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2022下半年医学类硕博人才视频双选会

共计1个岗位,招 若干查看此公告的职位列表
查看此公告的职位列表
基本信息
公告详情

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参加高校人才网2022下半年医学类硕博人才视频招聘会,欢迎海内外优秀人才报名参会,与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现场交流。

1.参会场次

医学类硕博人才视频招聘会(举办日期:2022922

举办平台:云校招平台

2.报名通道:点击查看活动详,立即报名。

本次招聘会针对参会人才免费,不收取参会人才任何费用。

3.活动咨询

咨询热线:020-83627641

咨询微信:18928720097(小博,仅加博士)、18988834376(小风,仅加硕士)

博士请添加“小博老师”,硕士请添加“小风老师”,添加微信请备注“姓名+学历+专业+毕业院校+参加场次”,后续我们将邀请您加入活动交流群)

【研究院介绍】

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Greater Bay Area Institute of Precision Medicine (Guangzhou)】是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复旦大学三方共同举办的省属事业单位,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广州市南沙区。研究院由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教授担任院长,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林鑫华教授担任执行院长,围绕重大疾病精准防诊治研究,设立遗传疾病、肿瘤防治、神经疾病和老年健康4个研究所,健康医疗电子、智能医学、线粒体遗传与健康、类器官与再生医学、细胞治疗与免疫治疗、原创新药、精准诊断和基因组技术8个研究中心,以及核酸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精准医学大数据等10个高水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研究院将面向世界生物医学科技前沿、面向健康中国重大战略需求、面向服务广东省和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健康,锐意创新,努力奋斗,持续产出国际领先的前沿成果和关键技术,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精准医学科研重镇和人才高地,努力孕育以源头创新为驱动的世界级精准医学产业集群,为中国和大湾区加快形成精准医学全球科创新高地和新兴生物产业全球重要策源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招聘需求表

序号

招聘岗位名称

拟招聘人数

学历

专业

岗位职责

任职要求

课题组介绍

岗位待遇

1

韩涟漪课题组博士后

6

博士研究生

计算机、医学信息学、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生物统计学、 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

1. 在课题组组长指导下开展科研工作;
2.
独立或协助课题组组长申请国内外的科研项目;
3.
协助指导课题组科研助理及其他工作人员的科研工作。

1.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方向
①获得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不超过三年或者即将获得计算机、人工智能, 医学信息学,生物统计学、分子流行性病学、统计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岁;
②熟悉CDSS研发中涉及到的NLP分析、推理和模型;
③擅长至少一种编程语言和script语言(C/C++,Python等),熟悉Unix/Linux操作环境,有大数据分析经验者为佳;
④熟悉软件开发的工作流(workflow)及版本控制等;
⑤具备优秀的英文读写和表达能力,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含共同)身份在相关领域发表过SCI论文;
⑥诚信踏实、责任心强,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AI
数字诊疗方向
①获得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不超过三年或即将获得计算机、医学信息学、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生物统计学、 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岁;
②熟悉信号处理、PPG、光电信号分析,或ECG等生物信号处理,或队列分析、风险模型等数据的挖掘、处理和分析方法,或熟练掌握机器学习、统计模型和深度学习算法等,有较强的数据敏感性;
③擅长至少一种编程语言和script语言(C/C++,Python等),熟悉Unix/Linux操作环境,有时序大数据或者队列分析, 疾病风险预测模型等经验者为佳;
④拥有以下经验的申请人优先:医疗影像分析、ECG/PPG生物信号处理、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算法应用/开发、CV/NLP、 队列分析;
⑤具备优秀的英文读写和表达能力,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含共同)身份在相关领域发表过SCI论文;
⑥诚信踏实、责任心强,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人工智能药物设计(AIDD)方向
①获得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不超过三年或即将获得计算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化学信息学,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岁;
②熟悉生物信息、化学信息等数据的挖掘、处理和分析方法,或者熟练掌握机器学习、统计模型和深度学习算法等,有较强的数据敏感性;
③擅长至少一种编程语言(C/C++,Python, Java等),熟悉至少一种深度学习的框架(Pytorch/TF etc),熟悉Unix/Linux操作环境,有大数据分析经验者为佳;
④对小分子药物研发中的数据、问题和挑战有一定的了解,有大数据标准化、 数据库、DL经验者优先;
⑤拥有以下经验的申请人优先考虑:AIDD、化学信息、多组学多模态数据融合、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算法应用/开发、CV/NLP,队列分析;
⑥具备优秀的英文读写和表达能力,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含共同)身份在相关领域发表过SCI论文;
⑦诚信踏实、责任心强,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韩涟漪博士,生物信息领域国际知名专家,2022年起任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高级研究员,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双聘研究员。原美国国家卫生院资深科学家、腾讯美国医疗AI实验室首席科学家、腾讯专家研究员,曾担任国内首个针对心衰患者的人工智能慢病管理平台(诺华腾讯合作)技术负责人。韩博士在生物信息和计算机药物辅助设计领域发表了70多篇SCI收录的文章,申请了16项AI医疗领域的美国专利,是医疗AI的慢病管理领域专家,在20年生物计算和CADD科研经历中,利用AI技术、统计学习、深度学习进行生物信息学、化学信息学、多模态医疗信息学以及真实世界证据和数字化生物标记物的研究。韩博士目前论文总引用数11000余次,H-index 35。

2

潘翠萍课题组博士后

2

博士研究生

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统计遗传学、群体遗传学、基因组科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机器学习、大数据科学等相关专业

1.搭建多组学数据分析流程,进行统计分析和知识发现;
2.
识别生物标志物,解析疾病机理,构建风险预测模型;
3.
开发融合多组学和临床大数据的机器学习算法;
4.
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鼓励探索开发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1.已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三年或即将获得计算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统计遗传学、基因组科学、计算机科学、机器学习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岁;
2.
熟悉组学的处理流程和分析方法,如基因组、转录组、表观遗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或微生物组,或熟练掌握机器学习算法,有较强的数据敏感性;
3.
具备优秀的英文读写和表达能力,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身份在相关领域发表过SCI论文;
4.
至少擅长一种常用的编程语言(R, Python, C, C++, JAVA等),熟悉Unix/Linux操作环境,有大数据分析经验者为佳;
5.
拥有以下经验的申请人优先:统计遗传学分析、统计算法开发、组学多维度数据融合、表观基因组学分析、个体基因组解析、单细胞测序分析或空间组学分析等;
6.
诚信踏实、责任心强,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潘翠萍,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青年研究员,智能医学研究中心生医智算课题组组长,德国马普生物化学研究所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遗传系博士后,曾任美国荣军医疗系统加州VA Palo Alto医院生物信息学主任(2014-2020)。主要研究方向为采用多组学技术、生物医学大数据、数据科学及数据工程等方法来统筹和融合多维度生物医学数据,以解析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发展精准的预测与预防方案。在Cell、Nature Biotechnology、Circulation、JAMA、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等杂志发表科学论文21篇,文章总引用数超过2000次。实验室目前的研究重心为心血管代谢疾病和免疫疾病。

3

陈俊芳

3

博士研究生

计算生物学、生物信息学、机器学习、生物统计学、分子流行性病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和精神心理等相关专业

1.搭建多组学数据分析流程,进行统计分析和知识发现;
2.
开发多组学和表型组学大数据的融合和机器学习算法;
3.
解析疾病机理,发现疾病早筛和分型标志物和评估治疗效果等;
4.
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鼓励探索开发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1. 具有或者即将获得计算生物学、生物信息学、机器学习、生物统计学、分子流行性病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和精神心理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
2.
熟悉基因组、转录组、DNA甲基化组和单细胞组学等数据的分析方法,或者熟练掌握机器学习、统计模型和深度学习算法等;有较强的数据敏感性;
3.
擅长至少一种语言(R, Python),熟悉Linux操作环境,有大数据分析经验者为佳;
4.
拥有以下经验的优先:DNA甲基化组学分析、多组学多模态数据融合、精神性疾病相关的机器学习算法应用/开发、可解释性机器学习和时间序列分析等;
5.
具备优秀的英文读写和表达能力,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相关领域发表过SCI论文;
6.
诚信踏实、责任心强,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陈俊芳,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青年研究员,转化生物信息学与复杂疾病课题组组长,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双聘研究员, 曾担任海德堡大学精神心理健康中心研究所Research Associate。研究内容聚焦在转化生物信息学方面的研究,基于DNA甲基化组、基因组、转录组和神经影像以及临床信息等多模态数据通过系统性计算生物学方法或可解释性机器学习模型研究精神心理疾病的分子机制和预测疾病相关的表观遗传风险预测以及鉴定新的生物标志物等,主要科研成果发表于JAMA Psychiatry, Schizophrenia Bulletin和Translational Psychiatry等国际知名期刊。课题组致力于应用AI和组学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复杂神经系统性疾病和衰老相关的分子机制及其转化应用,注重跨学科、基础研究与转化融通,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制于以下三个方面:

1
)解析复杂疾病的表观遗传机制:基于表观基因组学(如DNA甲基化组学)和机器学习研究精神心理疾病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及其可塑性;
2
)探索复杂疾病与衰老的共病进程:通过AI和多模态跨尺度大数据揭示精神性疾病和衰老的共病进程,进而鉴定更具有生物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的新型分子特征;
3
)研发大数据分析方法:应用机器学习、生物信息学和多组学包括单细胞组学以及神经影像学等前沿交叉技术设计数据分析策略,助力复杂疾病相关的细胞类型和基因靶点精准定位、疾病风险诊断和临床疗效评估。

学术导师

金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长,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院长,教授,博导,德国马普学会外籍会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环境与预防学部副主任,中国遗传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类学学会副会长,“十三五”国家精准医学专项专家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遗传学及遗传流行病学、人类群体遗传学和计算生物学,在Cell、Nature、Science、Nat Rev Genet、JAMA、JCI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300多篇,被引6.1万余次。研究成果2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4

张洪滔课题组博士后

3

博士研究生

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信号处理、微电子、通信工程、计算机工程;

1.在课题组组长的指导下开展科研工作;
2.
独立或协助课题组组长申请国内外科研项目;
3.
对日常科研和实验记录诚信负责,对学术不端的行为零容忍;
4.
申报和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的科研项目;
5.
协调课题组与其他课题组或单位的合作;
6.
协助指导实验室科研助理及其他工作人员的科研工作。

1.获得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不超过三年或即将获得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信号处理、微电子、通信工程、计算机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岁;
2.
熟悉嵌入式开发的工具和编程语言或熟悉机器学习相关编程语言和工具;
3.
具备优秀的英文读写和表达能力,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身份在相关领域发表过SCI论文;
4.
擅长至少一种常用的编程语言(Python,C,C++,JAVA等),熟悉Unix/Linux操作环境,有生物电子信号分析经验的优先;
5.
诚信踏实、责任心强,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张洪滔,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博士,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博士后,于2022年全职加入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并担任青年研究员,组建智能可穿戴实验室。课题组致力于运用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IoT)技术,研发医疗级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为老年人、残障人士、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心智障碍患者提供健康关怀和早期诊断服务。
课题组组长从2015年开始在英国创新署(Innovate UK)的资助下从事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研究和产业转化相关工作。同时,课题组组长曾在英国的高科技公司担任研发主管,其成果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并成功转化成商业化产品在多国销售。课题组组长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在《计量与控制学会汇刊》(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应用物理学快报》(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此外,课题组组长还主持和参与了英国创新署和英国工程和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EPSRC)多个基金项目。

1.博士后聘用期两年,年薪35万以上,其中包含每月3000元的住房补贴;
2.
提供充足科研经费和一流的科研平台,根据工作能力和贡献发放相应补贴与绩效奖励;
3.
鼓励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基金、广东省、广州市和南沙区各种人才资助计划等各类项目;
4.
按标准缴纳五险一金,提供带薪年假等全方位福利,协助解决住房、子女入学及健康保障等问题;
5.
其它福利待遇参照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相关规定执行。

5

姚贵阳题组博士后

2

博士研究生

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相关专业

1.独立完成课题组长布置的科研任务,设计并执行新型生物药候选分子的合成和纯化,包括多肽合成及蛋白/抗体选择性化学修饰;
2.
积极申请各类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申请专利;
3.
协调课题组之间或与其他单位的合作;
4.
协助指导实验室科研助理的科研工作;
5.
完成原创新药中心及课题组安排的其他任务。

具有或者即将获得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
1
、具备扎实的有机化学、药物化学或生物学专业知识,具有多肽化学、药物化学等相关研究背景,并发表过SCI论文的研究人员优先;
2
、具有制备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以及抗体药物研究背景者优先;
3
、具有细胞活性筛选经验者优先;
4
、熟悉偶联药物的合成、发展和趋势,了解多肽药物化学领域最新科研进展和技术手段;
5
、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为人诚信踏实且责任感强。

姚贵阳,青年研究员,2016年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2017-2018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AvH)资助与Roderich Süssmuth教授合作开展天然双环肽全合成研究。2019-2021年在柏林工业大学Peter Hildebrandt课题组从事生物电子转移过程和抗体偶联药物相关的研究。2022年1月全职加入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并担任青年研究员,组建偶联药物实验室(Laboratory of drug conjugates)。现以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在J. Am. Chem. Soc.,J. Med. Chem.,Chem. Eur. J.等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多项研究成果被《有机化学》和Faculty 1000报道或推荐,获得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
实验室以多学科交叉融合模式为基础,以建立偶联药物团队为目标,致力于多肽药物和偶联药物的研发和转化应用。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为:(1)生物活性环肽类天然产物的全合成以及构效关系以及生物学评价;(2)偶联药物(前药)的设计及生物活性评价;(3)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ACs & AdTACs)的设计合成及药理学活性筛选。课题组利用新型靶向实体结合偶联策略寻找具有产业化前景的药物分子,为精准医疗助力。

6

孟庆航课题组博士后

2

博士研究生

生理学、病理性、免疫学、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相关专业

1. 在课题组组长指导下,结合小鼠模型和类器官模型开展心血管发育和疾病研究工作;
2.
综合应用和掌握分子、细胞、遗传、生化等实验技术,解析疾病机理与作用机制;
3.
与团队协作,整合临床发现、多组学以及表型组学大数据;
4.
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鼓励探索开发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5.
独立或协助课题组组长申请国内外的科研项目;
6.
对日常科研、实验记录负责,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
7.
协助指导实验室科研助理及其他工作人员的科研工作。

1. 获得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不超过三年或即将获得生理学、病理性、免疫学、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岁;
2.
熟悉生物实验室常规实验技术,如细胞培养、分子克隆、蛋白制备与检测等;
3.
具备优秀的英文读写和表达能力,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身份在相关领域发表过SCI论文;
4.
拥有实验动物模型、类器官模型研究经验或心血管发育和疾病相关研究经验者优先;
5.
诚信踏实、责任心强,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孟庆航,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青年研究员,课题组组长。清华大学学士、硕士,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博士。博士后阶段在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师从Jeff Robbins和Jeff Molkentin教授,进行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之后在辛辛那提儿童医院任PI,与Jeff Molkentin教授合作进行独立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包括:①心血管疾病发展过程中纤维化相关细胞系的分化、增殖和迁移。②以慢性心衰为模型,研究纤维化相关细胞如何通过调控细胞外基质的组成而调控心肌肥大。③揭示心肌梗死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以及心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④心肌细胞自噬系统在慢性心衰中的保护作用。⑤建立心脏类器官的心血管纤维化疾病模型及药物筛选平台。截止目前,已发表SCI论文21篇,其中以第一或共同一作者在Circulation Research, Natur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PNAS, Protein & Cell, Cancer Letters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论文10篇。主持美国心脏协会(AHA)博士后基金一项,职业发展奖励基金一项。

7

贾小彦题组博士后

2

博士研究生

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医学、人类遗传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或其他生命科学相关专业

1.在课题组组长指导下开展科研工作;
2.
独立或协助课题组组长申请国内外的科研项目;
3.
对待日常科研、实验记录忠实负责,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
4.
协助指导实验室科研助理及其他工作人员的科研工作。


1.
具有或者即将获得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医学、人类遗传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或其他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
2.
熟悉分子生物学核心实验技能(如分子克隆、载体构建、PCR、细菌培养等)或者熟悉二代测序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如二代测序数据质控、bwa、samtools、IGV等软件使用、Python或R脚本创作等)
3.
具备优秀的英文读写和表达能力,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含共同)身份在相关领域发表过SCI论文;
4.
拥有以下经验的申请人优先:CRISPR基因组编辑、高通量测序文库构建,二代测序数据分析,Python编程。鼓励仅有“湿实验”经验的博士学习和开发“干实验”技能(实验组会提供指导和学习环境);
5.
身体健康、诚信踏实、责任心强,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贾小彦,课题组组长,美国Virginia Tech博士,Michigan大学医学院人类遗传学系博士后,于2021年全职加入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并担任青年研究员,组建人类遗传学与精准健康实验室(Laboratory of Human Genetics and Precision Health)。贾博士以第一作者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的研究荣获2021年C.W. Cotterman Award. 贾博士在2018-2019年获得密歇根大学首届精准健康博士后基金,并以PI身份主持了项目。实验室将专注于医学遗传学引领性技术Deep mutational scanning和Saturation genome editing等的研发和转化应用,为基因检测中“临床意义不明确突变体”(Variant of uncertain significance, VUS) 提供高通量的精准解读。用基因信息指导健康管理与疾病预防,是人类遗传学和精准医学的精髓和底层逻辑;只有在临床上对基因组信息进行精准解读,才能让基因检测在遗传病防治、癌症治疗、健康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

8

贾慧珏题组博士后

2

博士研究生

计算机、生物学、物理学等相关专业

1.在课题组组长指导下独立开展科研工作;
2.
独立或协助课题组组长申请国内外的科研项目;
3.
对待日常科研、实验记录忠实负责,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
4.
熟悉人类遗传资源等相关法律法规,独立或协助准备相应材料与数据;
5.
熟悉国内外前沿进展,参与内外部学术交流;
6.
协调课题组与其他课题组或单位的合作;
7.
协助指导实验室科研助理及其他工作人员的科研工作。

1. 获得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不超过三年或者即将获得计算机、生物学、物理学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具有扎实的本科水平基础知识和跨学科学习能力与兴趣,年龄不超过35岁;
2.
生物信息岗位候选人至少擅长一种编程语言(R, Python,等),实验岗位候选人须具备相应操作经验;
3.
具备优秀的英文读写和结果整理能力,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身份在相关领域发表过SCI论文;
4.
乐于学习和交流,自驱、独立思考,能够逐步成长为受到国内外同行认可的微生物组方向优秀人才。

贾慧珏,共生菌群领域国际知名专家,2022年全职加入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并担任研究员,组建人体共生微生物组与健康实验室。贾博士原为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宏基因组学领域首席科学家、深圳市“人体共生微生物和健康”重点实验室主任、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B类人才,同时担任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微生态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快速检验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

9

夏晶晶题组博士后

2

博士研究生

医学、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化学或相关学科

研究方向:

1.
难治性纤维化疾病的细胞治疗;

2.
人体皮肤微生物组的特征及其应用。

1.获得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不超过三年或即将获得医学、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化学或相关学科博士学位,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实验经验,年龄不超过35岁;
2.
具备较强的英文读写和表达能力,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相关领域发表过SCI论文;
3.
诚信踏实、责任心强,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难治性纤维化疾病的细胞治疗”方向:熟练掌握细胞培养和常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技术;拥有较丰富的动物实验操作经验并熟练掌握纤维化模型者优先;拥有细胞治疗临床前动物实验、临床实验经验者优先。
5.
“人体皮肤微生物组的特征及其应用”方向:拥有宏基因组数据分析或微生物培养/代谢/活性产物研究等相关研究背景;拥有皮肤学科研经验,如皮肤细胞原代培养、3D模型、小鼠皮肤模型等经验者优先;本课题亦开放与皮肤健康相关的院企合作,鼓励探索开发新的思路和干预手段。

夏晶晶,课题组组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学士(六年制德语班);德国马普所心肺所药学博士,获法兰克福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最优等“summa cum laude”)、校友会奖;曾任科隆大学衰老相关疾病细胞应激反应研发中心(CECAD)博士后、IUF-莱布尼茨环境医学研究所/复旦大学遗传与发育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培养博士后、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助理研究员。2021年9月全职加入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并担任青年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上皮组织的稳态维持、外源性皮肤衰老、皮肤微生物组及皮肤表型组,曾在Dev Cell、Microbiome等国际高水平杂志发表一作文章;主持国自然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作为科研骨干参与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一期)”、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外创新单元等重大科技项目。

10

王华伟

2

博士研究生

生物学、化学等相关专业

1.根据课题组长的安排,独立开展课题研究,撰写学术论文,发表研究成果;
2.
依托复旦大学和研究院的各项资源,解析疾病机理,设计开发针对重要疾病的新型疗法,并在类器官模型及临床前动物模型中进行验证;
3.
本实验室课题具有很强的跨学科性质,因而鼓励具有生物、化学、物理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申请。申请人需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够根据课题需要学习并应用各项新实验技术,推动课题进展,鼓励探索开发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4.
根据研究需要,配合课题组完成其他工作任务,如基金申请、专利申请等;
5.
完成博士后在站期间复旦大学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

1.获得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不超过三年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岁;
2.
动手能力强并具备优秀的英文读写和表达能力,以第一作者身份(含共同)在相关领域发表过SCI论文;
3.
专业背景为生物学、化学等相关专业,掌握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临床前动物模型等相关实验技术;
4.
拥有以下背景或经验的申请人优先:肿瘤生物学,动物疾病模型的构建与分析,基因工程改造例如CRISPR技术,细胞工程,免疫治疗等;
5.
诚信踏实、责任心强、实事求是,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王华伟,课题组组长,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曾任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病理系博士后、助理研究科学家,于2021年全职加入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并担任青年研究员,组建精准递送与免疫治疗实验室(Laboratory of Precision Delivery and Immunotherapy)。课题组组长在发育生物学,癌症生物学,细胞工程与肿瘤免疫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曾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Cancer Research, Cell Discovery, PNAS, Nature Communication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申请了多项美国与中国专利并且成功获得了授权与转化。课题组将主要聚焦于基于细胞的仿生递送载体的研究,与复旦大学林鑫华教授团队紧密合作,利用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多个平台例如类器官研究平台,针对重大人类疾病例如扩散型恶性肿瘤,开发新型的精准递送载体以及免疫疗法,全力助力精准医学。

公告热度
解锁详细分析
该公告在同类公告中的热度为 ***,目前已有 *** 对其非常感兴趣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高校人才网官方微信(硕博QQ交流群:247884325 ,进微信群请加:gzgxrcw06)
重要风险提示:如招聘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向求职者提出收取押金、保证金、体检费、材料费、成本费,或指定医院体检等,求职者有权要求招聘单位出具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许可证明材料,若无法提供相关证明,请求职者提高警惕,有可能属于诈骗或违规行为。
高校人才网
百万硕博人的择业平台
高校直招
5000+单位官方入驻
简历直投
30W+职位一键投递
{{applyDialogData.systemTips}}
{{applyDialogData.resumeTips}}
+ 上传
+ 上传文件
立即续费
{{successContentUp}}
{{successContentDown}}
我知道了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职位投递成功!
微信扫码关注【高校人才网服务号】

求职效率翻倍

实时接收投递反馈
精彩活动抢先知晓
为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