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是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单位。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成立于2011年4月,依托于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科学技术研究院,与四川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联合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
信息科学技术研究院以新材料、新能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结合科研型及技能型人才培养,围绕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需求。依托研究院充分发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技术转移、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积累,整合国内外相关资源,重点解决相关产业中的一些关键共性技术瓶颈问题,力争取得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为成都市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技能支持和技术支撑。研究院院长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重点培养基金负责人。长期从事新材料、新能源及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与成果孵化转化等,包括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纳米磁性材料及器件、稀土功能材料、光电技术与光伏光热、热电材料与温差发电技术、半导体照明技术、增材制造技术、量子调控与微机电系统(MEMS)、人工智能技术等领域,并在国内形成了有影响的“纳米材料的原子分子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等研究方向。
研究院近十年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增材制造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理论与量子调控等相关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形成了一支30余人的专兼职科研团队,承担科研项目与科技服务50余项,发表SCI和EI论文超过100篇。研究院近年来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及产、学、研协同创新,力求通过灵活的机制,以项目为载体,加强与国内外有行业优势的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合作,着力科技研发平台与科研服务队伍建设,促进教学、科研融合,不断构建创新型和实用性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我院科技研发与科技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现因工作需要,研究院公开招聘博士后若干,欢迎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应聘。
(一)新能源与新材料
1、材料设计与增材制造技术
2、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二)人工智能
1、机器学习
2、自然语言处理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
1、大数据与云计算
2、信息技术融合创新
3、元宇宙与虚拟仿真关键技术
上述三个大类研究方向每个方向招收1-2名博士后。
1、全职博士后(I类)。
2、对相关研究领域有兴趣和热情、爱岗敬业、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建设,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能承担较大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
3、已获得国内或国外获得博士学位(或已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待授博士学位),或其他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出站的研究人员,年龄在40周岁以下(含40周岁)。
4、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外语阅读能力和交流水平,熟练运用相关计算机操作和分析软件。
5、在相关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者优先录用。
凡申请到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从事博士后研究的人员,请向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提出书面申请。
1、博士后在站聘期为2年,博士后工作期间待遇丰厚,包括基本工资、岗位绩效、各项补贴、五险一金(个人部分)、社保(单位部分)、住房公积金(单位部分)、年终奖励绩效等,由组织人事处和博士工作小组负责考核发放。
2、学院为每名博士后提供在站期间研究经费。
3、除每月享受原单位待遇外,II类博士由学院提供每月工作补贴。
4、博士后工作期间享受与在职人员同等福利,在站期间,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的户籍不随博士后户籍迁入学院,未成年子女由基地协助联系就近入托、就学;出站后作为高层次人才可落户到学校工作,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的户籍可迁入学院。
5、提供优良的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和实验条件。为其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和丰富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机会。
6、在站期间以及出站后,可与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合作企业、出站博士后团队联合申报横向项目,进行项目转化。
7、出站获四川大学或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后证书。科研项目研究地点在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成都高新校区)。
联系电话:
曾老师13908201353、谭老师17828429413、史老师15102827640(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028-85320638(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
邮箱:250110898@qq.com、cdvtc_rsc@126.com(投递简历邮件主题:姓名+学历+专业+应聘博士后+高校人才网)【快捷投递:点击下方“立即投递/投递简历”,即刻进行职位报名】
通信地址:成都高新区益州大道北段15号成职软件园13楼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