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是国内唯一专门从事内陆水体生命过程、生态环境保护与生物资源利用研究的综合性学术机构,其使命定位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围绕“水、渔、藻”领域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技问题,开展重大理论创新和核心技术研发,发挥研究所在水环境保护、淡水渔业和微藻生物技术领域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根据《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制度实施办法》规定,结合研究所战略布局和科研发展的需要,研究所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特别研究助理”若干名(含全职博士后)。
一、招聘范围
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产或者相关学科领域专业背景的博士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及外籍优秀青年学者等。
二、申请条件
1.有志于科学研究,恪守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学风严谨,诚实守信。
2.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3.已获得博士学位,或是已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4.具有较强科研创新能力,已取得一定科研业绩,近3年以第一作者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
三、聘后管理
一般应先进入我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进站后直接纳入特别研究助理管理,享受特别研究助理薪酬待遇。博士后在站期间参照助理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管理。
合同期限一般为3年,期满可续签。
四、聘后待遇
综合收入:不低于21万元/年,六险一金;还可享受午餐补贴、工会福利等。科研项目及产出绩效按水生所管理办法可另行核定。合作团队也可结合其实际工作表现,使用自有经费给予绩效奖励,适当提高薪酬水平。
特别研究助理可申请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资助项目,资助经费80万元,执行期2年;当年度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者,直接纳入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资助项目资助范围,不占资助名额。
职业发展:博士后在站期间参照助理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管理,符合水生所当年相应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条件的,可以申请晋升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符合中科院相关人才计划申报要求者,可按规定经水生所推荐申报。支持申报中科院公派出国留学计划特别研究助理专项。
五、报名方式
有意向者请阅读招聘需求,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应聘部门,并将个人简历和相关证明材料(学历学位证明、科研产出等,整合至一个PDF文件)按照“应聘部门/学科组长+特别研究助理+姓名+高校人才网”的命名方式发送至联系人邮箱。
全年即时受理,集中组织招聘评审。
联系人:魏老师,027-68780052,weike@ihb.ac.cn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南路7号
附件: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特别研究助理”暨全职博士后招聘需求一览表(附后)
中科院水生所2022年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招聘需求一览表
合作团队 |
负责人/合作导师 |
研究方向 |
专业背景要求 |
需求数量 |
鱼类生态组与资源保护学科组 |
刘焕章 |
1.渔业资源学 2.种群生态学 3.遥感技术 4.水产养殖 5.分子系统学/生物信息学 |
生态学、鱼类学、保护生物学、渔业资源、遥感、数学、基因组学或生物信息学等; 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能熟练应用R、Python、ArcGIS、GEE等软件或云平台,具有编程能力优先; 具有良好的中、英文写作能力,以第一作者在相关领域国际主流刊物发表SCI论文; 参与过鱼类人工繁殖和养殖工作,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从事过相关研究工作,具有野外调查工作经验、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3-5 |
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 |
王克雄 |
1.生物声学 2.保护遗传学 3.动物生殖生理学 |
方向1:信号处理/水声学/声学; 方向2:基因组学/种群基因组学/种群遗传学/分子生态学或相关专业; 方向3:动物繁殖生物学/基因组学技术/精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 |
3 |
鱼类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学科组 |
何舜平 |
鱼类进化生物学,基因组 学,生物信息学 |
进化生物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 态学等相关背景 |
1-2 |
鱼类分类学与进化学科组 |
张鹗 |
多样性与演化发育生物学 |
具有鱼类演化发育生物学(EvoDevo)、形态解剖学(基于Micro-CT)及动物分类学的专业背景和科研经历; 中、英文写作能力强,近年以第一作者在相关领域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不少于2篇或单篇高水平论文; 有海外博士研究经历者优先考虑 |
1 |
生物入侵与适应性进化学科组 |
陈毅峰/ 刘春龙 |
1.入侵生态学 2.全球变化生态学 |
具有生物入侵、鱼类学、或者生态学等相关专业背景 在生态学、动物学或生物地理学国际主流刊物至少发表1篇研究论文 能熟练运用R或Phyton等编程语言者优先考虑 |
2-3 |
底栖生物生态与分类学学科组 |
王洪铸 |
水文生态学与环境水流需求 (生态环境需水)河流与湖泊生态学保护生物学与系统保护规划水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技术水生无脊椎动物学 |
水文学、水力学、景观生态学、环境化学、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生态环境工程和水生生物学等相关专业背景 |
2 |
渔业生态学学科组 |
刘家寿/ 郭传波 |
大水面渔业 宏观生态学 |
具有生态学、水生生物学、水产养殖、海洋渔业、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背景; 能熟练应用R或Phyton等编程语言进行数据处理和建模,有计算机编程或数学建模等背景者优先; 具有良好的中、英文写作能力,以第一作者在国际主流刊物发表SCI论文1篇以上; 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野外工作经验。 |
1-2 |
系统与流域生态学学科组 |
蔡庆华 |
河流、湖泊和水库生态学 系统与流域生态学 保护生物学 |
生态学、水生生物学、水文水动力学、环境科学、保护生物学等方向相关专业背景。 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责任心,能独立开展科研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本领域高水平论文1篇及以上。 |
3 |
原生动物分类与 生态学学科组 |
黄洁 |
原生动物/浮游动物分类学、系统学 微生物生态学 |
分类学、系统学、生态学或生物信息学等相关专业背景 |
2 |
水生态系统健康学科组/淮安研究 中心 |
陈宇顺 |
鱼类多样性与生态保护 |
水生生物学、动物学、水产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或相关专业 |
1 |
鱼类环境生物学学科组 |
段明 |
水产动物行为; 渔业与水生态装备 |
水生动物行为,设施渔业,捕捞装备,生物标记跟踪,仿生设计,光电工程,计算技术,软件开发,硬件集成等相关专业背景 |
2 |
水生植物生态学 学科组 |
徐军 |
水生植物相关生态学问题:从个体到生态系统的多尺度研究,水生植被恢复实践 |
生态学、水生生物学、植物学、环境科学、生态环境工程、计算机或遥感、数理统计等相关专业背景; 具备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以第一作者发表过高质量学术论文; 热爱生态学研究,具有良好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乐观向上,能胜任野外科考等工作 |
1-2 |
鱼类发育遗传学与细胞工程学科组 |
桂建芳 |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 |
水产养殖学、遗传学、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水生生物学等专业; 具有一定的水产养殖或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经历或工作经验,已发表相关遗传育种高水平学术论文1-2篇。 |
1-2 |
鱼类发育遗传学与细胞工程学科 组 |
桂建芳 /童金苟 |
鱼类遗传育种研究 鱼类优良种质创制和示范推 广 |
遗传学、鱼类遗传育种学、水产养殖学、动物遗传育种学等专业博士;发表过2篇以上SCI论文 |
1-2 |
水生病毒学学科组 |
柯飞 |
水生病毒学 |
病毒学和/或相关专业,致思学问、积极豁达具有良好的英文科研文献阅读分析能力 |
1-2 |
鱼类基因工程学科组 |
胡炜 |
鱼类基因组学、性别决定与 性染色体演化 |
具有生物信息学、进化生物学、遗传学等专业背景,具备扎实的生物信息分析能力,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研究论文1篇; 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认真、诚实、勤奋、上进;良好的英文科研文献阅读分析能力 |
1-2 |
鱼类免疫学与寄生虫学学科组 |
聂品 |
鱼类免疫学 寄生虫学 |
具有良好的鱼类和比较免疫学、寄生虫学专业背景和实验技能,在国际刊物发表至少2篇科研论文 |
2 |
鱼类免疫学与寄生虫学学科组 |
聂品/谢海侠 |
病原微生物学; 病原细菌与宿主互作 |
微生物学、免疫学或水生生物学等专业背景 具有一定的细菌病相关研究经历或工作经验,在微生物或鱼病学相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篇。 热爱鱼病学研究并具备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
1 |
寄生虫学与协同进化学科组 |
王桂堂 |
鱼类寄生虫学 |
具有水生生物学、微生物学、鱼类寄生虫学等相关背景知识 具有良好的中、英文写作能力和英文文献阅读能力,以第一作者在相关领域发表SCI论文 2篇及以上 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1 |
鱼类发育与生物技术学科组 |
孙永华 |
鱼类生殖细胞发育,鱼类基 因编辑和“借腹怀胎”育种 |
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生物信息学、水产学等专业博士毕业,近3年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发表1篇以上学术论文 |
1-2 |
鱼类比较免疫学学科组 |
昌鸣先 |
鱼类免疫学 感染免疫学 |
1具有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专业背景和实验技能,在国际主流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 (IF>5)。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进取心强 |
1-2 |
鱼类RNA生物学学科组 |
罗大极 |
鱼类生殖发育;鱼类RNA生物学 |
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水产学或生物信息学等专业博士具有扎实的分子生物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实验操作能力或DNA,RNA相关组学分析能力,具备良好的英语交流与写作能力,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排第一)在本领域国际TOP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篇 |
2-3 |
鱼类黏膜免疫学科组 |
徐镇 |
鱼类黏膜免疫 |
水生生物学、水产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专业背景,在国际主流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研究论文1篇及以上 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勤奋、诚实 有1年以上海外学习或研究经历者优先 |
2-3 |
净化与恢复生态学学科组 |
吴振斌 |
人工湿地 水体生态修复 |
给排水、生态学以及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具有较丰富的工程设计、水处理技术研发基础或者水生植物、化学生态学、环境微生物研究基础 |
2-3 |
藻类环境生物学学科组 |
李敦海 |
藻类环境生物学藻类生理生态学水体生态修复 |
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环境生物学,土壤生物学,或环境化学等专业背景 |
1-2 |
湖泊修复生态学学科组 |
肖邦定 |
湖泊生态修复蓝藻水华预警预测与控制策略 |
具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生生物学、生态学、环境化学或水文水力学等专业背景;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较强的责任心,能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已发表本领域高水平学术论文1-3篇。 |
1-2 |
环境生物化学学科组 |
宋春雷 |
沉积物治理、污水处理、环境组学 |
1、 具有生态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专业背景; 2、 具备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以第一作者发表过高水平SCI论文 3、 团结协作,认真,勤奋 |
1-2 |
化学生态学学科组 |
吴辰熙 |
环境地球化学污染物生态学水体污染防治 |
环境化学、环境工程、水生生物学或生态学等专业背景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较强的责任心,能独立开展科研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两篇以上 |
1 |
分子微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科组 |
邱东茹 |
微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环境生物技术、生物监测、功能基因组学 |
已获得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毒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和结构生物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具备独立的科研工作能力,以第一作者发表过高水平SCI论文,有较好的英文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具备良好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进取心强。 |
1-2 |
藻类胁迫生理与空间生物学学科 组 |
王高鸿 |
藻类胁迫生理 |
植物学、环境生物学、生物化学等;近三年以 第一作者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IF>4) |
1 |
应用微生物与水 质净化学科组 |
宋康 |
污水生物脱氮系统,厌氧发酵,环境微生物工程,环境生态学及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
微生物,化学,环境科学,水产等专业博士 |
2 |
鱼类低氧生物学 学科组 |
肖武汉 |
鱼类抗逆与抗病的分子遗传 机制 |
具有扎实的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或发育生物学等专业基础,并熟练掌握相关实验技术 具有一定的中英文写作能力,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高影响力研究论文 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
1-2 |
鱼类分子内分泌 学科组 |
殷战 |
鱼类代谢的内分泌调控 |
3年内获得博士学位 以第一作者在鱼类内分泌学、鱼类营养与代谢调控、或鱼类基因组学分析等方面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IF>5) |
1 |
原生动物功能基因组学学科组 |
缪炜 |
原生动物基因功能;合成生物学 |
遗传学、生物化学、合成生物学 |
2 |
藻类基因组学学科组 |
李涛 |
生物信息学 藻类基因组学 人工智能技术 |
具有数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统计学和人工智能背景; 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熟练运用Python优先; 擅长基于深度学习和复杂网络分析的算法构建,并以第一作者在相关领域国际主流刊物发表SCI论文 |
1-2 |
水生生物蛋白质组学学科组 |
葛峰 |
水生生物蛋白质组学 |
蛋白质组学,蓝细菌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及其功能、光合作用分子机制等相关研究背景博士 |
1-2 |
鱼类发育与干细胞生物学科组 |
孙玉华 |
鱼类生殖干细胞发育/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分子机制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研究器官发育与再生机制 |
发育生物学或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有鱼类生殖干细胞或再生相关研究经历者优先发表过1篇相关领域研究论文 |
2 |
水生植物生理学学科组 |
侯宏伟 |
高等水生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分子及发育生物学,遗传学 |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水生生物学、环境科学等专业博士 |
1 |
水工程藻类生态学学科组 |
毕永红 |
藻类生理生态学 |
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藻类学、环境毒理学、细胞生物学、光合生物学、蛋白组学、生物信息学等专业 |
3-5 |
藻种资源与藻类毒理学学科组 |
宋立荣 |
藻类生理生态学蓝藻水华控制 |
生态学、藻类生物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和从事过藻类生物学或环境生物学等相关研究 |
1-2 |
藻类遗传学与生物技术学科组 |
徐旭东 |
藻类分子遗传学 |
蓝藻分子遗传学相关专业或研究背景 |
1 |
藻类生长与发育学科组 |
张承才 |
蓝细菌细胞发育,细胞分裂,及碳氮代谢平衡及偶联机制 |
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专业 |
1-3 |
藻类分类与资源利用学科组 |
刘国祥 |
淡水真核藻类分类学 真核藻类系统演化 |
博士毕业,发表藻类分类学相关英文学术论文3篇以上 |
1 |
藻类细胞生物学学科组 |
黄开耀 |
纤毛的形成与解聚藻类合成生物学 |
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及遗传学等专业博士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具有带领团队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
2 |
硅藻生物学学科组 |
胡晗华 |
藻类分子生物学 |
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专业博士 |
2 |
微藻生产下游技术与工程学科组 |
张学治 |
微藻生产下游技术与工程;饮用水源地藻类监测预警;(含藻)水和废水处理技术;微藻环境治理技术 |
环境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专业博士 |
3 |
有害藻类生物学学科组 |
虞功亮 |
蓝藻分类与生态学 蓝藻高光谱遥感 |
方向1:分类学、微生物学、生物学、生态学、水产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或相关专业背景方向2:生态学、环境遥感、自然地理学、遥感与GIS或相关专业背景 均须以第一作者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篇以上 |
2-3 |
鱼类分类学与进化学科组 |
张鹗 |
鱼类分类学、生物地理学、系统进化学 |
具有鱼类分类学、系统学等相关专业背景; 在分类学、遗传学或进化学等国际主流刊物至少发表2篇SCI论文; 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语言表达、人际交流和自我情绪管控能力。 |
1 |
特别提示: 请按照公告报名方式及官方要求进行简历投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