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党为研制“两弹一星”培养尖端科技人才而创办的一所新型的、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她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自1958年建校以来,中国科大一直将瞄准国家战略,服务重大需求,汇聚一流人才作为推进学校发展的核心任务。建校之初,华罗庚、钱学森、严济慈、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一大批国内最有声望的科学家和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加盟我校。在历任科学家的星火相传之下,代代师生潜心向学,勇攀高峰,学校迅速成为学术精湛、创新发展、锐意进取的中国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国家为世界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
中国科大是全国唯一同时实施“985”、“211”和“知识创新”三大工程的大学,唯一拥有两所国家实验室的大学,也是自1999年国家奖励制度改革以来,唯一获得两次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内地高校。中国科大师资队伍精干,拥有两院院士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不重复统计共664人,占固定教师队伍总数的42%。2017年,中国科大入选首批国家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5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11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是全国唯一的数、理、化、天、地、生、材全部为“双一流”建设学科的高校。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7个A学科,共15个A类学科。学校共有11个国家级科研机构、4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80个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在量子信息、铁基超导、纳米科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地球环境、生命健康、火灾科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成果。2022自然指数居全球高校第4位。
中国科大全面参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建设,加快建设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主导或参与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能源研究院,稳步推进合肥先进光源、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合肥分中心)、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合肥一级核心站)、子午工程二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成立中科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临床研究医院(合肥)。构建一流学科生态,强化基础学科,发展科大“新医学”“新工科”“新文科”。推进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建设,下设生命科学学院、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及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其中附属第一医院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国考中位列第21名。成立信息与智能学部,下设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大数据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微电子学院、软件学院,整体入驻科大高新校区,与信息产业协同发展。筹建心理学系,与省市政府共建科技商学院,着力文理交叉。学校将继续以更加卓越的发展平台对接全球创新资源、汇聚全球创新人才。
中国科大特设立“墨子杰出青年特殊津贴”,重金诚聘海内外青年人才加盟聘期制科研队伍,入选者年薪可超40万元。最好的平台期待最优秀的你!
二、岗位介绍
A.特任副研究员/特任高级工程师
要求:(1)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2)国内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或优秀博士后;国外著名高校优秀博士毕业生,业绩突出。
聘期:合同期限最长3年,可续聘一次。
待遇:基础年薪23万元起(含合肥市五险一金及租房补贴),平台支持上不封顶。获学校“墨子杰出青年特殊津贴”一等资助,年薪37万起;或二等资助,年薪27万元起。
考核方式:专项年度考核,聘期期满考核。年度考核优秀者(约占全体考核人员30%)将获2万元奖励;年度考核特优者(约占全体考核人员5%)将另获5万元一次性奖励。
奖励措施:若在聘期内入选教育部“CJ学者奖励计划”,或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可转聘为教授;获得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可转聘为固定岗位特任教授。
B.博士后
要求:(1)博士论文答辩通过;(2)年龄不超过35周岁(申请企业后年龄不超过38岁)。
聘期:合同期限最长3年,(若在聘期结束前出站,视为聘期提前结束,待遇停止)可续聘一次。
待遇:基础年薪20万元起(含合肥市五险一金及租房补贴),平台支持上不封顶。获学校“墨子杰出青年特殊津贴”一等资助,年薪35万元起;或二等资助,年薪25万元起。
考核方式:专项年度考核,聘期期满考核。年度考核优秀者(约占全体考核人员30%)将获2万元奖励;年度考核特优者(约占全体考核人员5%)将另获5万元一次性奖励。
奖励办法:若在聘期内获得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可转聘为固定岗位特任教授。
我们的优势:
待遇高。极具竞争力的薪酬。
起点高。获聘人员将进入我校高水平科研团队工作,无需自己搭建实验平台,直接享受优质的硬件条件,可迅速开展工作,取得学术成果。
氛围好。师生潜心向学,执着攻关创新。学风踏实淳朴,科研气氛浓郁。
空间大。我校学术实力雄厚,交叉氛围浓郁。特任副研究员在我校工作期间,学术视野和研究能力将会得到不断提升,特别优秀者可独立从事研究,获得晋升。约50%的特任副高人员在6年聘期内可晋升固定编制副高岗位。同时,我校各类科研交流合作十分活跃,包括与境外学术机构。部分优秀人员可获得出国进修的机会。
生活好。未成年子女将按年龄进入拥有安徽顶尖教育质量的科大附属幼儿园、附小、附中就读。幼儿园为孩子每日提供三餐一点,免除家庭的后顾之忧。同时,学校提供校内周转房租住,上下班方便。若在校外租房,学校可提供租房补贴。
三、应聘程序
应聘者请发送简历和求职意向书(或按照各平台相关材料要求)至各平台招聘联系人邮箱。平台确认聘任意向后,请填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聘期制人员推荐(自荐)表-特任副研究员/特任高级工程师》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聘期制人员推荐(自荐)表-博士后研究员》(见附件),并提交学校规定申报材料至相关招聘负责人。【快捷投递:点击下方“立即投递/投递简历”,即刻进行职位报名】
聘用需求(可点击单位逐条查看,特别建议利用浏览器搜索功能(ctrl F)搜索专业方向关键词,避免错过跨学科研究机会)
非完全版,供参考。请大家同时关注我校课题组在相关学术平台发布的招聘信息。
一级单位 | 二级单位 | 平台 | 专业方向 | 招聘条件 | 应聘联系 | 需求人数 | 最晚到岗时间 |
工程科学学院 | 近代力学系 | 高鹏教授课题组。动态润湿问题的理论、数值和实验研究,包括:接触线理论,液滴/气泡的铺展和迁移,指进现象,液滴/液膜的蒸发/冷凝,界面流动数值算法等。 | 流体力学,应用数学 | 1.热爱学术,特别是基础研究;2.具有较好的数理功底。 | 高鹏 gaopeng@ustc.edu.cn | 2 | 待招满为止 |
张忠教授课题组依托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与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旨在开展结构功能一体化纳米复合材料基础和应用研究,充分发挥材料设计的优势,面向航空航天、深空探测等重大需求和应用目标,构筑多级次结构、实现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推动高性能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包括超黑材料,雷击及高能冲击等极端环境防护材料。研究所是一支具有创新、国际竞争力的团队,在合肥中科重明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有纳米复合超黑材料工程实验室,进行碳纳米复合超黑材料工程化制备与开发,设备齐全,待遇优厚。负责人张忠教授,主页:https://mech.ustc.edu.cn/2022/0222/c4590a546257/pagem.htm | 材料科学、物理、光学、力学、机械及相关学科背景 | (1)硕士或学士学历,具有材料(复合材料)、力学、机械、光学、物理等相关学科背景;(2)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受过良好的实验技能训练,动手能力强;(3)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勤奋踏实;(4)年龄不超过40周岁。有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理化性能测试等相关领域企业、研究单元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 | 汪国睿 wgrui@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员、博士后2-3人 | 待招满为止 | ||
公泽教授课题组围绕生物力学、力学生物学领域中的前沿问题展开多学科交叉研究,旨在通过建立多尺度力学生物学模型、设计生物软材料、生化实验等手段,探究组织形态的发育、体内再生过程和癌症扩散等生理与病理过程中的力学传导,阐明其中的力学生物学的机理,设计和研发更为接近体内细胞生存环境的功能性生物材料,探索调控生命体的力学传导来治疗疾病的新思路,课题组更多详情请见https://faculty.ustc.edu.cn/gongze/zh_CN/zhym/621271/list/。 | 生物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生物 | 1.在生物或材料等相关领域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30周岁;2.具备细胞与水凝胶材料等相关基础知识,有良好的实验能力,能够用专业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能够独立地从事实验;3.研究成果较为显著,近5年以主要作者在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4.热爱科学研究,具有创新精神,高度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积极主动完成课题任务并撰写总结报告,品学兼优,身心健康。 | 公泽 gongze@ustc.edu.cn | 博士后或特任副研究员1位 | 待招满为止 | ||
材料演化与断裂评估课题组http://staff.ustc.edu.cn/~yni | 多尺度力学,材料模拟方向,先进材料与结构的失效分析与可靠性评估 | 具有良好的力学基础、研究经验、科研兴趣、理论分析或数值模拟能力。 | 倪勇 yni@ustc.edu.cn | 特任副研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软材料力学与软体机器人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是软材料力学及其医工交叉前沿应用。网站https://faculty.ustc.edu.cn/liuwang/ | 固体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3D打印 | 具有力学、机械、材料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受过良好的实验技能训练,已发表过相关领域期刊论文 | 王柳 wangliu05@ustc.edu.cn | 1人 | 招满为止 | ||
生物力学与医工交叉团队。主要针对细胞-微环境这一关键生物-材料界面,聚焦力学微环境的构建与表征、干细胞定向分化和规模化培养、组织器官修复代替、癌症和心血管等重大疾病的诊疗等关键科学问题,在分子、细胞和组织等多个尺度上,探究力学微环境对细胞粘附、迁移、分化、衰老和免疫应答等生理和病理现象的调控,以及相应的力学-化学信号转导机制。主页:http://staff.ustc.edu.cn/~jianghy/ | 力学生物学、生物力学、软材料力学、生物材料与放生力学 | 具有力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相关实验技能训练,在相关领域发表过1区论文,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 姜洪源 jianghy@ustc.edu.cn | 2人 | 招满为止 | ||
多相界面复杂流动课题组(丁航教授、刘浩然教授)https://faculty.ustc.edu.cn/liuhaoran | 计算流体力学 | 具有CFD编程经验的博士毕业生;或者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博士后出站科研人员 | 刘浩然 liuhr@ustc.edu.cn | 特任副研1人;博士后2人 | 招满为止 | ||
高怀岭课题组面向人体硬组织修复或替代对医用结构材料的迫切应用需求,主要聚焦生物陶瓷的力学性能不足或与不适配问题,开展生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强韧化力学设计、增材制造与构效关系研究,旨在构筑可用于义齿、人工骨、人工关节、可吸收植入器械等产品的先进医用结构材料。负责人:高怀岭教授,个人主页:https://faculty.ustc.edu.cn/gaohuailing/zh_CN/index.htm | 具有固体力学、材料学、无机化学、高分子、生物材料等相关专业背景。 | 1.品学兼优,勤奋踏实,热爱科研,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2.具有材料、力学、生物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已发表过高水平期刊论文;3.具有陶瓷材料和DLP陶瓷3D打印相关研究背景者优先。 | 高怀岭 ghuailing@ustc.edu.cn | 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李二强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实验流体力学、界面的精准测量方法、多相界面演化的动态特性等研究,具体方向包括液滴/气泡动力学、流动减阻、实验测量技术、相变、微流体等。主页:https://mech.ustc.edu.cn/2019/1024/c4590a402991/page.htm | 液滴/气泡动力学(液滴生成、合并、撞击等);复杂多相界面流动(多介质、大温度范围、粘弹性、相变、多场耦合等);实验测量技术(超高速摄像、干涉法、纹影法等);流动减阻(宽雷诺数范围)。 | 1.品学兼优,热爱教育科研事业,年龄不超过33周岁; 2.具有力学、物理、机械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受过良好的实验技能训练,已发表过相关领域期刊论文; 3.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发展潜力,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勤奋踏实。 | 李二强 eqli@ustc.edu.cn | 博士后2名 | 2024年8月 | ||
课题组研究方向: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光固化树脂和陶瓷浆料合成,软物质力学。博士后工资25-35万元。课题组主页http://staff.ustc.edu.cn/~hyliang/ | 力学,高分子,数学,物理,机械 | 在相关领域的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过文章。 | 梁海弋 hyliang@ustc.edu.cn | 3人 | 待招满为止 | ||
智能材料和振动控制平台,从事磁流变材料、剪切增稠材料的研究,负责人龚兴龙教授,主页:gong.ustc.edu.cn | 固体力学 | 具有海外博士后经历;能从事固体力学方面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 | 龚兴龙 gongxl@ustc.edu.cn | 1名 | 待招满为止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极端流动的多过程问题研究”于2023年成立,中心负责人为陆夕云院士,依托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单位是西北工业大学和清华大学。本中心拟从多过程概念出发研究极端流动,旨在获得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方面的原创性成果,建立极端流动多过程问题的基础研究平台,形成以多过程及其耦合研究为核心、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学术高地。根据中心承担的科研任务及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现针对以下研究方向,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特任副研究员暨博士后15名。 | 1)多物理场高温非平衡流动2)智能计算流体力学(AI-CFD)3)可压缩湍流和噪声4)颗粒多相湍流模拟5)其它相关方向 | 特任副研究员要求:1)获得流体力学、应用数学等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2)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3)国内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或优秀博士后;国外著名高校优秀博士毕业生,业绩突出。博士后要求:1)获得流体力学、应用数学等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或论文答辩通过2)年龄不超过35周岁。 | 张颖慧 0551-63603345 zyhui@ustc.edu.cn | 特任副研/博士后15名 | 待招满为止 | ||
骆天治课题组:生物工程与智能材料 | 博士学位专业背景可为力学,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等 | 应聘人应获得博士学位或者已经通过博士学位答辩。有丰富的器官芯片制备或者类器官培养经验,曾在中科院一区期刊发表过一作文章。 | 骆天治 15715697591 tzluo@ustc.edu.cn | 1人 | 2024年7月1日 | ||
近代力学系、中科院材料力学行为与设计重点实验室 | 张忠教授课题组:主要开展微纳材料界面实验力学基础研究和结构功能一体化纳米复合材料应用研究,充分发挥材料力学设计的优势。面向航空航天、深空探测等重大需求和应用目标,发展界面力学性质的定量化表征方法、构筑多级次结构、实现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进而推动高性能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应用。https://mech.ustc.edu.cn/2022/0222/c4590a546257/page.htm | 力学、材料科学(复合材料)、工程科学、机械、物理 | 招聘研究方向:1、微纳材料界面实验力学;2、结构功能一体化纳米复合材料应用。具体要求:1、品学兼优,热爱教育科研事业,年龄不超过35周岁;2、具有力学、材料(复合材料)、机械、物理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受过良好的实验技能训练,动手能力强,已发表过相关领域期刊学术论文;3、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发展潜力,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勤奋踏实。 | 汪国睿 wgrui@ustc.edu.cn | 特任副研3-4人/博士后3-4人 | 待招满为止 | |
张忠教授课题组依托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与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旨在发展微纳尺度实验力学测试表征新方法,揭示跨尺度力学传递规律,提出纳米复合材料构筑新思想,创制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体系,实现大规模工程化应用。负责人张忠教授,主页:https://mech.ustc.edu.cn/2022/0222/c4590a546257/pagem.htm | 固体力学、微纳米力学、实验力学、材料科学、高分子物理及相关学科背景 | (1)固体力学相关专业,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实验固体力学、实验物理(拉曼光谱学)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优先考虑在微纳米实验力学、二维材料制备及表征等方面具有一定科研经验的博士毕业生;(2)材料科学或高分子相关专业,包括但不限于具有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加工、材料科学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优先考虑在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结构表面等方面具有一定研究经验的博士毕业生;(3)机械工程相关专业,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增材制造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优先考虑在3D打印纳米复合材料等方面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博士毕业生 | 特任副研、博士后2-3人 | 待招满为止 | |||
陈海波项目组,主页:http://staff.ustc.edu.cn/~hbchen/index.htm | 固体力学、计算力学、声振耦合、飞行器结构动力学 | 在宽频声振耦合分析、结构优化、随机激励下的结构疲劳分析等方向具有较好研究基础,已在相关领域国际杂志上发表过研究成果。 | 陈海波 0551-63600345 hbchen@ustc.edu.cn | 特任副研、博士后各1名 | 待招满为止 | ||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 微纳米工程实验室-倪劲成课题组 | 奇点光学、激光加工、微纳光子学、拓扑光学、手性光学、二维材料、微腔 | 1.具有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或材料等相关专业背景,已取得或即将取得博士学位;2、有发表相关领域高水平文章者优先 | 倪劲成 njc@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员1人,博士后1人 | 待招满为止 | |
柔性传感器研究组http://staff.ustc.edu.cn/~whbyn/ | 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电子、电子信息、力学、工程材料、计算机 | 柔性传感器、本体和触觉感知、可穿戴和可植入功能器件、柔性电子等研究领域近两年内毕业的优秀博士生。 | 王洪波 wangh@ustc.edu.cn | 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iMED中心是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的学科平台,现全职教职工20余人,研究生100余人,可关注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iMED中心微信公众号。https://sz.ustc.edu.cn/kxyj_list/191-1.html,潘挺睿教授https://sz.ustc.edu.cn/rcdw_show/26.html | 微流控、医疗器械、柔性电子、生物医学材料、微纳加工、生物医学光学、人工智能、先进给药等,特别欢迎具有生化实验基础、细胞和动物实验经验或者临床医学背景的申请者 | 1.副研究员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著名高校优秀博士生或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科研业绩突出。2.博士后具有博士学位或博士论文答辩通过,原则上年龄不超过35周岁。 | 何老师 0512-62881386 hejiaying@ustc.edu.cn | 副研究员/博士后研究员5-6人 | 待招满为止 | ||
孙帅帅课题组。本课题组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研发新型智能机电系统为手段,以解决重大实际工程问题为目标,一直致力于智能材料与结构、磁流变技术、振动控制和智能自适应机器人方面的研究。研究方向涵盖汽车动力学、高速列车振动与稳定性控制,高效行走机器人,爬壁机器人,人工肌肉和人体功能增强等。 | 机电、控制、力学 | 欢迎对科研有浓厚兴趣和崇高追求的博士加入课题组 | 孙帅帅 sssun@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员1名,博士后1名 | 待招满为止 | ||
先进感知、数据融合及智能运维课题组,网站:http://mcip.ustc.edu.cn/ | 机械工程、仪器科学、力学、材料、电化学等相关学科 | 1.年龄不超过35岁;2.专业包括但不限于机械工程、仪器科学、力学、材料、物理、化学相关学科,欢迎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优秀博士申请;3.在相关领域顶级期刊发表研究论文者优先。 | 毛磊 0551-63607985 leimao82@ustc.edu.cn | 博士后2人 | 待招满为止 | ||
田超教授课题组:https://faculty.ustc.edu.cn/tianchao/index.htm | 医学成像、光声成像、超声成像、图像处理 | 医学成像、光声成像、超声成像、图像处理背景博士 | 田超 ctian@ustc.edu.cn | 特任研究员1人/特任副研2人/博士后2人 | 待招满为止 | ||
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 马浩课题组,主页https://faculty.ustc.edu.cn/mahao/zh_CN/index/698388/list/index.htm | 申请者需已经获得博士学位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具有物理、材料、化学、机械、能动、电子、计算机或相关专业背景 | 在国际主流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过研究论文,具有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良好的中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具体要求:1.具有传热,固体物理,光学或力学等知识背景2.有理论建模或计算、编程经验,例如第一性原理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机器学习等3.或有相关仪器操作经验,特别欢迎机器学习和热物性测量经验的申请者。 | 马浩 mhao@ustc.edu.cn | 博士后1-2人 | 2024年8月 | |
先进电源研究组成立于2018年,致力于新型电池系统研发,包括金属空气电池、锌基电池、液流电池等。课题组主页如下:http://institution.ustc.edu.cn/AdvancedBatteryGroup/en/index.htm | 电池跨尺度多场耦合模拟及机器学习 | 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电化学背景,熟悉LBM、有限元等方法,有电池体系多场耦合跨尺度建模和数值计算经验,发表高水平SCI论文3篇以上。 | 谈鹏 0551-63601102 pengtan@ustc.edu.cn | 博士后/特任副研1名 | 待招满为止 | ||
陈立锋课题组:陈立锋,国家“四青人才”,主要从事生物质(天然高分子)衍生碳基纳米材料的结构设计、宏量制备及其能量存储与转换(新型二次电池、超级电容、柔性储能器件、电/光催化)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已在Science、Adv.Mater.、EnergyEnviron.Sci.、Adv.EnergyMater.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一系列学术成果。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作为骨干成员参与了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等。个人主页https://faculty.ustc.edu.cn/chenlifeng/zh_CN/index.htm | 1.碳基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应用;2.生物质(天然高分子)基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应用;3.生物质(天然高分子)/碳基材料在电化学能量存储(二次电池、超级电容器、光热电集成器件)、电/光催化(H2O、CO2、N2、O2、CH4等小分子)中应用。 | 1.基本素质:品学兼优、身心健康、科研执行力强、追求高质量研究论文、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2.专业要求:已获或即将获得化学、材料、高分子、物理、能源等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或近期内能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在生物质(天然高分子)材料、碳材料、二次电池、电催化、柔性器件等相关领域发表过高水平研究论文,良好地掌握本领域基础知识和前沿研究方向。3.年龄要求:博士后博士毕业不超过3年;特任副研究员不超过35岁。 | 请将详细的个人简历(包括前期主要研究基础,代表论文清单等)发送到陈老师的电子邮箱chenlf@ustc.edu.cn,邮件标题注明:应聘职位研究方向本人姓名。 | 博士后或者特任副研3-5人 | 待招满为止 | ||
中科院太阳能光热中心,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李桂强教授课题组https://tsee.ustc.edu.cn/2021/0706/c3267a516204/page.htm | 电化学、材料化学、工程热物理等 | 从事电化学储能、制氢、光伏电池相关的材料科学研究;从事与太阳能相关的热力学、传热、流体的研究;综合能源系统研究 | 李桂强 0551-63603512 ligq@ustc.edu.cn | 博士后/特任副研3-4名 | 待招满为止 | ||
中科院太阳能光热中心裴刚课题组,http://home.ustc.edu.cn/~lilanxin/index.html,https://tsee.ustc.edu.cn/2013/0904/c3267a27742/page.htm | 能源材料 | 从事与新能源相关的材料科学研究。 | 裴刚 0551-63607367 peigang@ustc.edu.cn | 博后/特任副研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热能工程 | 从事与新能源相关的热力学、传热、流体的研究。 | 博后/特任副研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工程科学学院/苏州高等研究院 | 智能医疗器械中心 | 团队旨在以先进制造等前沿工程技术来实现生物医疗器件的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推动生物医学领域的进步,以应对当今生命、医学和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主要研究方向:1.激光与材料作用微观机理研究;2.高效率、高品质、多材料激光先进制造的综合方法;3.单细胞在三维环境下的电生理学研究;4.高精度生物医疗微电子、微机械。https://faculty.ustc.edu.cn/Yang_Liang/zh_CN/index.htm | 应用物理、机械、光电、生物、化学、材料等 | (1)微纳加工技术,激光先进制造,生物医疗微电子、微机械,单细胞电生理等;(2)材料背景的生物医学材料、无机材料的合成及功能结构的制备、表征等;(3)其他生物、物理等热门领域方向均可;专业不限,应用物理、机械、光电、生物、化学、材料等,尤其欢迎有自已独立想法的博士做自已感兴趣的方向,课题组会大力支持。 | 杨亮 ygliang@ustc.edu.cn | 特任副研1人;博士后2人 | 招满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