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由老一辈著名的植物学家胡先骕、秦仁昌、陈封怀(尊称“三老”)于1934年创建,为我国第一座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占地面积5000余亩,分为庐山本部、鄱阳湖分园、山南分园和南昌科研中心四个园区。现已建成杜鹃园、松柏区、蕨苑、岩石园、猕猴桃园等17个专类园区,迁地保育植物9000余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600余种,是我国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特别是在杜鹃花属、松柏纲和蕨类植物的引种保育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国内植物园中独树一帜的三大特色,奠定了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庐山植物园秉承“科学内涵、美丽外貌、文化底蕴”的办园理念,与国内外众多的植物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是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和中国植物园联盟(CUBG)成员之一,现有在职职工200人,具专业技术职称149人,其中江西省qianren计划人才10人,博士79人,硕士57人。2019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共建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正在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引进与学科建设、科研支撑平台建设、园林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已初步建成5个研究中心24个研究团队,建有江西省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依托南昌大学招收并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研究组组长刘小坤博士。2015年在德国图宾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加入英国约翰英纳斯从事博后研究,2017年获得欧盟玛丽居里基金(Marie Curie Individual Fellowship)资助,2019年获得中英CEPAMS-牛顿基金资助。2021年9月加入中科院庐山植物园组。研究组主页(http://www.lsbg.cn/zhiwuyuweishengwuhuzuoyanjiuzu)。目前在在九江市市自然基金、江西省自然基金和江西省shuangqian人才项目的支持下依托南昌科研中心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
1.植物-有害微生物:研究组聚焦于我国主要植物特别是农作物的病害。在收集植物种质资源,分离病原菌的基础上,研究组将利用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通过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定位克隆抗病基因,调查背后的分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抗病设计并结合分子辅助育种,培养抗病的植物新品种,为控制植物病害提供可持续的环境友好的绿色方案。
2.植物-有益微生物:共生是一种协同互利的关系。比如在豆科植物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能源提供给共生的固氮菌,而固氮菌可以通过固氮提供植物氮源。这种关系只能建立在特定的微生物和特定的植物之间。研究组将调查收集当地的有共生微生物的植物物种,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调查植物和微生物的对应关系,并调查背后的分子原理,为减少化肥施用,提高植物生物产量提供理论基础。
3.植物-内生微生物:植物体内分布着大量微生物。它们与植物在长期的协同进化中,形成了动态的微生态平衡,表现出对植物微利、中性和微害,而这些关系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相互转化。研究组将关注内生微生物对宿主植物抗病的影响以及对宿主植物代谢产物的影响。
1、研究组诚聘2-3名研究助理(事业编制),要求如下:
(1)取得或即将取得博士学位;
(2)对植物与微生物互作相关研究有浓厚兴趣,能够独立开展课题科研,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3)具有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相关研究背景,有抗病或微生物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2、研究组诚聘博士后1-2名,具体要求如下:
(1)相关专业需求如上,独立开展课题以及协助指导学生;
(2)有一定的英语写作能力。
1.事业编制,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安家费和购房补贴,安排90平公寓一套和每月1500博士补贴和餐补;
2.工资及福利等相关待遇参照庐山植物园有关规定执行,同时叠加江西省相关人才政策和九江市相关人才政策执行;
3.根据研究资历,可聘为副研究员或助理研究员,度身打造职业发展计划,全力支持申报各类人才项目和基金;
4.博士后与北师大等联合招聘,年工资30-40万,具体待遇面议。
5.研究组和英国,德国和瑞典相关研究所有长期的合作,有海外发展交流机会。
1.应聘人详细简历【含出生年月、从大学起的学习及科研工作经历、科研成果、通讯地址、联系邮件或电话、近期照片】;
2.应聘人学术水平相关材料,如代表性论文、学术奖励等;
有意者请发送简历至:刘老师(xiaokun.liu@lsbg.cn,邮件标题注明:应聘某某岗位+本人姓名+高校人才网)
【快捷投递:点击下方“立即投递/投递简历”,即刻进行职位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