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文学院2025年招聘8名艺术学在站博士后

共计8个岗位,招 若干查看此公告的职位列表
查看此公告的职位列表
基本信息
公告详情

01岗位信息

招聘部门:文学院中文系

招聘专业: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截止日期:20251231

聘用类型:博士后

岗位类别:在站博士后岗位

招聘渠道:校内外公开招聘

招聘职位:博士后

招聘人数:8

联系人:老师

联系电话:021-66133228

E-Mailqinfeifei1123@163.com

02岗位要求

学历要求:博士研究生

学位要求:博士学位

年龄要求:35岁以下

职称要求:不限

一、上海大学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文学院)简介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高校,上海市与教育部共建的“一流学科”大学。

上海大学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围绕当代媒介文化与艺术、哲学美学、艺术学理论、艺术与美学史、艺术考古、词曲艺术、现当代戏曲与音乐文学、戏剧戏曲学、古代文艺理论、儿童戏剧与电影、儿童文艺史、影视艺术理论与编剧等领域开展研究,旨在为国家“文化强国”重大战略服务,推进中国文艺理论知识更新与研究转型。团队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上海市社科重大委托项目,以及博士后基金项目多项。

二、合作导师与招聘岗位

段勇,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文化遗产和博物馆管理与研究。曾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司长。现兼任国际博物馆协会研究与交流中心管委会副主席、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海外文物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博物馆理事会理事长、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等,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业遗产”专家组成员、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迄今出版了《商周青铜器幻想动物纹研究》《当代美国博物馆》《明清皇宫紫禁城》《乾隆“四美”与“三友”》《国宝星散复寻踪——清宫散佚文物调查研究》《当代中国博物馆》等六部专著和《东亚艺术与美国文化》一部译著,发表了80余篇专业论文和学术文章,主编论著、文集、图录30余部。作为负责人主持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委托课题6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

招聘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艺术史、美术学、历史考古、文学文艺、建筑设计等相关专业方向博士毕业优先。

联系方式:duanyong@shu.edu.cn

曾军(男),博士,1972年生,湖北省沙市人,教授。中国中外文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数字人文分会会长。入选教育部青年(2015)、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7),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导人才(2018)。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青年项目及省部级项目多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教育部哲社奖1项、上海市哲社奖9项。主要研究领域:比较诗学、文化理论与批评、视觉文化研究、都市文化研究等。目前从事的课题有:巴赫金对西方文学理论的影响研究、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民间诙谐文化问题研究、20世纪视觉叙事问题研究等。专著有《接受的复调:中国巴赫金接受史》、《观看的文化分析》,主编《文化批评教程》,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学术月刊》等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

招聘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具有文艺理论、当代媒介文化与艺术、AI人文艺术研究经历的申请者优先。

联系方式:zjuncyu@163.com

刘旭光(男),1974年生,甘肃省武山人,教授,文学博士。长期从事艺术美学的研究,主持国家哲社艺术类重大项目《近代以来中国艺术的审美理论话语研究》;国家哲社重点项目《审美的历史演进与当下形态》;国家哲社青年项目《当代美学中的艺术真理性问题研究》,教育部分项目《欧洲近代艺术精神的起源》,上海哲社项目《西方存在论的演进与美学之关系研究》等项目,出版《海德格尔与美学》、《近代欧洲艺术精神的起源》、《存在之链上的美学——形而上美学的历史与命运》《艺术与真理》等四本专著,发表CSSCI级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

招聘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对美学史、艺术学理论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联系方式:1822410622@qq.com

曹辛华(男),1969年生。河南巩义人。二级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诗词学、唐宋文学、现当代旧体文学文化。上海大学中华诗词创作研究院院长、现当代旧体文学研究所所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民国词集编年叙录与提要”首席专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成果文库入选者(《民国词史考论》)。兼任中华诗词学会(一级学会)副会长(2020年)、中国文章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词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近代文学会理事。《民国旧体文学研究》主编。出版专著多种,发表重要论文30多篇。

招聘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对词曲艺术、现当代戏曲与音乐文学有继续深入研究意愿者。

联系方式:465536916@qq.com

谭旭东(男),1968年生,湖南省安仁县人。教授,文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主持过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共10项。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已出版《谭旭东儿童文学文集》等文学作品集100余部,出版论著《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儿童文学的多维思考》《新中国70年儿童电影发展史》《新中国70年儿童戏剧史》《中国少儿出版文化地图》等30余部。独著《儿童文学概论》(列入“新编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主讲《成为儿童文学作家》课程被评为上海市一流课程。应邀出访波兰、德国、韩国、俄罗斯和委内瑞拉等国家,有《森林里的路灯》等14部作品译介到海外。在C刊发表论文90多篇。论著《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招聘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对儿童戏剧、儿童电影和儿童文艺史有较大兴趣和研究基础。

联系方式:txd428@126.com

杨绪容(女),1966年生,四川乐山人,教授、文学博士。长期从事古代文学批评,重点是戏剧戏曲学和小说批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明清戏曲评点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曾任[日本]神奈川大学、[韩国]韩国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1项、上海市教委项目各1项。曾出版专著《〈百家公案〉研究》、《明清小说的生成与衍化》,汇集整理有《王实甫〈西厢记〉汇评》、《杨芳灿集》、《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作品选》等作品。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复旦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上海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招聘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对戏剧戏曲学、古代文学理论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联系方式:yangxurong@shu.edu.cn

郭丹彤(女),1968年生,吉林德惠人,教授,历史学博士。长期从事世界古代史、埃及学研究。在《历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专题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古代埃及新王国时期行政文献整理研究”,以及国家社科基金一般和青年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和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专著《埃及与东地中海世界的交往》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专著《古代埃及象形文字文献译注》获教育部第八届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和第三届“日知世界史奖”二等奖;专著《古代埃及新王国时期经济文献译注》获第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二十四届(2021年度)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一等奖。

要求:对古埃及艺术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联系方式:guodantong@shu.edu.cn

许道军,男,1973年生,河南新县人,教授,文学博士,从事创意写作学、影视故事设计、剧情游戏及故事产业化等。出版专著、译著(含合著)《创意写作:基础理论与训练》《故事工坊》《经典电影如何讲故事》《创意写作十五堂课》《作为学术科目的创意写作研究》《游戏故事写作》等7部,执行主编《大学创意写作》《创意写作教程》等教材3部,另主编“上海大学创意写作丛书”二辑(第二辑、第三辑)及其他文集、作品集2部。主持完成和在研《英语国家创意写作研究》(教育部,2014)、《创意写作与当代文学生态研究》(国家哲社,2020)等课题2个,上海市重点课程1门(《大学创意写作》),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等转载。系上海作协会员,文学作品在《上海文学》《诗刊》等90余家报刊发表或转载。

招聘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对影视理论、编剧等有较深入研究。

联系方式:daojun1973@163.com

三、招聘要求

1.品学兼优,作风正派,热爱高等教育事业,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教学能力;

2.博士后申请者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具备优秀学术背景和科研经历,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三年,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为世界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或毕业于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能够全职在站工作;

3.在国内外本学科核心期刊上发表署名为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

4.具有承担合作导师科研项目的学术积累。

四、博士后招收、申请及录用

1.申请者需提前与合作导师联系,取得同意后,需登录上海大学人事处网站(https://hr.shu.edu.cn/bsh1/gzdt.htm),按照《上海大学博士后工作人员进站流程》准备并向文学院提交相关材料。

2.收到材料后,学科组将组织对申请人有关材料的审核,视条件可进行面试或采取其它方式进一步考核。经审核同意接收的,报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办理到校手续。通过上海市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审批后,在中国博士后网站登记备案。

3.本学科常年开展博士后招收工作,不设截止日期,招满为止。

五、相关福利待遇

博士后人员总体年薪不低于20万元。其中申请到上海市人社局“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者累计年薪35万元以上;申请到国家博士后 “引进计划”者,可累加享受所获资助,最高年薪可达40万以上。博士后在站期间可以评职称,优秀的博士后可留校任教。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老师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南陈路333号上海大学(东区)文学院,邮编:200444

电话:66133228

邮箱:qinfeifei1123@163.com邮件标题注明:应聘博士后+本人姓名+合作导师

上海大学文学院

20241118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s://jobs.shu.edu.cn/Ads/Ads?a=84bb6d42-40ac-4ae5-9659-89a90ac9e3f9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资讯请关注:

高才博士后】网站→https://boshihou.gaoxiaojob.com

高才博士后】微信公众号→微信号:bshjob

公告热度
解锁详细分析
该公告在同类公告中的热度为 ***,目前已有 *** 对其非常感兴趣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高校人才网官方微信(硕博QQ交流群:1015865503 ,进微信群请加:gzgxrcw06)
重要风险提示:如招聘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向求职者提出收取押金、保证金、体检费、材料费、成本费,或指定医院体检等,求职者有权要求招聘单位出具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许可证明材料,若无法提供相关证明,请求职者提高警惕,有可能属于诈骗或违规行为。
高校人才网
百万硕博人的择业平台
高校直招
5000+单位官方入驻
简历直投
30W+职位一键投递
{{applyDialogData.systemTips}}
{{applyDialogData.resumeTips}}
+ 上传
+ 上传文件
立即续费
{{successContentUp}}
{{successContentDown}}
我知道了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职位投递成功!
微信扫码关注【高校人才网服务号】

求职效率翻倍

实时接收投递反馈
精彩活动抢先知晓
为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