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是江苏省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建双管”的省直属科研机构,作为我国亚热带植物研究中心之一,担负着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植物科技创新与服务、植物文化传播与教育的核心任务。 植物所(园)前身为1929年成立的“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植物部”以及建立于1929年的“孙中山先生纪念植物园”。1954年在原址恢复重建,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1960年成立中国科学院南京植物研究所,实行植物园与植物研究所“园、所一体”的管理机制。1970年划归江苏省领导,定名为江苏省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1993年起,实行江苏省与中国科学院的双管共建体制,定名为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 植物所(园)坐落在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南京钟山风景区内,占地面积206公顷,融山、水、城、林于一体,秀色天成,风光旖旎,既是一个奥妙无穷的植物王国,又是一个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植物所(园)已发展成为一座享誉中外,集科研、科普和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植物所(园)。单位现有事业编制工作人员297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04人,博士学位人员154人;现有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读研究生、在站博士后人员130人。设立植物多样性与系统演化研究中心、药用植物研究中心、果树研究中心、观赏植物研究中心、植物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天然产物化学研究中心、草业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以及植物标本馆、园艺科普中心等科技支撑机构。拥有江苏省植物资源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草品种区域试验站、江苏省抗糖尿病药物筛选服务中心等16个国家及省(部)科技创新平台,以及暖季型草坪草、鸢尾、荷花、板栗等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和薯蓣属、落羽杉属、石蒜属、铁线莲属、美国薄壳山核桃等13个种质资源圃。植物标本馆馆藏70余万份标本,是我国四大植物标本馆之一。专类植物园(区)19个,保存植物约1万余种。主办《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首批入选国家、省及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植物所(园)为江苏省植物学会、植物环境与多样性专业委员会等多家国内外学术团体的驻会单位,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中国植物园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国际植物园协会(IABG)、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工作委员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会员单位,我国最早加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植物园,IUCN濒危植物委员会成员。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植物所(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是美国密苏里植物园在我国建立的首个国际友好姊妹植物园,与美洲、欧洲、东亚和东南亚等地世界知名植物科学研究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和友好交流关系,与60多个国家600多个单位保持着种苗、标本和图书资料的交换关系。曾多次成功主办和承办国际国内重大学术会议。 近年来,植物所(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国家“四个面向”和江苏“六个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创新驱动、人才强所、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综合竞争力,建立了与我省植物资源利用相关产业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帮扶脱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及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时代新理念新征程,植物所(园)将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为指引,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加快融入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