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AnhuiUniversity)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是国家“双一流”和“211工程”建设首批入列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的院系,管理学院办学具有学科门类齐全、文理交融、理工互通的优势。学院现有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公共管理系、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系;设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图书馆学、档案学4个本科专业,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及公共管理(MPA)、图书情报学(MLIS)2个专业硕士授权点。
一、招聘学科
公共管理学: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社会保障、公共政策分析方向。
信息资源管理:档案学、情报学、图书馆学、数据处理与分析方向。
公共管理学、信息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经济学、政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符合岗位要求的相关学科专业
二、招聘岗位与条件
(一)高层次人才
岗位要求: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科学道德,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中做出重要贡献,具有良好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研究工作符合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规划,获得同行公认,近五年所取得的成果明显高于安徽大学晋升职称的业务要求。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获得国家级人才荣誉、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
支持条件:参照《安徽大学引进人才待遇及支持条件》的第一至四类条件给予支持,学院根据条件实施叠加支持。
(二)学科骨干人才
岗位要求: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科学道德,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中做出积极贡献,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研究工作符合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规划,近五年所取得的成果达到安徽大学晋升职称的业务要求。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成果突出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
支持条件:参照《安徽大学引进人才待遇及支持条件》的第四至五类条件给予支持,学院根据条件实施叠加支持。
(三)优秀青年人才
岗位要求: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科学道德,优良的教育背景和系统的科研训练;具备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能力和素质。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成果突出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支持条件:参照《安徽大学引进人才待遇及支持条件》的第五至六类条件给予支持,学院根据条件实施叠加支持。
三、应聘方式
联系人:
联系电话:0551-63861270
请登录安徽大学人才招聘系统进行网上注册申请,请【点击下方“立即投递/投递简历”,即刻进行职位报名】,上传简历以及教育/工作经历、学术成果等相关证明材料。
附:《2024年安徽大学引进人才待遇及支持条件》
层类 |
岗位设置及引才对象 |
岗位薪酬 |
安家费 |
科研启动费 |
1 |
第一层类(顶尖人才) 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中做出卓越的、系统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具有世界级影响 力的资深学者专家。 |
面议 |
面议 |
面议 |
2 |
第二层类(领军人才) 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中做出重大成就和贡献,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领军人才。 |
年薪90-120 万元 |
350万元 |
60万元 |
3 |
第三层类(拔尖人才) 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中做出重要贡献,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优秀拔尖人才。 |
年薪50-70 万元 |
100-200万 元 |
30万元 |
4 |
第四层类(优秀人才) 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中做出积极贡献,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或具有独立科研工作能力的海内外优秀人才。 |
年薪30-45 万元 (其中学校承担30万,学院可配 套,原则上不超过45万) |
80-160万 元 (其中学校承担80万,学院可配 套,原则上不超过160万) |
25万元 |
5 |
第五层类(青年俊才) 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研究方向明确,已取得同行认可的突出业绩、具有独立科研工作潜质的海内外优秀教学科研人员、博士后、博士,应达到我校相应学科基本要求和标准。 |
年薪25-30 万元 (其中学校承担25万,学院可配 套,原则上不超过30 万) |
50-100万元 (其中学校承担50万,学院可配 套,原则上不超过100万) |
15万元 |
6 |
第六层类(优秀博士) 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各学科教师队伍结构中紧缺的教学科研人才,具有一流学术基础和突出发展潜力的博士,应达到我校相应学科基本要求和标准。 |
讲师待遇+人才津贴(5年)2000元 /月(+学院配套) |
30-60万元 (其中学校承担30万,学院可配 套,原则上不超过60万) |
10万元 |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s://man.ahu.edu.cn/2024/111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