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简称“博新计划”)
实验室入站博士后由实验室与中科院物理所联合培养,目前实验室已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站博士后59人,累计入站110余人,超65%的博士后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含博新计划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并已有近45%的博士后出站后转为实验室的全职员工。
实验室以丰厚的薪酬待遇、充足的科研经费、先进的仪器设备、有力的后勤保障诚挚邀请国内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人才依托申请“博新计划”!
若入选“博新计划”,除享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不低于60万元的资助外,还有东莞市财政20万元起的配套资助(不包含东莞市两年40万元的进站资助),以及实验室不低于45万元年薪等你拿。
“博新计划”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于2016年设立的一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旨在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
“博新计划”结合国家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基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遴选一批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进入国内博士后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国家给予每人两年不少于60万元的资助(含博士后日常经费、科研启动经费和国际学术交流经费)。
申请人须为2023年度拟进站或新近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良好思想品德。
(二)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且无科研失信情况。
(三)
(四)申报项目属自然科学,涉密项目须脱密。基础研究主要面向基础科学、交叉理论以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应用研究主要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数字经济及各领域重大工程技术、共性技术等。
(五)申请人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应为高水平专家,学术造诣深厚,可为申请人提供高水平科研平台。向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倾斜。
(六)拟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为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的全日制博士,应届博士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拟进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在申报时须已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已初步选定博士后合作导师,并与合作导师初步拟定研究计划。
(七)新近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是
(八)获选人员须在博士后设站单位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须将人事关系(含人事、工资关系及人事档案)转入博士后设站单位。
(九)留学回国博士和外籍博士不可申请本项目。
(十)入选过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及其他国家级人才计划的,须在申请书中注明,原则上不得重复获得资助。
申请材料包括《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申请书》、《博士导师推荐意见表》、《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身份证明和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申请人无需提交纸质申请材料,所有申请材料均为在线生成或上传原件扫描件,上传文件须为PDF格式。在网上申报开通日期前,可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专区下载相应模板作为填报参考。申请人登录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按要求填写相关信息,在线提交至设站单位。
(一)申请人网上提交申请材料(
(二)设站单位网上审核(
(三)通讯评审(3月下旬)
(四)会议评审(5月上中旬)
(五)公布获选结果(5月下旬)
(一)评审方式
通过组织同行专家评审确定获选人员,采取两轮评审,第一轮为通讯评审,第二轮为会议评审。
(二)拟进站的获选人员须在名单公布后3个月内办理进站手续,逾期视为自动放弃获选资格。
1.薪资:“博新计划”入选者薪资不低于45万元/年(包含东莞市每年20万元资助)。
2.六险一金:为实验室博士后高标准缴纳六险一金。
3.周转住房:为实验室博士后提供一室一厅周转住房。
4.人才项目:符合条件者,可申请:
(1)东莞市博士后出站资助(出站后留莞工作,可享受5年50万生活补贴);
(2)东莞市特色人才(100万-1000万购房补贴);
(3)东莞市研发人才经济贡献奖励(上年度缴纳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市留成部分最高不超过80%的标准奖励个人)。
5.职称评定:在站期间可参与申报自然科学研究系列职称。
6.科研项目:按照相关规定,申请国家、省市各类科研项目。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东莞市财政按1:1给予配套资助。
7.在职培训:提供相关专业与技术能力培训的机会。
8.其他福利:协助解决子女入学问题、年度体检、节日福利、通勤班车等。
9.在站期间表现优秀者,出站后可优先推荐留实验室工作。
请将个人简历、已发表文章、发明专利、获奖证书等资料通过E-mail发送至对应团队邮箱。邮件标题请注明“姓名+毕业学校+所学专业+应聘岗位博士后+高校人才网”字样。初审合格者,将电话或E-mail通知面试。【快捷投递:点击下方“立即投递/投递简历”,即刻进行职位报名】
官网地址:https://www.sslab.org.cn
联系人:金老师
联系邮箱:boshihou@sslab.org.cn
联系地址:东莞市大朗镇屏东路333号(新园区);东莞市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A1栋(双创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