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和研究生同时上岸,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近日,教育部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38万,与媒体预测的500万相去甚远,也是自2015年以来连续8年考研报名人数增长后的首度下降。
进一步看,增速一直在放缓。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至2022年这7年间,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平均增长率为15.8%。2023年报考人数虽然突破新高,但增长率已经降至3.7%。
年份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2024 |
---|---|---|---|---|---|
报名人数 | 341万 | 377万 | 457万 | 474万 | 438万 |
增长率 | 17.59% | 10.56% | 21.22% | 3.72% | -7.59% |
那么,这是不是预示着考研热要退去,硕博未来可以不那么卷了吗?
01.
事实上,考研热度仍然高涨,报考人数下降更多是理性回归。
首先是就业方面——
考研呈现“高考化”的趋势,很多人是出于就业目的,抱着“研究生好找工作”的心态考研的。
再加上前两年受疫情影响,岗位缩减,高校毕业生面临的选择不多,先读个研究生可以避开当下严峻的大环境。
然而,现在研究生出来也未必能找到工作了。有人读完研究生出来,发现还没有本科毕业时找的工作好。
还有硕士毕业生表示,除非你是985/211高校的研究生,否则在找工作中并不会有太多加分。
截图自小红书
想通过“卷学历”解决就业问题已经走不通。今年就业机会增多,毕业生不再扎堆考研,转而选择考公或就业。
其次是毕业方面——
很多人忽略了一点,考得上≠读得了。尤其是为了逃避就业而去读研的人,其实根本不了解读研是什么样的,最终只会变成从一个坑进到另一个坑里。
有人形容读研是苦行憎般的修行,大部分时间没有人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没有学术能力和热情是很难坚持。考上研究生后才发现自己不适合读研的比比皆是。
截图自知乎
正如圈里流传的一句话:研究生只有考上那天和毕业那天是开心的。
截图自小红书
另一方面,研究生毕业的标准也在提高,“严进严出”逐渐成为趋势,多年毕不了业还会面临清退,“混毕业”“混文凭”越来越难,对于考研也更加慎重。
02.
值得关注的是,考研报名人数对比去年下降了36万人,而公考报名人数则首次突破300万,对比去年增加超过40万人。
网友调侃:不是考研考不起,而是考公更具性价比。这是否说明卷学历不如卷编制?考研还有多大的必要?
应该说,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考研,从就业的角度出发,有几个问题要搞清楚:
(1)你的专业是否需要研究生学历
不是每个专业都需要读研/读博,也不是每个专业读研/读博之后都能在就业时上一层台阶。尤其是文科生,就业面狭窄,读研三年出来可能还不如工作三年得到的报酬高。
(2)你的行业是否需要研究生学历
很多毕业生都会面临一个两难问题:是先就业占坑好呢,还是继续深造赢取更多机会好呢?关于这个问题,要回到你就业方向上,去了解你想从事的行业的就业环境,包括招聘门槛、薪酬待遇和未来发展等。
如果你想打算做公务员或考普通事业编,这类没有太多学历门槛,也就没有太大必要去卷学历;但如果你未来想进的是高校或科研院所等从事教研工作,学历就是你的入门券。
截图自小红书
再者,是了解本科生和研究生的offer差距,差距不大的话,意味着你工作几年后也能凭经验获得相应的薪资。
总而言之,尽可能提早做好职业规划,根据自己的就业方向,分析读研/读博是否能让自己获得比之前更大的选择面。
结语
当你是本科毕业生生的时候,用人单位要求研究生学历;
到你是研究生了,用人单位又说博士优先;
等你读完博士,却发现用人单位想要技能型人才……
以前大家都卷考研,这次大家却不扎堆了,那下一次呢?或者说,不卷学历又会卷其他什么呢?
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人云亦云跟着人潮走,也意味着会走在人群后面,赶不上变化。一旦潮水退去,也就成为了“裸泳者”。
关键还是要确立自己的方向,自己的竞争力。
▍往期内容
>>《笑死!虎扑高校评分爆火,“缺德”大学生锐评母校!丨高才情报局第101期》
>>《清华女博士毕业做占星师引争议,文科硕博的出路在哪里?丨高才情报局第100期》
>>《河南23岁女教师留遗书去世,一线教师压力究竟有多大?丨高才情报局第9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