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创建于1956年,坐落在齐国故都、中国陶瓷名城、世界足球起源地——山东淄博(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学校总占地面积3600亩,建筑面积120余万平方米,学校设有25个教学单位,25个校级研究院。现有本科在校生35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600余人。
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是山东理工大学办学历史最长的学院之一,现为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人才强院、特色兴院”的办学方略,以“办一流本科专业,建一流学科”为引领,以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为发展目标。历经6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农业工程一流学科为龙头,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为支撑的学科群。
学院具备一支高层次人才领衔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55人,其中专任教师121人,专任教师博士学位率91.5,有教授35人、副教授55人,博士生导师56人。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学院和格鲁吉亚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人,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山东省“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1人,神农英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省部级人才12人;工程图学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团队10个。
学院有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智能装备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是国家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具有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农业工程学科是山东省一流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具有农业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农机装备工程、清洁能源技术、食品工程、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管理专业学位授权点。目前在校本科生1800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含留学生)660余人。
学院具有各类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23个。有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山东理工大学分中心、省部共建木本油料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实验室、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马铃薯主食化加工技术分中心等3个国家级平台,山东省旱作农业机械及信息化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农机动力和收获机械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清洁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蔬菜质量安全溯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农业航空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食品快速分析技术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农产品功能化技术重点实验室等1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学院教学科研实力雄厚,2009年以来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近五年,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7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69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等省部级项目122项,到位科研经费近2亿元。发表SCI/EI收录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部,授权发明专利232项。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主办或承办中国农业工程学术年会、国际精准农业航空会议、智能农业装备国际创新大赛、泰山学术论坛等学术活动40余场。与潍柴雷沃、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30余个大学生实践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与英国、西班牙、日本等十余个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获批智慧农场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海洋微生物细胞工厂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国际合作平台9个。建有“樱花计划”、“一带一路”政府奖学金等多个师生国际交流项目。
一、招聘学科
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讯工程、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学、林业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
二、引进人才层次与类别
(一)第一层次杰出人才
研究领域处于国际学术前沿、具有世界一流学术水平、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杰出人才。
(二)第二层次领军人才
学术造诣高深、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具有带领本学科赶超或引领国际先进水平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领导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带领学术团队协同攻关的国家级领军人才;海外高水平大学知名教授。或相当水
平优秀人才。
(三)第三层次拔尖人才
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突出学术成果、有较强的团队领导和组织协调能力、具有带领或协助本学科赶超或保持领域内先进水平能力的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青年项目及省部级拔尖人才等;在海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担任相当于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突出学术成果的拔尖人才。或相当水平优秀人才。
(四)第四层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A类: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主持国家级教学科研项目并发表高水平论文,或取得其他高水平教学科研成果,或成果转化及应用突出;在海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取得博士学位,具有3年及以上海外科研工作经历,或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具有正式教学科研职位。或相当水平优秀人才。
B类: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主持国家级教学科研项目并发表高水平论文,或取得其他高水平教学科研成果,或成果转化及应用突出;在海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取得博士学位,或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或入选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的青年学者。或相当水平优秀人才。
C类:属于急需紧缺学科专业的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副教授。
(五)第五层次青年博士
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的博士、博士后;业绩特别突出且属于急需紧缺学科专业的,年龄可适当放宽,但一般不超过38周岁。
A类:创新发展潜力大,在本学科领域取得高水平代表性成果,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具有获得国家级教学科研项目的能力;学校学科专业发展急需紧缺,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或相当水平人才。
B类: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在本学科领域取得较高水平代表性成果,一般应主持或参与教学科研项目或有重要社会服务经历,具有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的能力。或相当水平人才。
三、引进人才待遇
人才待遇(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四、符合国家、省部级高层次人才工程入选条件的,学校将积极引荐,成功后同时享受相应的政策待遇。
五、联系方式
学院联系方式:
电话0533-2782869 联系人:李老师,E-mail:lizhihe@sdut.edu.cn
电话0533-2786398 联系人:姜老师,E-mail:ngxy@sdut.edu.cn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s://qgxy.sdut.edu.cn/2024/0326/c126a511988/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