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诞生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写校名,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80余年来,北京理工大学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走出了一条中国共产党创办和领导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红色育人路”,一条立足国防传统优势、服务国家战略的“强军报国路”,一条开放包容、融合协同的“创新发展路”。
栉风沐雨,北京理工大学伴随着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成长壮大。1949年,学校迁入北京;1952年,定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1988年,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学校现设有21个专业学院、9个书院以及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国家安全与发展研究院等8个其他教学科研机构,设有27个基层党委、3个党总支、3个直属党支部;现有教职工5600余人,汇聚了39名两院院士、350余名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建有16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和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近年来,学校坚持“四个面向”,围绕“顶尖工科、优质理科、精品文科、新兴医工”学科建设方针,系统构建工理管文医协同发展格局,现有9个学科门类,31个一级学科点,其中,30个一级博士点。设有15个专业学位类别,其中,4个工程博士类别。9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9个学科领域进入世界一流行列,4个学科领域进入世界一流前列。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王涌天教授(changjiang学者、杰青、973首席)团队、黄玲玲教授(青年长江、北京市卓青、霍英东基金获得者、北京市科技新星)研究室招聘博士后和科研助理若干名。该研究室致力于微纳光学、衍射光学、全息成像等领域的前沿及应用研究,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项目等,研究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Materials、Nano Letters、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Laser & Photonics Review、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Small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拥有优越的研究条件、充足的研究经费和一流的平台设备。
主要研究领域
微纳光学
微纳加工
光信息处理
先进显示技术
先进成像感知
人工智能
1、近年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具有微纳光学、微纳加工、光信息处理、先进显示技术、先进成像感知、人工智能等相关背景;
2、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35岁以下;
3、具有良好的发展潜能和较强的团队意识,在相关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过一定数量相关文章。
1、“博新”计划博士后:年薪40万;团队岗博士后基础年薪20-30万;科研岗博士后:年薪18-25万;来自世界排名前100名海外大学的博士毕业生、外籍博士额外给予培育津贴6万/年。
2、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课题补助,同时享受研究室优厚的科研奖励,其他政策参照北理工博士后管理办法;
3、成果优秀者,通过考核优先推荐留校任教;
4、提供出国访问交流,根据项目需要在国外相关实验室开展工作。
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校区(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申请者请将本人简历发送至3001075789@qq.com,并抄送至huanglingling@bit.edu.cn; 邮件请注明“应聘黄玲玲研究室博士后+高校人才网” 【快捷投递:点击下方“立即投递/投递简历”,即刻进行职位报名】。简历中应包括主要个人信息、教育经历、工作经历、个人近照、获奖情况、以及发表文章列表等;
附:
王涌天教授简介:
王涌天,北京理工大学杰出教授,教育部changjiang学者特聘教授,光电学院和计算机学院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混合现实与新型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光学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科技部云计算和大数据国家重点研发专项专家组副组长,国家信标委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标准工作组组长,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长,北京光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监事,中国电子学会智能人机交互专家委员会委员,并先后被国际工程光学学会(SPIE)、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和美国光学学会(OSA)评选为会士(Fellow)。长期在技术光学和虚拟现实领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有关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各1项,省部级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奖多项;发表专著2部、译著2部、论文400余篇,编辑国际会议论文集20部;授权国际发明专利5项,国家发明专利百余项。
黄玲玲教授简介:
黄玲玲,北京理工大学长聘教授。入选教育部青年changjiang学者、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等人才计划。长期从事微纳光学物理机制和光场调控、全息显示等功能器件研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cience Advances,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00余篇,连续三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出版专著1本,授权发明专利30项。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首席),基金委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十余个。获德国洪堡贝塞尔研究奖,教育部青年科学奖,教育部“霍英东”高校教师基金,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表彰,石青云女科学家等奖励。担任PhotoniX, Optics Express, IEEE-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期刊编辑,多个期刊青年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