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英才·筑梦科研丨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2024年诚聘博士后人才探索功能信息极弱磁医学成像及医学应用新赛道

共计3个岗位,招 若干
  • 发布时间:2024-09-02
  • 截止时间:详见正文
  • 工作地点:杭州
查看此公告的职位列表
查看此公告的职位列表
read:99

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成立于202012月,位于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区),是一所由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三级政府共同支持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事业单位),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

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效果图

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科学装置研究院共同承担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的培育、建设、运行维护和技术升级任务,同时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汇聚和培养高层次、国际化创新人才。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到2035年左右,研究院将建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极弱磁场国家实验室和国际零磁科学中心,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博士后工作站

研究院自20227月获批设立省级博士后工作站以来,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积极发挥校地共建共享优势,开展博士后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于今年4月成功获批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

获批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

研究院坚持将博士后培养作为队伍建设重点,围绕提高培养质量、改进管理方式、加大招引力度、支持项目申请、强化服务保障等方面,多措并举构建了博士后引、育、留、用、服全链条支撑,全力支持博士后全方位发展。目前工作站累计培养人数已达34人,其中在站人员累计获得博新计划2人次,国资计划BC3人次,国自然青年基金1人次,面上及其他博士后基金10人次。

功能信息极弱磁医学成像及应用研究进展

利用近零磁环境下的极弱磁成像技术开展医学研究,探索人体功能信息规律简称为零磁医学。它是医工多学科交叉的典型,是医学检测的革命性创新,具有改变医学未来发展方向的重大潜力,有望产生一系列从“0”“1”的原创性成果,为医疗科技发展提供原始动能。还可拓展至零磁生物学、零磁化学、零磁材料学、零磁物理学等零磁科学新领域,有望攻克前沿科学重大难题。

研究院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和世界科技前沿,开展零磁医学设备研制和应用研究,围绕生物医学工程、零磁医学临床研究、零磁医学基础研究等方向,探索功能信息极弱磁医学成像技术及应用新赛道,开创高端医疗装备新产品,创新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疾病的诊疗方式,助力医学现代化发展。

目前,研究院在零磁医学技术与设备研发及应用研究方面成绩显著,研制的人体功能信息成像装备在全国十余家高水平医院投入临床研究与应用,在急性心梗和心肌缺血的快速诊断、心脏健康状态评估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有望形成心肌缺血功能学评价的新标准。参与建设山东省零磁医学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基地,引领零磁医学研究发展。

参与建设首家中医类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将极弱磁医学成像技术应用于中医诊断、疗效评估与机理研究,推动中医证候诊断的规范化与客观化,支撑中医研究与诊疗方式的创新发展

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

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创新信号检测与处理技术,实现了对心、脑、细胞磁信号的高精度分离提取与成像,研制了心磁、脑磁等极弱磁医学成像设备和软件,实现对人体功能信息的高灵敏检测。开展了生物电磁场机理与建模研究,丰富电磁生理理论,结合物理建模与人工智能方法,研发了一系列心脑磁成像数据分析模型和疾病辅助诊断软件。结合功能信息成像与结构成像技术,研制功能结构一体化医学成像设备,助力精准医疗。未来还将研究极弱磁场调控技术和设备,实现对人体功能的精确调节,支撑重大疾病无创治疗。

在零磁医学临床研究方面,开展心脑血管病等重大疾病多中心临床研究,建立了国内外领先的极弱磁成像临床队列数据库,初步形成了基于心磁成像的急性心梗、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快速诊断和心脏健康评估方法,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工具,未来还将拓展到社区体检和家庭健康监测应用。开展脑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着力攻关脑卒中等重大脑疾病的早期筛查难题。利用心脑磁成像,开展中医证候与针灸效应评估研究,初步发现了针灸对心脑功能的影响,为中医疗效定量评估和机理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在零磁医学基础研究方面,利用高性能磁屏蔽和极弱磁成像技术,开展体外实验与体内实验,在近零磁环境下对细胞、组织等进行培养和磁场检测,研究生命活动中磁现象的本质规律及其对生物体的作用机理,发展生物磁学,初步探索了肿瘤细胞组织的磁信号特征,助力肿瘤早期发现与精准治疗。开展零磁医学临床基础研究,研究极弱磁医学成像与核素显像等其它功能成像手段的关联,揭示各器官功能信息变化规律,建立人体功能信息学理论,支撑零磁医学临床研究与应用。

首席科学家介绍

房建成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首席科学家、总设计师,惯性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主持设计国家发改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将建设成为世界唯一、性能最高、空间最大的零磁空间和指标国际领先的科学装置与仪器,为我国开展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提供极端极弱磁环境和测量手段。依托该设施,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开创零磁医学、零磁生物学、零磁物理学、零磁化学、零磁材料学等零磁科学研究新方向;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拓极弱磁医学成像医工交叉新领域,开辟人体功能信息成像高端医疗装备新赛道。

胡盛寿院士

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拓展了中国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领域,在中国国内首先开展了一系列手术。开展中国冠心病外科治疗的注册登记研究,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多中心心血管外科的数据库系统。连续完成了60例晚期冠心病病人心脏移植手术无围术期死亡,其领导制定的抗免疫排异方案使得中国心脏移植患者五年存活率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率先在中国国内开展了并体心脏移植,提出了生物辅助泵治疗终末期冠心病的概念。进行了国际上首个冠状动脉搭桥联合细胞移植治疗陈旧心梗合并心功能不全的随机双盲研究,其研究成果被列入美国ACCF/AHA心衰治疗指南。在国际上首次开展了冠状动脉搭桥联合心耳、心肌块移植、大网膜包裹技术治疗心功能不全的冠心病病人。提出中国人治疗危重症冠心病的共识方案,并在全国得到推广。

刘良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澳门科技大学第三任校长、荣誉校长,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主持制定了《世界卫生组织亚太区传统医学发展策略》(2010-2020)和《中医拔罐治疗临床规范》。带领团队在国际首创了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病IgG硫酸化N-糖链分子诊断新方法,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Reviews Rheumatology为此专门发表研究亮点新闻。与湖南正清制药集团合作,成功研发全国首个中药缓释剂,被纳⼊国家医保药物和基本药物目录,该药也是世界上首个能够通过抑制前列腺素E2的终极合成酶mPGES-1的药物,无引起心血管副作用的风险。带领研究团队建立了世界上首个大鼠肠道基因集,为开展肠微⽣态研究建立了新方法,亦发现了免疫细胞IKK-beta激酶的药物结合新靶位Cystin-46,并建立了新的小鼠模式动物群。

吉训明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神经外科专家。专注于我国动脉和静脉性卒中发病机制、脑血流重建与神经保护研究。发现急性脑缺血的线粒体转移保护新机制,提出血管与神经联合保护新理论,创建缺血适应防治脑卒中、常压高氧(NBO)联合血管再通救治脑卒中和介入靶向低温脑保护等卒中续贯救治新技术体系。同时,在国际上率先创建了脑静脉性卒中的多模式救治体系,并研发专用治疗器械用于临床,成果写入国际指南和国际经典教科书。

顾宁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临床医学研究院院长、心血管医学中心主任、南京市血管信息与健康工程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长三角医学先进技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会士、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首届会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AIMBEFellow)、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纳米医学材料制备、检测与生物效应等基础研究与转化,研发出生物医用高性能磁性纳米材料,发现铁基纳米材料依据所处环境而改变的类酶效应,实现磁性纳米材料与合成磷脂等医药微纳材料的临床应用,提出或组织完成多个国家相关标准的制定,获评为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郑海荣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中国第一台3.0T高场磁共振、国际首台5.0T超高场磁共振并实现产业化,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提出隐正则化稀疏快速成像理论和高速成像电子学新体系,突破了医学磁共振成像速度慢的难题。提出声辐射力生物测量新方法,研制成功新一代无创超声弹性模量成像仪器,实现了超声换代跨越,在全球逾千家医院使用。提出超声辐射力神经调控新原理,研制成功世界首台无创伤型脑神经调控仪器。

博士后招聘岗位

1.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

【研究方向】

围绕生物磁场测量与信息处理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开展研究,攻关生物磁信号的降噪分离和辨识、高精度磁源定位、多模态医学影像融合、基于极弱磁成像的疾病诊断等关键技术,支撑功能信息极弱磁医学成像设备、功能信息一体化成像设备等高端医疗装备和相关软件的研制。

【专业要求】

具备扎实的信号处理或生物电磁信号成像等理论基础,具有心电/心磁、脑电/脑磁等数据分析与疾病诊断研究经验者优先。

2.零磁医学临床研究博士后

【研究方向】

利用极弱磁功能信息成像等技术,研究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方法,构建人体功能信息学体系,应用于疾病临床诊疗。

【专业要求】

具备临床医学知识,有心内科、神经内科、精神科等科室的临床工作或研究经验者优先。

3.零磁医学基础研究博士后

【研究方向】

1.基础医学研究:利用高性能磁屏蔽、极弱磁成像等技术,通过体外实验与体内实验,研究零磁环境下细胞、组织等的功能信息变化,探索生命活动中磁现象的本质规律及磁场对生物体作用的内在机理,发展生物磁学。

2.临床基础研究:开展零磁医学临床基础研究,研究极弱磁成像与核素显像等其它功能成像手段的关联,揭示人体功能信息变化规律,建立人体功能信息学理论,支撑零磁医学临床研究与应用。

【专业要求

具备基础医学研究或临床基础研究相关的实验经验或研究经历,有生物磁研究经验者优先。

应聘条件

1.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开阔的学术视野和团队合作精神,学术作风端正、严谨。

2.近年来,在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零磁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工作中取得突出成果,参与过重大科技专项或重要科研任务,具有成为优秀科技创新人才的潜质。

3.具有海内外一流大学或一流学科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周岁,取得博士学历学位不超过3年。

4.在站时间2-4年,最长不超过6年。

福利待遇

1.综合收入:每年50万以上(①含省、市、区人才补助;②含绩效)。

2.政策补贴:享受杭州市应届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政策:博士10万;社保满6月可认定杭州市E类人才,享受杭州市E类人才租房补贴;出站留杭工作享受市区给予的40万一次性补助;出站留院服务满3年续聘后滨江区再给予20万一次性补助。

3.发展前景:博士后出站直评副高级职称,符合条件的直评杭州市D类人才。同时,研究院为出站留院的博士后人才设置了科学研究类和工程技术类双通道发展路径,在站期间获得博新计划、博士后特别资助或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的博士后留院后,可直接聘任为钱江高级研究员/钱江高级工程师。

联系咨询

1.申请方式:符合条件且有意向者请至研究院官网进行申请,岗位链接:https://dssyjy.zhiye.com/zpdetail/310881056

2.咨询电话:蓝老师  0571-86791297(来电时请说明是在高校人才网看到的信息)

公告热度
解锁详细分析
该公告在同类公告中的热度为 ***,目前已有 *** 对其非常感兴趣
高校人才网
百万硕博人的择业平台
高校直招
5000+单位官方入驻
简历直投
30W+职位一键投递
{{applyDialogData.systemTips}}
{{applyDialogData.resumeTips}}
+ 上传
+ 上传文件
立即续费
{{successContentUp}}
{{successContentDown}}
我知道了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职位投递成功!
微信扫码关注【高校人才网服务号】

求职效率翻倍

实时接收投递反馈
精彩活动抢先知晓
为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