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介绍:
杨四海教授2023年加入北京大学化学院组建科研团队。课题组从事金属有机框架(MOF)和分子筛类多孔材料的设计与合成,致力于开发利用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的新测试手段,如原位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谱学和中子衍射、散射技术对材料性质和结构之间的联系进行原子尺度上的实验观测,从而高效地指导新材料的合成及在清洁空气技术、小分子催化转化、生物质转化、能源气体的存储、化工原料的分离、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目前研究方向包括:
1.清洁空气和低碳分离技术
设计合成具有超高稳定性和特殊选择性的多孔材料,研究其在大气污染物NOx,SO2,NH3和CO2捕获和转化及气体低碳分离领域的应用,推进新型吸附分离技术的开发。
2.小分子活化与转化
在纳米尺度空间,研究基于多孔材料的限域催化平台,用于高效热催化、电催化、光催化转化CO2,N2,NH3,CH4和生物质平台化合物。
3.生物医药检测和递送
设计开发功能性多孔材料,研究其在生物医药分子吸附,检测和靶向投递中的应用。
团队成员:
杨四海,北京大学李革赵宁讲席教授。2007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2010年于英国诺丁汉大学获无机化学博士学位。2011-2015年任诺丁汉大学化学院研究员,助理教授,2015-2023年任曼彻斯特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教授,理工学部国际中心主任。2023年获国家级人才计划,加入北京大学化学院。至今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5篇,其中包括Science(1), Nature Materials (5), Nature Chemistry (4), Nat. Commun./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Chem/PNAS(50)篇。现任英国钻石同步辐射中心、卢瑟福国家实验室、欧洲同步辐射中心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委员。其他信息详见个人简介网页。
李江南,北京大学化学院副研究员。2020年于曼彻斯特大学获无机化学博士学位。2020-2023年任曼彻斯特大学化学院博士后,研究员,讲师,主要从事新型多孔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及在高腐蚀性气体的安全存储、选择性捕获和催化转化中的应用。2024年加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院。主持英国Leverhulme基金会青年科学基金(2023),并获英国皇家化学会“Dalton新锐研究员奖”(2021),国际分子筛和MOF协会“青年科学家奖”(2020),及曼彻斯特大学“突出成就奖”(2020)。至今发表论文37篇,其中包括Nat. Mater., Nat. Chem., Nat. Commun., Angew Chem. Int. Ed., JACS论文21篇。
应聘条件:
1.热爱生活,热爱科学,性格坚毅;
2.在化学、材料或催化方向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
3.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岗位职责:
1.独立开展科研工作;
2.协助PI指导研究生工作,参与课题组的日常管理和设备维护。
工作条件和薪资待遇:
执行年薪制,年薪根据国家和北京大学博士后管理规定以及候选人的工作经验综合确定。享受北京大学全职博士后的福利待遇,含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公费医疗、子女入学等,具体内容可参见北京大学博士后网站:https://postdocs.pku.edu.cn。支持申请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项目(参见https://postdocs.pku.edu.cn/tzgg/109250.htm)、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博士后项目(参见http://www.chem.pku.edu.cn/zpxx/111833.htm)等。
申请方式:
请提供以下材料:个人简历(不超过3页)及2位推荐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请将电子版材料发送至邮箱:Sihai.Yang@pku.edu.cn,邮件的标题注明“博士后申请+姓名+高校人才网”。初选材料合格者将通知面试。此招聘2024年有效。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s://www.chem.pku.edu.cn/zpxx/156285.htm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资讯请关注高才博士后微信公众号(微信号:bsh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