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大学老师也会有违反规定被学校辞退的时候,有时候是因为自己,有时候是因为别人,还有一些比较模糊,可能是对规则的理解不深刻。」
近几年,我们总能看见“某某高校的XX老师因XXX原因,在高校工作XX年后,被校方辞退……”的新闻。无编相当于浮萍,先例在前,难怪硕博人群为高校编制挤破头。
在此,本文将讨论一些大学老师可能会被高校解除合同的情况。
01.青椒出国深造,辞退“重灾区”
现在,很多高校鼓励青年教师(尤其是硕士老师)出国访学、读博深造。
无论你是自费还是公费,高校和大学老师之间常有或因费用、留学时间、政策理解等细节问题,产生矛盾而闹得不欢而散,直至损伤双方利益的案例。
案例
2012年,太原理工大学103名教师因出国逾期不归被开除公职。
2020年,因自费留学逾期未归,四川外国语大学4名教师被辞退,2名教师被解除聘用合同。
2022年,清华博士月工资仅372元,还倒欠高校7万被迫辞职?扬大回应:教师延期回国
不管有什么原因,一般来说:「长期擅自离岗」、「连续旷工超过15日或者1年累计旷工超过30日」,高校都可以按照事业单位的相关规定,解除聘用合同。
02.“非升即走”虽然严格,但具备弹性
很多青年教师对“非升即走”谈其色变,去年一则“50岁副教授因没有通过考核,且合同到期而离开北京大学”的新闻,更是加深了这一制度的负面色彩。
“完不成考核,高校一定会要你走吗?”其实“非升即走”的后面往往跟着“非升即转”,达不到考核条件并不意味着就此失业。
只要满足条件,「转」的方向可以理解成两种意思——
①校内转岗
考核条件没有完成,青椒和学校说“分手”就“分手”,不仅会给原高校的教学科研团队增加不稳定性,同时也会带来“怎么我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优质人才,就这么被其他高校瓜分”了的既视感。
为了留住这些人才,高校也会提供一些岗位,希望老师们转换赛道继续发力。
比如,某些高校在引进人才时就会允诺“非升即转”——如果讲师升不上副教授,可以转为实验教学岗/师资博士后岗/专职科研岗/具备科研性质的实验岗位/行政岗等。
②他校转聘
有人觉得他校转聘和高校要你“走人”没什么区别。但换个角度想,如果你上一家单位的平台很高,有这段工作经历的铺垫,其实退路也会多很多。
有些“青椒”甚至早早做好了去头部院校镀金的打算,就职期间,利用大平台积累科研成果和人脉资源,以寻找更好的其他高校发展机会。
「有的人是被解除合同,有的人则是新世界的门锁被解开。」
CCG特邀研究员黄日涵副教授说过:“我对青椒的忠告,你不一定要跳槽,但必须具备随时跳槽的能力。”
另外,转聘其他学校一定是“向下兼容”吗?
案例
20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院的郇真教授此先因教学原因和中山大学解聘,后入职华中科技大学担任副教授一职;2022年,她的文章在世界数学四大顶刊之一上发表。
这说明什么?如果你在985院校教学做不好,你可能会被辞退;同时你科研做得好,你可能会被其他985高校转聘。前者是情理之中,后者是识人之明。
03.教师个人问题
某些大学老师为了追名逐利,存在“论文造假”等学术问题。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高校有权对教师处以:“降低岗位(职称)等级,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取消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申报人才计划、申报科研项目等资格的处罚”。
当然,也包括解聘和辞退。
道德问题不用多说,也属于自己把路走窄了的情况。
信息来源:新华社
04.如何避免被高校辞退?
目前来说,高校辞退教师的大部分原因都和师德以及考核指标有关,不过,有一些教育风向要注意下。
图源: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的通知
如今全国高校都在大力发展优化人才结构,增加博士老师不说,还在发展一部分学科,砍掉一份学科。未来高校学科有20%的优化 ,这对一些冷门专业、“天坑”专业的高校老师会不会有影响呢?也需要我们保持关注。
关于青椒如何留校,笔者有几点建议——
身为高校老师,我们一定要弄清楚自己在学校里,最关键的考核指标是什么。
- 如果是科研,教学能力再强,学生口碑再好,科研硬指标没过,“出局”是必然;
- 如果是教学,学校给的科研资源现在薄弱,以后也大概率不是高校重点,尽快认清现实,想留校就抓好学生教学与管理。
如何弄清楚呢?比方说在应聘高校时,可以问负责招聘的人事老师这个职位的规划路线是什么;或询问院领导,最希望这个位置的老师在哪方面的工作先作出成绩,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理想目标。
调整好心态,高校里也有很多人长期停留在“讲师”一职,一直需要依靠他人资源和帮助才能堪堪完成自己的工作。但那又如何呢?殊不知温水煮青蛙才是最可怕的。
最后,希望所有的“青椒”都有在职场危机到来时,都有当机立断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