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校人才网资讯观点热议>博士“挤”进小县城,有何不可?

博士“挤”进小县城,有何不可?

发布日期:2022-05-26 作者:软科 阅读量:32 取消收藏 收藏文章
【摘要】每当顶着高学历、名校毕业光环的博士毕业生出现在基层单位的拟录取名单上时,总会频频“抢镜”、引发热议:有网友认为当前博士就业难度加大,调侃“宇宙的尽头是编制”;也有舆论表示,名校博士毕业后“落户”县城,会不会大材小用、造成人才浪费?


高学历人才,已经“卷”到县城了?


遂昌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最近因为一件事火了起来——高薪抢人,抢名校硕博。


一份2022年遂昌县引进人才入围体检人员名单显示,24个基层岗位吸引了4名博士和19名硕士,其中不乏上交、复旦、浙大这样的985名校。

图片来源:遂昌县人民政府官网


每当顶着高学历、名校毕业光环的博士毕业生出现在基层单位的拟录取名单上时,总会频频“抢镜”、引发热议:有网友认为当前博士就业难度加大,调侃“宇宙的尽头是编制”;也有舆论表示,名校博士毕业后“落户”县城,会不会大材小用、造成人才浪费?


01.

博士毕业生,正在逃离科研


博士毕业,应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


在很多人的眼里,博士是带着光环的“学霸代言人”,毕业后不应该到基层工作,否则在造成人才浪费的同时,也会抢了其他毕业生的饭碗;在传统的观念中,博士是本学科的“看守者”,获得了博士学位,就应该以学术为业,选择非学术职业的人往往被视为“管道的泄漏”……但显然,在硕博生已不再是社会“稀缺资源”的背景下,这些观念正在就业市场上被“击碎”与“重塑”。



我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从1978年开启首届博士培养制度以来,高校不断扩招,博士招录门槛被不断放开,博士毕业生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规模从首届的19人到2020年近7万毕业生(不包含从海外读博回流的毕业生)涌入社会和职场。


据教育部统计显示,2021年,全国共招收博士生12.58万人,在学博士生人数突破50万人,且这两项数据呈现连年上升趋势;每年毕业博士人数在7万人左右。


2022年,全国不少高校实现了博士扩招,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学位授权单位、“双一流”高校招生名额均大幅增加,高学历人数持续快速增长将成为必然。


虽然我国博士人数快速增长,但也有研究发现,2015-2020年间,我国博士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下降,待业率连年升高。可见,高学历不代表“高枕无忧”,曾经高学历人才稀缺性所带来的可预期的人生价值,也已不再明显和必然。即使相对来说,在高校毕业生中博士的就业情况更好,但博士毕业生们依旧面临就业难题。

数据来源:我国博士毕业生去向及就业特征分析——基于2015-2020年博士毕业生数据的分析


在就业单位性质方面,据研究显示,博士毕业生在高等院校就业的比例占据绝对优势,高达45.55%;科研设计单位就业的比例为10.25%。可见,多数博士在毕业后,仍以留任高校从事研究工作,作为就业的“第一选择”。


数据来源:我国博士毕业生去向及就业特征分析——基于2015-2020年博士毕业生数据的分析


但是,高校的晋升难度并不小。由于高校每年每个院系的副教授、教授名额极其有限,博士毕业生不仅要和同届竞争,还需要同手握研究成果存量的前辈抢名额……“僧多粥少”的现象,造成了高校入职和晋升的“内卷”加大,且门槛连年升高。


尽管博士毕业生在学术系统就业比例仍超过5成,但根据《知名大学博士毕业都去哪儿了》这篇文章对教育部直属高校博士毕业生的调查结论,近20年来,我国博士生在学术系统就业的比例一直呈下降趋势。近5年,已有将近2成的博士毕业生在“非学术”市场就业(国有企业6.97%、民营企业5.00%、事业单位3.68%、行政单位3.45%)。目前在大部分企业和基层单位中,博士毕业的学历比例较低,对于博士的招聘非常重视,常给予优厚的待遇,将博士毕业生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


02.

县城抢人,出手阔绰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近几年来,中国每年新增博士毕业生人数比新增高校教师多两万人左右,这意味着约1/3的博士毕业生没有获得高校教职。


那么,在学术圈外,博士们何去何从?小县城的高薪“抢人大战”,给出了答案。


今年1月,广东省和平县政府网站发布引进高学历人才公告,2022年计划引进人才82名,结果吸引了31名博士和700多硕士报名,来自985高校的不在少数。5月10日,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政府办在官网上发布了《阜宁县2022年面向全国部分高校和境外世界名校引进优秀毕业生拟聘用人员公示(第一批)》,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名校的一百名毕业生出现在名单上,其中不乏博士毕业生的身影;此外,同属江苏省盐城市的滨海县、东台市,以及安徽省肥东县等地的事业单位、县属一档国有企业招聘中,也出现名校博士毕业生扎堆就业的现象。



由此可见,在大城市争抢高学历人才“硝烟四起”的当下,基层也积极“参战”。而基层“各显神通”招聘国内外高学历人才的底气,不仅因为各地出手“豪气十足”,更来源于国家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政策鼓励。


  博士补贴75万


面对优秀人才,遂昌县确实给出了不错的待遇。除了给事业编、有机会选聘为中层正副职干部外,人才引进公告中还明确了补贴标准,吸引力大幅提升: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高考第一分数段录取的全日制本科生享受45万元(一次性房票补贴30万元;生活津贴3万元/年,可享受5年);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可享受75万元(一次性房票补贴50万元;生活津贴5万元/年,可享受5年)。


30-50万的房补力度,与深圳、南京等大城市齐平。每年3-5万、可享受5年的生活津贴,甚至比大多数一线/新一线城市更高。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早在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提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完善编制管理、职称评审、人才招录和柔性流动政策,为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提供制度保障。”2020年7月,七部门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的通知》,要求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助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从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趋势来看,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人数正在逐年增高。据统计,清华大学2021届毕业生中,200余人赴西部、东北地区基层公共部门就业;西安交通大学2021届毕业生中,不少同学主动选择到西部地区,基层一线等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西部地区就业人数比例达49.61%;中国政法大学有271人选择到西部和基层单位工作;南开大学有311人从事国家、地方基层就业项目……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已成为越来越多名校毕业生认可的就业选择;高学历人才“落户”基层发挥所长,正是应该被鼓励的择业方向。



03.

“学术圈”外,博士们大有可为


面对博士“挤”进基层,是否造成人才贬值的质疑声,我们也可以从基层招聘的公告中得到部分答案。


如遂昌县录用的24名一流高校的优秀毕业生中,有7位的工作岗位均须具备一定的相关专业技能。例如,遂昌县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招聘的是检验员岗位,对应的待入职的是上海交通大学有机化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博士毕业生。由此可见,在基层,仍有很多专业性强的工作,亟需更多的青年才俊做好专业支撑。而只有更接地气,高学历人才所掌握的知识才更有活力。


名校光环,不该被功利性地衡量;学历下沉,也并非人才的“贬值”。


如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双学士秦玥飞,学成归国之后,扎根到湖南最贫困的山村。在舆论看来,村官是个配不上他”世界名校光环“的差事,但是,耶鲁学士和贫困山区,两个原本难以搭边的事物,就此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秦玥飞一直在基层开展农业项目,致力于乡村扶贫,通过引进资金、改造敬老院改造、街道硬化和照明、为村里几所学校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将汗水撒在了在田耕和荆棘中,将贫困的小山村打造出焕然一新的面貌。2016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16年度十大人物”。


再如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莫彩华,毕业后并没有从事科研,放弃高薪的私企工作,毅然决然地选择到莆田从事基层工作。2021年5月,凭借基层工作的优秀表现,被福建省授予“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的荣誉,同年12月当选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县长。


因此,在职业的选择上,无论是选择扎根基层,还是选择科研机构、大公司大企业,都是为国家建设、人生发展而努力。高学历人才只要能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就会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高学历人才就业选择的多样化,正在真正诠释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尊重走向基层的高学历人才,改变对高学历的刻板印象和基层单位的偏见,才是社会择业观日益成熟的标志。


来源:   软科(微信公众号)   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高校人才网官方微信(微信号:Gaoxiaojob)。
高校人才网
百万硕博人的择业平台
高校直招
5000+单位官方入驻
简历直投
30W+职位一键投递
{{applyDialogData.systemTips}}
{{applyDialogData.resumeTips}}
+ 上传
+ 上传文件
立即续费
{{successContentUp}}
{{successContentDown}}
我知道了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职位投递成功!
微信扫码关注【高校人才网服务号】

求职效率翻倍

实时接收投递反馈
精彩活动抢先知晓
为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