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系简介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Academy for Advanced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简称AAIS)于2006年4月4日正式成立,在全国高等院校中率先开辟了跨学科研究的试验田。研究院现有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定量生物学中心、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大数据科学研究中心、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脑科学和类脑科学研究中心、睡眠医学研究中心、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青藏高原研究中心、国际机器学习研究中心等10多个研究机构,涵盖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工学等学科的众多交叉研究领域。
定量生物学中心(原理论生物学中心)是在李政道先生提议和学校大力支持下,于2001年成立。中心创建宗旨是利用北京大学的多学科优势,集中数学、物理、化学、工学、生物和信息科学的研究力量,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并推动定量系统生物学的研究。中心人员聘任以“国际化、社会化、竞争性、高效率”为基本原则,以优势突出合作紧密的生命科学联合中心为支撑,实现强强联手的同步人才引进。主要围绕理论与定量系统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定量与高通量实验技术、合成生物学、复杂疾病网络与药物设计的研究方向。
国际机器学习研究中心在学校大力支持下,于2022年1月正式成立。中心致力于成为机器学习基础理论、基础算法和科学应用等方面,国际领先的多学科交叉学术研究中心。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是机器学习的基础理论、基础算法,以及探索在材料、化学、生命科学、物理学、医学、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北京大学已经有一批活跃在世界最前沿的青年科学家,有很好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基础。中心将吸引和聚集国际上机器学习相关交叉学科最活跃的年轻科研人才加盟,建立一支国际领先的机器学习科研队伍,面向全球科学研究发展前沿,面向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需求,围绕机器学习的关键、核心问题开展相关研究。
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成立于2018年11月,以中国近现代、当代科学技术史和医学史为重点研究方向,致力于建成具有北大特色、享誉国际学界的科学史机构之一。韩启德院士为创系主任。科学技术史为理科一级学科,承担着沟通文理、兼纳古今的作用,对于理解科学、促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贯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在学科建设上,以中国近现代科技史(包括学科史、社会史、制度史、科学家研究、科技政策研究、口述科技史等)、医学史(包括近现代医学史、医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与医学伦理研究等)、世界科技史(包括学科史、思想史、社会史、文化史等)研究领域为基础,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专业布局,并将建设中国现代科学史数据库,发展具有北大特色的科学史研究风格,致力于建成国际最重要的科学史研究平台之一。
二、岗位设置
招聘职位 | 职位系列 | 岗位职责 | 应聘条件(年龄、学历、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要求) | 人数 | 联系方式(来电时请说明是在高校人才网看到的信息) |
助理教授/预聘副教授/长聘副教授/教授 | 教研系列 | 独立课题组负责人(PI) | 要求具有相关领域博士学位,在定量生物学领域国内或国际同行公认的有杰出成就,并有标志性的研究成果。主要围绕理论与定量系统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定量与高通量实验技术、合成生物学、复杂疾病网络与药物设计的研究方向,作为学术带头人主持国家科研项目,独立运行科研实验室。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重要课程培养研究生。 | 0-2 | 联系人:李春梅 联系电话:62759599 电子邮箱: 联系地址和邮编:北京大学吕志和楼二楼,100871 |
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 研究技术系列 | 协助学科带头人开展科研工作 | 要求具有相关领域博士学位,具有跨学科的教育背景和研究经历。在本学科领域取得突出成果,并表现出良好的学术发展潜力。 | 0-2 | |
助理教授/预聘副教授/长聘副教授/教授 | 教研系列 | 独立课题组负责人(PI) | 毕业于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获得数学、计算机、统计、自然科学及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能够独立从事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能够独立指导研究生,胜任相关专业课教学工作。 | 0-2 | 联系人:刘艳云 联系电话:62768630 电子邮箱:cmlr@pku.edu.cn 联系地址和邮编:北京大学静园六院,100871 |
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 研究技术系列 | 协助学科带头人开展科研工作 | 要求具有相关领域博士学位,具有相关领域的教育背景和研究经历。在本学科领域取得突出成果,并表现出良好的学术发展潜力。 | 0-2 | |
助理教授/预聘副教授/长聘副教授/教授 | 教研系列 | 独立课题组负责人(PI) | 1.具有良好思想品质、学术道德和职业精神,身体健康。 2.从事中国现当代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研究,在海内外著名大学科学史系获得博士学位并进行过博士后研究。 3.在上述领域发表过高质量学术专著或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在相关专业同年龄段学者中表现杰出,同行评议出色。 4.能胜任科技史专业的基础课、专业课、通识课教学工作。 5.申请助理教授职位,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长聘副教授职位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教授职位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 6.为人正派,学风端正,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与良好的合作精神。 7.具有独立从事高水平学术研究的能力,具有独立申请研究资金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课题组织能力,能服从本系的工作安排。 | 0-2 | 联系人:朱老师 联系电话:010-62750227 电子邮箱: hstm@pku.edu.cn 联系地址和邮编: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静园一院207,100871 |
三、应聘材料
1.个人申请书(需明确申请职位,预计来校时间);
2.个人详细履历(包括任职证明、教学陈述、研究陈述等);
3.主要研究成果已发表或已接受发表的论文目录,以及3篇/部代表性论著;
4.未来工作计划;
5.三封及以上独立专家的推荐信,另外可提供导师或合作导师的推荐信(推荐信须由推荐人直接发送至招聘单位联系人);
6.申请长聘职位(教授或副教授),将参照Tenure评估要求进行外送同行评审,个人可提供部分建议名单,由招聘单位直接联系;
7.学历学位证明与其它材料(如获奖证书等)。
本招聘公告全年有效。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s://hr.pku.edu.cn/rczp/jxky/1670b0e90b734a569f07ddf3504710c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