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高大帅,2019年研究生毕业后,我如愿进了高校。
高校,但是民办。
尽管如此,拿到offer的那一刻我还是很激动的,想到自己终于可以当一名人民教师,我的决心就像龙傲天誓死守护刘波er那样坚定。
入职第一天,我就被带到院长办公室。院长问我,你知道,在我们学校工作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我想,他一定是想考察我作为教师的觉悟,于是我回答:一颗教书育人的心!
院长摇摇头:是招生。于是,我被拉到招生办,负责打电话、接待家长……
之后的一个月,我还学会了找财务报销、帮前辈整理数据、帮领导跑腿等跟我本职工作没什么关系的工作。
除此之外,学校也非常关心老师,一天打卡四次,上下班各一次,以确保老师安全。
说到这儿,叮地一下,短信提示我:你这个月的工资3000元已到账。
我突然想起院长曾经对我说的那番话:“你啊,还是要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太看重眼前的工资是捡芝麻丢西瓜,年轻人多干才能多锻炼,青年教师更要脚踏实地。”
那一刻,我明白了,院长跟我说的应该是一首藏头诗,他想说的是——你 还 太 年 轻 。
这就是为什么我不建议你去民办高校当教师,围绕民办高校的缺点,无非是:
01.待遇低
公办高校背靠政府,有资金支持,而民办高校本质上是企业,需以盈利为目的。因此,民办高校的待遇是遭到普遍吐槽的。“五险一金”按最低基数买,甚至很多连公积金都没有,平时节假日的福利也少。而随着生育率下降,生源减少也将导致民办高校及教师压力增加。
02.杂事多
拿不到私企的工资,却干着私企的活儿。除了教学任务、开会、比赛,不少民办高校教师还要兼顾行政工作。文献指出,为了生存,为了抢生源,民办院校每到招生时间不得不举全校之力招生,动员教职工参加招生。有民办高校教师吐槽“全校教师都必须招生”“每个老师都有指标,招不够的话会被罚款”。
03.管理混乱
工作可以适应,真正让人身心俱疲的是朝令夕改的制度和各种人际关系。遇到想一出是一出的领导,各种临时通知,不管教师的作息时间,晚上九点发通知,第二天早上就要收齐材料;因为人员流动性大,管理制度混乱,导致重复性工作多,有问题了先找教师的错……诸如此类的事情大大加剧了教师们的精神内耗。
04.发展有限
受办学定位和经费限制,民办高校整体上以教学为主,不太注重科研,因此科研力量较薄弱。如此一来,民办高校教师想发论文也更难。“没项目就没经费,没经费就出不了论文,但是申请项目又需要有论文”是民办高校教师容易陷入的死循环。不仅如此,一些期刊对于民办高校教师也不友好。审稿时先看作者的身份、单位,即使质量差不多,民办高校的却更容易被pass。
“不是我想去民办高校当教师,是公办高校教师岗我真的进不去啊……”
人往高处走,除非走不了。本文并不是民办高校劝退贴,而是想告诉你如何权衡利弊,选择适合自己的路。
诚然,民办高校有很多不足,但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它有着身为高校的优势,与企业相比时间更加自由,大部分不需要坐班,可以拥有教师特享的寒暑假,同时还能满足教书育人的理想。
可以说,民办高校是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选择。
它适合:
- 生活压力不大(能接受稳定而不高的工资)
- 对科研没有太大追求(想搞科研但只有民办高校的offer,务必了解清楚学校的科研水平和支持力度)
- 想要继续深造(读博,然后跳槽)
它不适合:
- 不喜欢教书(民办高校以教学为主)
- 对学术和职称有追求(背靠大树好乘凉)
- 期望通过民办高校拿到高级职称,跳槽到公办(职称评定不一样,高职称未必认可,具体可以看→《想进公办却难乎其难,如果先去民办再跳公办,可行性高吗?》)
很多时候,选择民办高校是因为当前没有更好的offer,那么关键就在于如何在有限的条件里作出最好的选择。这里有一些建议:
01.选择高校时
庙小妖风大,尽可能选择经济发达的地区;按照事业单位待遇相关规定的学校,在薪资待遇、晋升体制上相对更完善。
02.签订合同时
签合同之前要跟人事部门了解清楚薪资绩效如何评定和发放,相关福利或奖励是怎样的;拿到合同也要确认条款,特别注意口头承诺是否有写进合同。详情可以看→《青椒避坑指南,小心合同里的那些“文字游戏”!》
结语
能够去公办高校,自然是鼓励去公办的,但是公办高校教师岗竞争有多激烈有目共睹。在没有更好的选择时,民办高校也为人才提供了一处栖息之地,至少这份工作还算体面。我们都作出能力范围内的最优选择,谁也别嫌弃谁。
▍往期内容
>>《寒门博士逆袭,选对专业有多重要?丨高才情报局第45期》
>>《高校教师自爆收入:大家都是博士,待遇怎么差这么多?丨高才情报局第44期》
>>《高校、公务员编制打破,未来还有“铁饭碗”的岗位吗?丨高才情报局第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