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发展历史
新疆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成立于2020年8月)。学院以人工智能赋能下新能源-生命科学与生物药学交叉背景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不断提升新疆大学培养新工科创新人才的能力,不断输送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拔尖创新人才,引领和服务新疆大学未来发展,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服务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
二、学科发展方向和特色亮点
学院聚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展了符合未来技术特征的、学科交叉型拔尖创新人才的“一人一策”个性化全面选课制、常态化系列学术讲座、选派学生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以及本科生与研究生贯通式培养模式等实践,形成了开放式、多学科、跨专业的课程体系,注重强调不同学科专业领域课程的交叉融合。学院研究生培养依托学校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生物学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开展,学校在推免研究生、本博和硕博连读上予以政策及名额倾斜。
三、教学科研团队
学院现有“天池英才”特pin专家3人,“天山学者”特pin教授1人,“天山学者”讲座教授2人,专任教师6人,专兼职教师共12人,其中人工智能领域6人,新能源领域4人,生命科学与生物药学领域2人。现有在校生165人,其中本科生115人,硕士研究生42人,博士研究生8人。学院每年计划招收本科生约35人,硕博士研究生约25人。
四、现有科研平台
学院已形成“一中心、两支撑、三融合、两构建”的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思路。“一中心”:以人工智能赋能下新能源-生命科学与生物药学交叉背景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两支撑”:夯实数理和信息的理论基础支撑,并强化科研实践实训支撑。“三融合”:促进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把前沿科学研究与先进技术应用及时融入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内容的高阶性;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原始创新能力;推进各学科交叉融合,以导师科研项目为载体,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层次化创新实践训练体系,优化学生全过程的成长条件。“两构建”:构建基于科研优势特色的课程体系,构建“实验课程实操—实验室科研实训—企业科技创新实战”的实践体系。
五、近年成果
2022年度学院获批第二批自治区重点研发任务专项1项、经费1500万元(自治区财政拨付500万元),自治区区域协同创新专项—上海合作组织科技伙伴计划及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重点项目1项、经费200万元,以及横向项目2项、经费111万元。学院成立两年多来,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获国家级奖项15人次、自治区奖项15人次、校级奖项30人次,国际赛事奖励1人次。仅2022年学生参加省部级及以上英语、生物、物理、数学等一级学科赛事7类,参赛人员15人次,获国家级奖3人次、国际奖1人次、省部级奖15人次。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等27人人才,获自治区金奖3项,银奖1项,校级奖项13项。
六、未来发展方向
学院将聚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瞄准未来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发展,进一步凝练教学科研主攻方向,培养新工科背景下,符合未来技术特征的、交叉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七、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刘晨江13201202969 pxylcj@126.com
丁智慧13150330175 wljsxy@xju.edu.cn【快捷投递:点击下方“立即投递/投递简历”,即刻进行职位报名】
新疆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未来技术学院)
新疆大学2023年高层次人才引进需求计划表 | |||||||||||||||
序号 | 单位名称 | 教学科研单位名称 | 岗位类别 | 招聘人数 | 岗位基本条件 | 联系方式 | |||||||||
性别 | 族别 | 年龄 | 学历学位 | 专业要求 | 其他条件 | 备注 | |||||||||
一级专业代码 | 一级专业名称 | 二级专业代码 | 二级专业名称 | ||||||||||||
1 | 新疆大学 | 新疆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未来技术学院) | 教师岗位 | 4 | 不限 | 不限 | 40岁 及以下 | 博士研究生 | 0809, 0810, 0812, 0835, 080717T, 080907T, 080910T |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人工智能, 智能科学与技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无 | 无 | 需取得相应的学历和学位 | 丁智慧0991-2859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