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办大学工作期间考取的高校教师资格证,如果跳槽公办,公办高校会承认吗?”
“刚在民办高校评上副教授,是选择留民办高校;还是选择去公办高校降级当讲师?”
“民办大学的老师有可能转到公办大学去吗?”
……
现在有一个现象,很多人都想去公办高校,但现在公办的要求太高了,尤其是你还要挑选一下“好”公办。竞争的人又多,自己没什么优势,许多人就想着“曲线救国”——去一些民办高校待一段时间,然后想办法往公办跳槽。
所以,如果真要从民办跳到公办的话,有什么成功的例子,又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图源:小红书用户
01.
“民办跳公办,没有想象中难”
小C此前是一所民办高校的大学老师,在民办高校任职三年后,以第一名的成绩入职一所公办高校的编制教师。
而她能够成功跳槽的主要原因在于:
1、专业对口;
2、多年高校经验;
3、本科院校跳专科院校。
如果你应聘的公办高校是走的单位自招的话,前两者的重要性就会得以放大;而本科跳专科,确实会比跳公办本科简单许多。
另外,能不能在民办高校取得一个副教授之类的高级职称,不少过来人的看法是——“尽量”。因为民办公办的职称体系并不通用,民办高校取得职称要相对容易,所以公办高校对其认可度普遍不高。
既然在民办高校拿到了高级职称,应聘公办时也未必会认可,那么很多成功“跳槽”的大学老师表示——与其在民办高校多花几年等待高级职称的到来,不如在工作经验和年龄都具备优势的时候,就开始尝试新的机会。
02.
“读博,是一种选择”
很多人说,可以先去民办高校当老师,顺便读个博士,读完了就离职跳去公办。
“这样你跳公办的时候,哪怕他不认你的民办职称,也有一个博士学位走应届/社会招聘去应聘公办院校。”
确实,有一些民办高校为了留下人才,入学时会承诺给硕士老师提供读博深造的机会。这样的高校,经济发达的地区高校有很多;部分三四线高校由于“引才难”,也会用高待遇吸引。
但是站在高校的角度,学校是希望老师们读完博士升级教师队伍,利于学校发展,并不是鼓励硕士老师读博跳槽。所以可能会在这个阶段设置一些「障碍」:比如在你读博期间,学校不会给予任何补贴等。
△有的民办高校既支持读博,又提供高额补贴
不过,由于如今硕士博士都在扩招,民办高校的人才选择也相应变多,所以只要符合学校规章,入职前就了解清楚读博和补贴相关的规定,那么踩坑的几率也会大大减小。
这就说到很多硕博关心的问题:“如何找到一所:以后方便跳公办的靠谱民办高校?”
03.
“可以是跳板,可以是归宿”
先说一下求职思路,笔者一向主张“旱涝保收”的职业规划:比较稳,少动荡,也就是「哪怕最后不跳去公办,这所民办高校也值得继续待下去」。
1、如果民办高校提供读博的渠道,这种我可能会优先考虑(哪怕我并不打算读博)。
因为它能侧面反映学校有培养人才的通道和长期规划。不过能不能落地,得看具体高校。
2、关注一些高校的人事处官网公告,尤其是职称评定相关的。
民办高校和公办事业单位还是有很大区别,所以向上的通道是否透明这一点很重要。另外,它还能看出来名额是否充足,如果有一些老师朋友在这所高校的话,也可以问一问每年评上的老师有没有其他“隐形条件”等。
有时候人事处的老师为了招纳人才会拣一些好听的说。比如:职称评定很容易啊/每年都有新老师直升副教授等等……实际情况如何,还是自己花功夫搜集一下比较好。
3、民办高校所在地的城市选择。
有些硕博是这样想的,“如果去民办高校,那就去一线或者省会的民办,因为不缺生源,发展潜力有。”
其实还有好处,因为一线和强省会的学校知名度往往比较高,当你跳槽公办选择“下沉”三四线城市时,如果你的原单位民办高校也是省内皆知的,应聘的新单位至少不会觉得你来自某名不见经传的学校,而降低对你履历的认可度。
不过一线城市和强省会的房价和高物价,也会让不少硕博人才望而却步。
那么这种情况下,就最好有一个长远规划:未来想试试的公办高校在哪所城市?
由于同一个城市的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会比较频繁,所以如果你选定未来跳槽的高校也在这所城市的话,在能力符合的情况下,“视关系而定”也不是没有可能。
还有一些人则是在尝试以后很可能表示:我读不上博,算了,我不跳了。
本身对自己未来跳公办没什么信心的硕士老师,就尽量去那种当地名声最大,周边城市认可比较高的民办高校也是可以的,哪怕城市层级低,但就这一个“独苗苗”,资源也会倾斜它。
其实,公办与民办的区别,其实并不是简单粗暴的“公办一定好”。如果跳到公办也没有编制,跟在民办没什么多大的区别。
本文不是鼓励大家去跳槽,而是要认清自己的一个实际情况,对自己个人的发展有一个定位,然后综合考虑。
跳槽并不都是“向上”,也可能从一个你觉得这是一个坑,但可能跳去的那个坑更大。毕竟某些公办高校坑起博士来,闹得一地鸡毛也不少……如果不一定有这「必须一跳」,生活能够自洽,其实最好。