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现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医学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点,临床医学、护理学、中药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医学技术、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管理等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口腔医学、护理、药学、公共卫生、应用心理等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临床医学和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位列ESI全国高校综合排名第73位,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材料科学、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免疫学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专业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1‰。学校现有教职员工及医护人员14000余人(含附属医院),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800余人。学校本部现有专任教师1698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44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78人,博士学位1273人。学校现有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1900亩。图书馆馆藏文献约203万册。学校主办、编辑出版5种学术期刊、1种学术报刊,其中学术杂志《Eyeand Vision》进入SCIE学术期刊,3种期刊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学校拥有5所附属医院,其中4所为三级甲等医院,同时设有29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学院)。学校秉持“仁肃勤朴、求是奋发”的校训,坚持特色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逐渐形成了“以特色学科引领和带动全面发展,以推进国际化进程提升办学水平,以医疗和产学研一体化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特色,探索出了一条地方高等院校的强校之路。2021年,学校综合实力位列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第95位。
温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源自1958年学校建立后的基础医学教研室,经过多轮院系机构设置改革,2005年9月正式成立基础医学院。现设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系、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形态学系、生物科学系、法医学系5个系,下设10个教研室,并有2个实验教学中心和人体科学馆,其中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能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体科学馆为省科普教育基地。
学院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1年获批基础医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8年获批基础医学本科专业和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形成本硕博相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基础医学学科是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B类),入围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30%,免疫学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一、诚聘对象
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分为五个层次:学科领军人才(A1、A2),学科带头人(B1、B2),学术带头人(C),学术骨干(D),优秀博士(后)(E)。
人才引进基本条件:遵纪守法,符合“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意识,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身心健康。
(一)学科领军人才(A1)
拥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学术领导能力,学术研究处于世界前沿,在国内外享有广泛的学术声望和影响力,能引领本学科突破性发展,是国内外本学科公认的著名专家学者,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
(二)学科领军人才(A2)
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在所研究领域已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具有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保持或赶超国际领先水平以及带领团队协同攻关的能力,达到或接近国家级领军人才相应学术水平的学者。
(三)学科带头人(B1)
学科带头人原则上年龄55周岁以下,在本学科领域内研究水平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为所在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或学科带头人,达到或接近国家人才计划青年项目水平的专家学者,或研究成果具有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四)学科带头人(B2)
学科带头人原则上年龄55周岁以下,在本学科领域内研究水平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为所在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或学科带头人,已取得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研究成果,达到或接近省级人才计划领军人才相应水平的学者。
(五)学术带头人(C)
学术带头人原则上年龄45周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具备较高创新能力,研发水平和成果为同行公认达到或接近省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相应学术水平的学者。或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六)学术骨干(D)
学术骨干原则上年龄40周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近5年内有重要学术成果,在其研究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才,如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过较高水平的系列学术论文,主持国家级课题或在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方面业绩比较突出者。
(七)优秀博士(后)(E)
年龄35周岁以下的优秀海内外博士(后),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发表过较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具备教学和科研的发展潜质。
二、全职引进人才相关待遇
人才层次 |
薪酬(万元/年) |
科研启动经费(万元) |
安家费(万元) |
人才房或购房补贴 |
|
医、理、工科 |
人文社科 |
||||
学科领军人才 |
面议 |
面议 |
面议 |
面议 |
提供150M2住房(超出部分由本人按政策购买)或购房补贴(A1面议;A2享受260万元) |
学科带头人 |
B1:65-80 |
面议 |
面议 |
30(海外引进人才35) |
提供120M2住房(超出部分由本人按政策购买)或购房补贴(B1享受200万;B2享受160万) |
学术带头人 |
30-50 |
40-100 |
10-25 |
20(海外引进人才25) |
提供120M2左右人才房购房指标或购房补贴110万元(海外引进人才120万元) |
学术骨干 |
20-30 |
10-30 |
5-8 |
10(海外引进人才15) |
提供100M2左右人才房购房指标或购房补贴80万元(海外引进人才90万元) |
优秀博士(后) |
中级工资、五年内享受副高津贴 |
5-8 |
3-4 |
6(海外引进人才10) |
提供90M2左右人才房购房指标或购房补贴50万元(海外引进人才60万元) |
三、引进计划
学院、部门 |
学科、专业或研究方向 |
人数 |
学院联系方式 |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邮箱 |
|||
基础医学院 |
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所涵盖二级学科、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药理学、护理学等 |
15 |
刘老师 |
0577-86689961 |
jcxkb@wmu.edu.cn |
备注:邮件标题注明:应聘岗位+本人姓名+所学专业+高校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