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北京脑中心)由北京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顶尖研究所/高校联合共建,重点围绕认知障碍相关重大疾病、类脑计算与脑机智能、儿童青少年脑智发育、脑认知原理解析、共性技术平台和资源库建设五方面开展研究。
我们正在努力建设成为一个高起点、开放型、国际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北京脑中心为科学家们提供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和强大的技术共享平台。一期已建成光学影像中心、实验动物中心、基因组学中心、计算中心、载体工程中心、仪器仪表中心、遗传操作中心、转化医学中心、生物质谱中心和药物化学中心10个技术辅助平台,正在积极筹建类脑智能研究中心。二期建筑面积5万多平米,主要分为科研、平台、转化、配套、服务等5大功能区,将成为集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应用研究、多学科交叉融合和成果孵化、转化为一体的国际化基地。
龚蓉实验室简介
大脑中的感觉运动转换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光流过程。感觉信息转换为合适的运动输出,除了依赖特定的感觉信息输入,同样也依赖于生物体的内部状态(internal states)。生物体内部状态包括生物体的内在生理状态和学习记忆相关的内部参考,其中前者又能对后者起调控作用。广泛认为,生物体的生理状态对个体的多样性行为输出设定了行为标准,但同时它也能改变内部参考的性质或通过其它途径调控大脑中的感觉运动转换。因此,生物体内部状态是决定生物体面对相同的感觉输入时产生多样化行为的基础,也是行为灵活性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内在能量状态作为最基础的生物体内态之一,对学习记忆相关内参、感觉运动转换中的信息转换都起着重要的调控或导向作用。
尽管近些年我们对内在能量状态所激发的本能摄食行为调控有着详细的研究,但对于内在能量状态对其它认知行为的影响却知之甚少。譬如,饥饿或饥渴如何参与设置感觉运动转换过程中的神经学动力(neural dynamics)、从而直接改变行为输出的?饥饿或饥渴如何影响学习或记忆过程、从而间接导致面对相同外界输入时产生多样性行为?实验室以小鼠为模型动物,采用基于虚拟现实的行为范式,关注内在能量状态在行为多样性中所扮演的角色,集中研究它对其它认知行为的调控机制。
详细请见实验室网站:www.gong-lab.org
龚蓉(北京脑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2年获得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学位,期间研究中脑多巴胺神经元的膜蛋白受体对运动行为的调节。2013年起在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 Janelia Research Campus 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师从 Scott Sternson博士,关注进食和摄水行为的整合调节机制。博士后期间发现了一个位于后脑的新脑区编码食物的可口性信息,通过双向负反馈机制参与进食和摄水行为消费阶段的调控。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Science, Cell上发表。2022年3月加入北京脑中心任研究员,组建团队。
招聘岗位及要求
实习生
因为课题需要,现招聘暑期或者毕业设计的实习生参与实验室科研课题研究,主要参与小鼠视觉虚拟现实场景的构建、行为范式电路的搭建等。
岗位要求:
1.电子工程、自动化、医学工程、计算机专业本科或硕士在读,熟悉Arduino、C、C++、Java或solidworks,有unity使用经验的更佳;
2.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能稳定实习三个月以上。
福利待遇
1.提供生活补贴和住宿;
2.鉴于疫情,有远程工作的可能性。
工作地点
北京市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科学园路26号院---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
申请方式
申请材料:
1.个人简历(包括所发表或即将发表的论文以及曾参与的课题简介);
2.求职信(简述工作背景和科研兴趣)。
联系方式:
请应聘者将申请材料发送电子邮件至:gongr(at)cibr.ac.cn(请将(at)替换为@)。
邮件主题请注明:“应聘岗位-姓名-高校人才网”。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s://www.cibr.ac.cn/Recruitment/aboratory/detail/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