南大学免疫生物学系/组织移植与免疫研究中心是1988年由世界银行贷款成立的免疫学专业实验室,为国务院侨办免疫学重点学科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双一流“生物医药学科群”建设学科,ESI免疫学学科排名世界前1%。该学科从基础、临床前和临床不同水平,围绕主要学术方向——免疫细胞的发育与分化、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干预、感染与免疫、炎症与抗炎免疫药理、分子免疫学与基因工程药物、免疫化学与靶向治疗、移植排斥与免疫耐受等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一、专业范围:免疫学免疫生物学肿瘤生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化学生物学

二、招聘范围:海外知名高校或国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的博士、博士后、助理教授/研究员及以上教研职位的优秀人才。

朱老师

Tel:020-85220298

E-mail:tfyxing@jnu.edu.cn,81439231@qq.com

8

赤潮中心

暨南大学赤潮与海洋生物学研究中心是国内最早开展赤潮研究的学术机构之一,是国内赤潮研究的奠基者和中坚力量之一;依托全国第一个水生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及“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防治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两个重要的实验平台;在浮游植物的分类、藻种库的建设、浮游植物营养生理学、浮游植物生态过程分析、藻类毒素的鉴定和检测、有害藻华的成因分析、有害藻华的预测和减灾防灾机理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同。拥有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博士\硕士点,以及水生生物学博士点。

海洋生物学、海洋生态学、藻类学、分子生物学

联系人:黄老师

电话:020-85221562

邮箱:babyblue02@163.com

公告热度
解锁详细分析
该公告在同类公告中的热度为 ***,目前已有 *** 对其非常感兴趣
高校人才网
百万硕博人的择业平台
高校直招
5000+单位官方入驻
简历直投
20W+职位一键投递
{{applyDialogData.systemTips}}
{{applyDialogData.resumeTips}}
+ 上传
+ 上传文件
立即续费
{{successContentUp}}
{{successContentDown}}
我知道了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职位投递成功!
微信扫码关注【高校人才网服务号】

求职效率翻倍

实时接收投递反馈
精彩活动抢先知晓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