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中山七院)作为深圳市与中山大学“市校战略合作”的结晶,为进一步推动医院各项事业良好发展,中山七院面向全球招聘优秀博士后,竭诚欢迎优秀青年人才前来应聘,共创世界名院和良医红炉的伟业!
医院简介
中山七院位于深圳市光明区,医院占地面积23.36万平方米,是中山大学在深圳的直属附属三级甲等医院,首批国家航空医疗联合救护试点医院,深圳市唯一、广东省内第二个移动医院。医院规划总床位4000张,占地面积23.36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建设编制床位800张,于
01医疗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中山七院始终注重内涵建设,将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放在首位。目前医院开设专科及亚专科88个,引进中大医科等2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团队。累计引进“三名工程”高层次医学团队10个,获批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1个(普通外科)、深圳市医学重点(培育)学科4个(胃肠外科、肾病科、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和深圳市中医特色专科1个(中医糖尿病专科),拥有院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儿童血液肿瘤专科、神经内科、脊柱外科、泌尿外科)、院级重点专病3个(糖尿病、肺癌、病毒性肝炎)、院级重点技术3个(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胆胰疾病综合微创诊治技术、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
自开业以来,中山七院疑难危重患者收治率最高达77.20%,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超99%,三四级手术占比最高达66%;开业仅4年2个月就顺利通过三甲医院评审,创造了建院时间最短的三甲医院的纪录;2021年、2023年两度荣获深圳市委卫生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2023年,医院获评“广东省医疗系统先进集体”。
02人才队伍稳健发展壮大
医院筑巢引凤,从全球吸引高端人才,拥国家级、省级、市级高层次人才298人次,包含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人次、广东省高层次人才19人次、深圳市高层次人才274人次。聘请67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医院
03科研平台优越实力初显
中山七院建院以来始终贯彻中山大学发展理念,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及深圳国际医学城的战略机遇,力求构建一个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紧密合作的开放式医学科研大平台,确保专职科研人员将70%的时间与精力服务临床工作。2022年6月,医院与中山大学医学院建立联合实验室,科研用地总面积拓展至2,200㎡。未来二期项目竣工后,将落成6万㎡科研大楼,为医院科研发展夯实基础。开业六年多来,医院获批各类纵向科研基金立项586项,累计各类纵向经费约2.07亿元,其中包括国自然总立项数144项,年度立项数持续在深圳市所有市属医院名列前茅。2023年深圳医学科学院成立,医院获“深圳市医学研究专项资金”27项,位列深圳市医疗卫生机构首位。
医院现有专职科研人员超200名,已获批广东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教育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防治研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广东省消化道恶性肿瘤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中药活性物质筛选与转化重点实验室、深圳市消化系统疾病(消化外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深圳市骨类组织的修复与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已落地英国伯明翰大学-中山七院联合临床研究所、急救复苏研究所、器官医学研究院、临床医学研究大数据中心、中山七院-米尼奥大学I3Bs研究所类器官联合实验室,以及爱德蒙·费舍尔(EdmondH.Fischer)转化医学研究诺奖实验室和托马斯·林达尔(TomasLindahl)DNA修复精准治疗诺奖实验室。
04“让员工满意”彰显温暖
开业以来,医院始终贯彻落实以员工满意为核心的“三个满意”核心价值观,积极引人、育人、留人,在福利待遇、衣食住行等方面给予充足保障。医院工会获评2020-2022年度中山大学先进职工之家。
中山七院为员工提供广阔多元的职业发展规划,支持员工进修、晋升与发展。为吸引一批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深圳市、光明区也为人才提供了人才培育专项,助力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招聘岗位及要求
岗位明细表(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招聘学科方向
医学与生命科学相关各种传统学科、新兴交叉学科基础研究、医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病毒学、前沿研究与转化研究等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新型生物标志物开发、人工智能预测基因突变辅助肿瘤精准诊断、癌症治疗新靶点研发、消化肿瘤细胞治疗和免疫治疗新技术开展与应用,类器官芯片与药效技术、基因回路和工程化微生物等。
博士后合作导师简介 |
|
||
科室 |
合作导师 |
研究方向 |
|
临床科室 |
|
||
消化医学中心 |
何裕隆 |
主要研究方向为胃肠肿瘤防治的转化研究,以“精准医学”为导向,旨在通过基因组学、肿瘤微环境、肠道菌群等手段发现与胃肠肿瘤早起诊断、个性化治疗的靶点、疗效判断等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胃肠肿瘤发生、发展、转移等分子机制。 |
|
张常华 |
主要研究方向为胃肠肿瘤微创外科治疗和个体化靶向治疗、家族性遗传性胃肠肿瘤的诊治的研究,重点在肿瘤浸润和转移的信号通路、胃癌治疗新靶点、免疫治疗、类器官、人工智能在胃肠肿瘤诊治中的应用研究、临床营养的基础研究。 |
|
|
杨东杰 |
主要研究方向为消化道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尤其擅长内镜及双镜联合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和胃肠道早癌。全球首创“双通道镜双臂钳辅助黏膜内翻缝合技术”在内镜顶级杂志Endoscopy和日本内镜协会官方杂志DigestiveEndoscopy(封面文章)发表。 |
|
|
吴文辉 |
主要研究方向为胃癌的基础与临床外科治疗研究。擅长胃肠肿瘤的规范根治术、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和结直肠癌根治术等微创手术,包括开腹和腹腔镜胃癌的标准D2根治术及D2+PAND(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结直肠癌的各类根治术。 |
|
|
齐健 |
主要研究方向为结直肠癌的病因学研究,从表观遗传学与代谢对关键抑癌基因的表达调控方面研究结直肠癌的发生机制。本课题组发现结直肠癌肿瘤中SFRP1基因的表达受到甲基化依赖的转录因子调控,将从代谢对单碳循环调节的角度探索代谢对于结直肠肿瘤中SFRP1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
|
|
肾脏病中心 |
郑智华 |
主要研究方向为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疾病、自身免疫相关性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及肾纤维化的发病机理、早期诊断及干预,并结合疾病人群队列开展观察、筛选、预测及验证研究。 |
|
神经医学中心 |
周列民 |
主要研究方向为耐药性癫痫的耐药机制研究、AEDs的基因组学和个体化治疗、颞叶内侧癫痫表观遗传调控和遗传易感性分析。研究以“精准医学”为中心,侧重于临床与基础的相互转化。近期还将重点建设癫痫精准医学与大数据平台,为实现癫痫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有效方案。 |
|
侯清华 |
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和认知障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主要研究兴趣是血管衰老与认知障碍、缺血性脑卒中后非显性脑脊液循环障碍的可视化研究,偏头痛的遗传度分析和神经调控治疗。 |
|
|
儿科 |
陈纯 |
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血液肿瘤疾病的诊断和个体化精准治疗,包括:儿童白血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包括研究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DNA甲基化表观遗传学特征,Notch1信号通路在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复发和耐药机制等;儿童骨髓衰竭性疾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包括Treg介导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学发病机制,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遗传性骨髓衰竭性疾病精准诊断等;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综合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免疫学机制等。 |
|
薛红漫 |
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血液肿瘤疾病的诊断和个体化精准治疗。研究方向包括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特别是EB病毒驱动噬血发生的免疫学机制的研究、儿童血液肿瘤相关致病基因的筛选和机制研究等。 |
|
|
新生儿科 |
庄思齐 |
主要研究方向为正常新生儿与早产儿肠道菌群建立的基础与危重症患儿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脑肠轴理念的基础研究与体外体内临床实验结合;围产儿宫内营养调控机制与生后营养管理程序化对儿童远期体格智力发育的影响;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防治研究(动物模型与临床研究结合)。 |
|
房晓祎 |
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生儿脑损伤发病机制、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营养管理、母源性疾病发病机制、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及诊治措施、新生儿黄疸病因研究等,关注高危新生儿出院后营养管理及生长发育评估、围产期保健、儿童保健等。 |
|
|
骨科 |
魏富鑫 |
主要研究方向为骨关节退变疾病发病机理及新型生物再生修复研究工作。研究内容以基础机制探索与临床转化相结合,为未来临床转化奠定了基础。 |
|
王东 |
主要研究方向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横行骨搬移对肢体难愈性创面的治疗、四肢骨折微创手术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缺损治疗。 |
|
|
眼科 |
彭鸿钧 |
主要研究方向为角膜屈光手术、近视发生发展机制、干眼病因学和治疗相关的研究。研究内容集中在病理生理以及分子生物学方面。 |
|
莫劲松 |
主要研究方向为白内障超声乳化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从事临床眼科专业37年,对于眼科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
|
|
妇产科 |
李田 |
主要研究方向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研究。研究内容集中在康复治疗及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间充质干细胞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基础及转化研究,着重于hpv感染引起的宫颈疾病及输卵管炎症。 |
|
方群 |
主要研究方向为胎儿疾病的产前诊断和宫内治疗。 |
|
|
程丽 |
擅长宫颈HPV感染和宫颈疾病的规范化诊断及LEEP等综合治疗;尤其擅长妇科恶性肿瘤如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外阴癌、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复杂手术治疗及化、放疗等综合治疗。 |
|
|
血液内科 |
林东军 |
主要研究方向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和耐药机制、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向的研究,旨在发现更多AML的治疗靶标、发展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支撑技术,并远期转化用于临床诊疗。现有的研究方向包括:1.研究方向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和耐药机制;2.脐带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技术。 |
|
许晓军 |
主要研究方向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研究、GVHD发病机制及防控研究、血液肿瘤精准诊疗及纳米靶向治疗的研究。 |
|
|
中医科 |
秦鉴 |
主要研究方向为热量限制对代谢相关疾病、衰老、肿瘤、免疫、神经退行性病变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
|
胡建国 |
主要研究方向为热量限制联合中医药防治代谢相关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男科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
|
|
肿瘤科 |
汪波 |
主要研究方向为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包括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长期专注于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治疗;对晚期肺癌、鼻咽癌等头颈部肿瘤、晚期胃肠道肿瘤、生殖源性肿瘤等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丰富临床经验。 |
|
方烁 |
主要研究方向为基因编辑技术及干性调控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探索,包括肿瘤微环境研究,肿瘤异常信号传导机制研究及小分子靶向药物研发,肿瘤标志物的筛选及鉴定等。 |
|
|
重症医学科 |
罗亮 |
主要研究方向为呼吸危重症。研究方向包括重症感染、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肾损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重症伤口造口等。 |
|
泌尿外科 |
庞俊 |
主要研究方向为泌尿系肿瘤的精准诊疗研究,包括:1)泌尿系肿瘤的靶点与小分子药物筛选、2)泌尿系肿瘤的糖代谢机制研究、3)泌尿系肿瘤的耐药机制研究、4)超分子自组装生物医用材料、聚合物材料、药物载体围绕肿瘤微环境响应性纳米递药研究。 |
|
内分泌科 |
李芳萍 |
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代谢性疾病及抗衰老研究、糖尿病与脑科学、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甲状腺结节的精准诊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能量代谢与性腺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
林夏鸿 |
主要研究方向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研究。基础研究主要开展表观遗传调控、神经免疫、神经血管网络在糖尿病脑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临床研究主要探索糖尿病脑部多模态的评价以及药物干预研究。 |
|
|
普通外科 |
雷科锋 |
主要研究方向为甲状腺及乳腺疾患规范化诊治。擅长乳腺癌各种术式的根治性手术及乳腺癌术后一期或二期乳房重建工作;擅长甲状腺癌根治性手术、多种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 |
|
陈祖兵 |
主要研究方向为肝脏肿瘤的综合治疗,在临床上首创微波辅助肝切除对合并肝硬化肝癌的术式,擅长肝胆胰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肝移植手术。 |
|
|
皮肤科 |
徐云升 |
主要研究领域为HPV感染、肿瘤(黑素瘤、宫颈癌)免疫。 |
|
心血管中心 |
唐跃 |
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研究方向包括成人心脏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研究,心血管创新医疗器械的研发和临床前评价。 |
|
胸外科 |
张军航 |
主要研究方向为终末期肺病,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囊性纤维化、尘肺等肺移植手术及综合治疗。研究方向包括肺移植基础及临床研究、异种器官移植供体动物的构建。 |
|
李昀 |
主要研究方向为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的外科手术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胸部创伤的诊治,擅长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各类肺部、食管、纵隔、胸膜和胸壁疾病。 |
|
|
耳鼻咽喉科 |
樊韵平 |
主要研究方向为耳鼻咽喉科学。鼻及变态反应科学:鼻慢性炎症发病机制、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及其他相关肿瘤免疫研究。 |
|
李玉晓 |
主要研究方向为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的机制以及免疫治疗疗效评价的客观生物标志物,研究难治性鼻窦炎的发病机制以及免疫治疗的可行性。 |
|
|
男科 |
玄绪军 |
主要研究方向是与男性性功能障碍及男性不育相关的内皮细胞功能研究;下尿路神经电生理;精原干细胞分离培养、精子发生发育分子调节机制的研究;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结局中男性配子表观遗传学的影响;中医药保健食药材中功能成分分析及对男性功能调节的分子机制研究与产学研转化医学的应用。 |
|
全科医学科 |
李玉杰 |
主要研究方向:内科急危重症救治和灾难应急救援医学,包括心肺脑复苏,心血管急症、重症肺炎、急性肝肾功能不全,MODS的监测、评估、集束化治疗;灾难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灾难监测、预警、救援,灾难医学研究等。 |
|
吴顺杰 |
主要研究方向为HLA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白血病复发的研究。近期课题组将研究扩展至肠道GVHD与肠道微生物学的关系研究,为临床治疗肠道GVHD提供有价值的的方法。 |
|
|
生殖医学中心 |
马琳 |
主要研究方向:1.输卵管微环境改变影响胚胎着床引发的女性输卵管性不孕及输卵管异位妊娠的分子发病机制研究。2.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卵巢早衰颗粒细胞SHP2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3.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功能变化对胚胎着床的影响机制。4.着力研究子宫内膜蜕膜化过程分子机制以及蜕膜化对妊娠的影响机制。 |
|
烧伤整形科 |
罗奇志 |
主要研究方向各类烧伤、慢性创面、瘢痕整复治疗和微整形美容。擅长大面积危重烧伤和烟雾吸入性损伤。熟悉各类皮瓣修复创面和功能重建,且有美容手术基础和丰富的瘢痕整复和瘢痕治疗的经验。 |
|
李海红 |
主要研究方向为皮肤及其附属器的发育、创伤修复与再生,尤其擅长生物学方法在烧伤整形,创面的应用。 |
|
|
放射科 |
罗柏宁 |
主要研究方向为胃肠道肿瘤的人工智能辅助影像学诊断、消化道疾病的脑肠轴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颅内肿瘤和椎管内肿瘤的CT、MRI影像学诊断。 |
|
刘庆余 |
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影像组学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精准预测评估、基于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的消化道肿瘤的精准诊断与疗效评估,与骨关节肿瘤、胃肠道及肝胆系统肿瘤的影像诊断相关研究。 |
|
|
柳学国 |
主要研究方向为胸部医学影像、肺癌筛查和AI方向研究。 |
|
|
李宇 |
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影像。未来主要研究方向为主动脉疾病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肺血管疾病、心脏大血管的感染及炎性病变、心肌损伤及修复机制等。 |
|
|
谭华桥 |
从事神经影像诊断及神经介入治疗,擅长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及肿瘤性病变血管内介入治疗,主攻脑动脉瘤发病机制及早期干预研究以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
|
|
元建鹏 |
擅长头颅五官疾病诊断、肺部疾病诊断,尤其擅长肺癌的鉴别诊断、腹部及胃肠疾病诊断。 |
|
|
病理科 |
薛玲 |
主要研究方向为肝癌及胃癌,曾对肝脏卵圆细胞与肝癌的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国内分离卵圆细胞并在体外成功培养的第一人。近年来开始研究胃癌浸润转移的机制研究,发现TSP50(testes-specificprotease50)可促进胃癌的浸润和转移,其机制可能涉及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 |
|
手术麻醉中心 |
池信锦 |
主要研究方向为脓毒症及围术期器官功能保护,以脓毒症及围术期病理生理、器官功能损伤机制与保护策略为重点研究方向,同时还包括GPCR调控神经干细胞的分子机制、肿瘤异质性和内质网应激的关系以及GPCR对自闭症和抑郁症的调控机制研究。 |
|
康复医学科 |
黄东锋 |
从事脑神经康复的临床和研究,主攻方向为脑中枢和外周连通机制的康复评估、治疗新技术、新康复产品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和创新。 |
|
毛玉瑢 |
主要研究方向为脑卒中和骨骼肌肉康复。研究方向包括运动分析、中枢和外周运动功能重建、康复科技转化。 |
|
|
超声科 |
徐作峰 |
主要研究方向为进行的主要临床及基础研究如下:肿瘤消融及消融后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人工智能在甲、乳、淋巴结、产科等方面的应用;颈椎病颈段脊髓超声造影研究;低脂减能饮食对腹部超声检查患者病变检出率的影响。 |
|
核医学科 |
蒋宁一 |
主要研究方向为甲状腺疾病的核素治疗、核素显像诊断、肿瘤核医学。 |
|
检验科 |
罗招凡 |
主要研究方向为癌症、糖尿病的相关机制研究、癌症早期生物标志物的筛选与病原微生物分子诊断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研究方向包括:1.癌症、糖尿病的相关机制研究;2.癌症早期生物标志物的筛选与病原微生物分子诊断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3.纳米医学与微流控技术在癌症早期诊断与病原微生物分子诊断中的研发与应用。 |
|
感染性疾病科 |
陈友鹏 |
主要研究方向为感染与免疫方面的研究。主要课题是HBV母婴垂直感染及其阻断措施,母亲孕期感染、免疫与胎儿生长发育间关系的研究。还针对酒精性肝炎和代谢综合征相关性肝病、肝硬化等方面开展基础与临床研究。 |
|
药学部 |
周本杰 |
主要研究方向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及相关代谢性疾病方面的中药药理及新制剂开发工作。课题组通过运用现代的提取分离和化学成分检测技术,为相关候选中药复方成分的开发、遴选及优化提供依据。 |
|
科研中心 |
|
||
科研中心 |
潘逸航 |
主要研究方向为精准医学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健康风险队列大数据、肿瘤学及神经科学研究。重点在紧密应用医疗大数据从人类基因的层面上寻找疾病的早期诊断标志物、治疗靶点及基因变异在疾病发生及发展中的机制,并开展诊断试剂及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案的研究。 |
|
科研中心 |
朱澂明 |
主要研究方向为在现有的动物模型基础上,紧密结合临床数据和样本,研究炎症和结肠癌发生的联系。重点在p53突变,DNA损伤和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对结肠癌发生的作用。 |
|
科研中心 |
邓宇斌 |
主要研究方向为骨科与神经修复的基础和临床转化研究。致力于干细胞联合水凝胶等生物材料修复骨损伤疾病和脊髓损伤干预和机理研究。。将继续深入研究干细胞移植修复神经损伤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 |
|
科研中心 |
杨默 |
主要研究方向为血栓止血。目前主要从事巨核细胞/血小板研究。 |
|
科研中心 |
黄筚辉 |
致力于肿瘤免疫、免疫衰老和B细胞活化调控的研究,主要从事但不局限以下三个领域的课题:1.T/B细胞活化调控新机制;2.肿瘤异质性及免疫微环境对肿瘤耐药和生长的影响;3.免疫衰老及驱动机制。 |
|
科研中心 |
刘燕 |
主要研究方向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肾上腺,甲状腺轴功能的昼夜节律以及节律紊乱造成疾病的发病机制。 |
|
科研中心 |
李宁宁 |
主要研究方向为结直肠癌、神经胶质瘤、神经系统疾病发生与发展的分子机理研究,并积极推动相关疾病的精准诊疗和临床转化。进一步拓展肿瘤与肿瘤微环境,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肠脑轴的研究。 |
|
科研中心 |
张影 |
主要研究方向为与疾病机理相关的蛋白质结构和序列设计的相关研究。包括各类稳定抗原蛋白的设计与测试、癌症表观遗传学分子机制、脑胶质瘤中GPCR信号传导机制和药物靶点研究。 |
|
科研中心 |
易陈菊 |
主要研究方向为胶质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如AD)发病机制及病程中的作用、血脑屏障损伤在AD发病机制和病程中的作用、胶质细胞之间的互作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和疾病中的作用。 |
|
科研中心 |
周治宇 |
主要研究方向为再生医学、精准医学、及骨科基础与临床应用。现有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动态力学下类器官构建及应用研究;干细胞及再生医学,生物材料;骨科相关组织器官发育及退变研究(骨、软骨、椎间盘等);骨科基础与临床单细胞测序研究四个方面。 |
|
科研中心 |
汪建成 |
主要研究方向为间质干细胞衰老的调控机制和间质干细胞治疗疾病的细胞分子机理。目前课题涉及但不限于间质干细胞参与组织内稳态维持(衰老、炎症等)的作用机理;间质干细胞标志物巢蛋白Nestin调控细胞内稳态的作用机制;肿瘤干细胞及成体干细胞增殖分化调控机理等方面。 |
|
科研中心 |
周国影 |
主要研究方向为1.肝细胞肝癌和胆管细胞癌等多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2.肝癌类器官与免疫细胞的三维共培养,其相互作用和相关机制;3.其他各种类型恶性肿瘤的免疫学研究,新型靶点和生物标志物。 |
|
科研中心 |
蓝林祥 |
主要研究方向肿瘤生物学,包括肿瘤细胞可塑性、异质性与肿瘤进展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癌相关基因的信号转导,癌细胞耐药性的分子机理等方向。 |
|
科研中心 |
陈韵 |
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恶性血液病研究,包括儿童恶性血液病的发病机制研究、精准治疗策略开发及临床检验新方法的研发等。 |
|
科研中心 |
叶丽平 |
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耐药与转移机制研究,包括:1.乳腺癌和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研究,2.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及前列腺癌去势抵抗机制研究,3.肿瘤细胞如何调控自身与骨转移微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 |
|
科研中心 |
肖云军 |
主要研究方向为营养代谢与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目前主要从事蛋氨酸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和临床转化研究。 |
|
科研中心 |
李鹏 |
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主要从事Hippo-YAP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肿瘤微环境重塑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
|
广阔多元职业前景
在站期间
提供医院博士后科研启动经费,协助申请各类资助力度丰厚的人才培养项目、国际学术交流项目及科研项目,为博士后提供强大的科研支持。在站期间可通过学校申请助理研究员资格。
出站规划
转聘副研究员
优秀博士后可以申请转聘中山大学副研究员,继续进行科研工作。
留院
达到出站条件的博士后,可根据医院岗位需要优先留院。
出站后资助
可申请深圳市博士后出站留深科研资助、光明科学城青年科技人才生活资助及光明科学城出站博士后生活资助。
丰厚保障福利待遇
1.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可申请深圳市在站博士后生活补贴,年薪最高达45万。入选人才项目者,在此基础上增加5-10万;
2.提供人才住房保障(须满足深圳名下无房),确保每一位员工「住有宜居」;
3.协助申请落深户、深圳市人才引进补贴;
4.协助申请国家、省、深圳市、区高层次人才项目;
5.子女入学有保障。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距离医院仅
6.优质医疗服务保障、享受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
博士后申请流程
1.选择合作导师。申请者与合作导师沟通,确定合作意向。
2.投递简历。将简历备注好“博士后应聘+意向合作导师+姓名+博士毕业学校”发送至邮箱yaorui@sysush.com。
3.院内面试。博士后工作小组对申请者进行面试,主要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既往研究工作经历与研究成果及未来研究计划等。
4.大学审批。申请者根据中山大学博士后进站材料一览表要求,准备好相关材料。
5.省厅审批。通过中山大学审核及校内评审,学校上报广东省人社厅审批。此过程需一个月左右,通过审批后将通知办理进站手续。
联系方式
联系人:姚老师
电话:0755-81206193
邮箱:yaorui@sysush.com
地址:深圳市光明区圳园路628号中山七院行政楼6楼人力资源管理处
医院官网:http://www.sysush.com/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s://www.sysush.com/content/bdac3307-66ca-4b
更多最新医学人才招聘资讯请关注高才医学微信公众号(微信号:yxrcjob)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资讯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